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自组织学习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构建

自组织学习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构建

摘要:快速发展的网络智慧技术向教育领域逐步渗透,正在改变传统教育的生态环境和运作模式。为了顺应变化,本文在充分分析混合教育现存问题的基础上,以学习者为中心,提出了一种自组织学习环境下的混合教学模式,以期促成学生的协作学习、深度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关键词:混合教学;自组织学习;教学模式

2020年受“肺炎”的影响,教学服务由传统的实体空间转移到了虚拟空间,呈现出一种大规模社会化协同的形态,为在线教育与传统课堂教育双向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提供了契机。在3月14日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教育学部教授余胜泉的《在线教育与未来学校新生态》报告指出:“教育服务的供给方式体现多人协同和人机协同,具有社会性、泛在性、个性化、虚实融合的特征,基于智能技术,建立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体系,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因此,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教学方式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混合教学模式现存问题

(一)混合教学模式未得到有效推行虽然很多高校搭建了在线学习平台,将许多精品课程以MOOC课的形式进行开展,对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进行了整理。但通过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并没有将此项内容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上仍以教师、学科知识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在线的学习平台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没起到促进作用,很多学生表示并没有使用过在线学习+课堂学习的混合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应当对这种教学模式加以重视,投入精力去建设,引导学生去利用资源,同时形成过程性评价与考核机制。

(二)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未得到有机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泛在网络四种智慧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逐步渗透,正在改变传统教育的生态环境和运作模式。然而,在线学习平台的搭建通常集中在技术实现上,并没有针对学习者特征进行课程设计,致使在线教育与学校教育未得到有机融合,在线教育的优势作用与学校的传统教育体现不明显。因此,教师应注重二者的有机融合,使教学环境、教学手段、教育理念更好地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

(三)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带动学习主动性调查发现,很多学校在进行混合教学时,更多的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平台主要是进行学习资料的查找,仅有少数同学参与过线上讨论,而且讨论内容信息量小,大多数同学则是被动地接受,出现了“活动无协作、协作无建构”的现实困境。因此,这种模式并没有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创造性更无从谈起。笔者认为,可以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这一教育理念,构建“学生自组织学习”教学环境,以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自组织学习与混合教学

近几年,国内外教育研究领域出现了工具性向生命性,简单性思维向复杂性思维转变的趋势。“教育自组织”“自组织学习(SOL)”“自我调节学习”等命题凸显。美国课程理论专家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中指出:自组织是把后现代范式与现代范式区别开来的最重要特征。后现代教育学必将以自组织概念为核心[1]。教育学家苏伽特•米特拉通过对“墙中洞”教育实验的分析,提出了“自组织学习环境”(SOLEs)的理论体系,其包括“自组织学习系统、形成条件、信息流学习动力圈、最小干预教育探究循环圈”五大部分。国内学者李海峰在《自组织视域下的在线深度协作知识建构研究》一文中也强调了自组织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了自组织理论与在线协作知识建构不同水平之间的高度契合方式,为实现深度协作知识建构活动的连续统一发展提供了新路径[2]。混合式教学(BlendedTeaching)是依据混合式学习理论,通过应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对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的一种教学策略[3]。按照柯蒂斯•邦克的定义,混合学习是面对面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在线学习的结合[4]。自组织学习环境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其核心是学习者,学习者通过在线平台自主学习,协同学习,解决学习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则采用引导法、讲授法、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成学生的深度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具有自主性、开放性、超越性、非线性、可持续性等特点,充分体现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三、自组织学习环境的构建

(一)学生活动1.学生以分组形式参与在线学习。一个人学习会感到枯燥,如果将具有共同学习目标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解决问题,无疑是最好的安排,这就是小组化的学习方式。学员因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被组织在一起,并遵循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拓展学习内容,把自己探索得到的内容相互交流。学生可以保留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学到的东西,并享受进一步探索知识的过程,自主管理学习过程。2.学生利用在线平台事先了解课程内容,形成初步印象。学生通过互联网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拓展阅读,这项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完全是自主的,其可以利用任何时间,选择任何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3.学生进入教师提供的自组织学习环境,进行自组织学习。通过交流、讨论、争锋达到对某种观点的深入认识;通过小组的协作探究问题的解决方式。4.学生有效利用社交网络支持自组织学习环境。社交化学习有益于群策群力,有效汇总不同成员提供的知识,共享知识;社交化学习还可以将知识内容整理成永久性文件或其他学习成果,保持知识的新鲜度和有效性。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但可以增强学习的情感归属,还可以大大拓展知识面。有研究表明,问题与观点的非共识可以促进知识生产,而且自组织学习环境中进行社交化学习有助于深度学习,如图1。

(二)教师活动教师在自组织的学习环境中主要作为指导者参与学生交流,把握学习动向,递进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高效高质量地掌握所学知识。1.教师每周至少提供一个自组织学习环境,约9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老师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们提出问题,让他们自组织学习加以解决。2.教师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在线上给予个性指导,促进其深度学习,如图2。3.教师通过线下进行递进式教学,有针对性地阐释知识重点和难点。由于教师已经在线上提出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每一位学生对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分析,这样就会进一步提高课题教学的效果,为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奠定基础。在自组织的学习环境中,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学生是环境的主体,教师只是具有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从内容导向的教学导向向学习导向的教学转变,即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在自组织的学习环境中教师有时也会变为学习者身份和同学共同交流,共同讨论,在双向互动中得到提升,如图3。

四、保障机制

(一)完善自组织学习平台的建设自组织学习平台应该以学习者为核心进行构建,包括对已经具备的资源获取平台和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同时要充分考虑教师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将学习的情景设计和协同设计作为建设重点,形成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

(二)以学生、直接经验、活动为中心,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在此模式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者,而是资源的提供者、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具有了学习能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融入学习情景,“活化”知识,并将知识进行转化应用。

(三)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内容设计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单一学科的学习将难以适应科技发展对知识的需求,学科的整合与贯通将逐渐深入,学生应该学会如何应用学科知识和整合多门学科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参与教学内容设计,自行确定学习目标,提高学习主动性,满足个性化需求。

(四)评价时兼顾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由于学习随时发生,评估实时反馈,所以侧重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关注过程,其不直接关系学习内容,而聚焦于学习者能力的发展,如学习者的信息素养能力(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信息处理能力、利用技术改进学习的能力)、协同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等。自组织学习环境下的混合教学模式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这一教育理念,顺应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在混合教育中教师的服务、学生的学习活动并非是线下教育活动的简单迁移,教师和学生都将面临新的教学环境,因此该模式是在充分考虑自组织学习特点以及混合教育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以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有机融合为语境,对学生和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描述,构建“学生自组织学习”教学环境,促成学生的协作学习、深度学习,以期提升学习兴趣,发挥学习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2]李海峰,王炜.自组织视域下的在线深度协作知识建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9(1):47-57.

[3]田世生,傅钢善.BlendedLearning初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7):7-11.

[4]詹泽慧,李晓华.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地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1-5

[6]李海峰,王炜.在线协作知识建构:内涵、模式与研究向度[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9(6):69-77.

作者:郭崇 卢曼慧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