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王守仁童蒙教育思想价值分析

王守仁童蒙教育思想价值分析

摘要:王守仁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建立了以“致良知”为核心,“明人伦”为目的的独具特色的童蒙教育思想体系。他重视德育、肯定儿童期的价值、随人分限所及等科学的教育思想对于我国当今教育,特别是童蒙教育的内容、方法、教育主体上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及借鉴价值。

关键词:王守仁;童蒙教育;价值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随着物质的富裕,精神生活的丰富,过上了以前任何时代都向往的幸福生活。当国泰民安时,人口猛增,为了可持续发展,国家颁布了计划生育。在城市,人们生一个小孩,在农村也最多生两个小孩,全国上下对孩子的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教育就成了国民最关心和重视的问题。也就是在这种特殊时期,很多家长和学校,也许包括社会,重视了孩子的科学文化教育,而忽视了德行指导。相继出现了好多学校里的黄赌毒,经常会曝出一些未成年人施暴的情况,更有胜者,出现孩子把大人杀害的情况。青少年犯罪和自杀也成了最高比例的人群。这些现象不得不使我想到了是不是我们的教育出现了问题,教育理念或者指向有偏差。如果我们继承一些优良的思想并加以发展是不会改变一些现状。我们来分析下王守仁的教育思想,特别是童蒙道德教育的思想,可能对当下的基础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具有极其可贵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1王守仁童蒙教育思想的渊源

1.1家庭背景提供了思想火花

王守仁(1472-1528年),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明代中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因曾在绍兴城外的阳明洞读书讲学,故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他出生于诗书世家,宽松殷实的家庭背景奠定了王阳明儒者的品格,自由开放的家庭教育方式成就了他突破传统、批判求新的精神基础。

1.2生活经历奠定了理论基础

王守仁曾细致研究过朱熹的学说,并十分深信其“格物致知”的思想,但却在将这一理论践行于实际的过程中遭遇了极大的挫折和失败,这使他开始对朱熹的学说产生了怀疑。在这之后,他又因得罪当朝宦官刘瑾被贬至贵州龙场,而正是这一经历使得王守仁的思想在路径上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龙场悟道后,他和朱熹学说正式分道扬镳并开始继承和发展陆九渊的思想,形成了与朱学全然不同的“心学”理论体系。生活和家庭教育使得王守仁思想体系中童蒙教育的思想占重要地位。他继承了儒家传统,十分重视道德教育,极大地肯定了教育对于个人道德品质以及个人修养的作用。特别强调培养儿童德行作为童蒙教育的主要任务,确立了以“致良知”为核心、“明人伦”为目的的童蒙教育思想体系。

2王守仁童蒙教育思想体系

2.1王守仁的童蒙教育观

“心即理”是王守仁哲学思想的第一命题,所谓的“心即理”,即“理”“心”合一,“外物”亦皆归于“心物”,故“理”自格“心物”出而非格“外物”而出。这一理论在“格物”中更重视内心涵养的价值,强调了内心在“求理”中的根源性作用和意义。王守仁在谪居龙场目睹了当地人民愚昧无知的现状后,深感教育普及的重要性,开始从事讲学活动。经过其不断的体悟和反思,最终提出来“知行合一”。就是倡导亲自实践,亲身感悟和体会,在实践中获得知识而反对“盲目空谈”或“只知不行”的做法。在《答欧阳崇一》中,王守仁曾说:“良知是天理之昭昭灵觉处,固良知即是天理。”①在王守仁看来,天理与良知是同一回事。王守仁在其“心学”三大命题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而鲜明的儿童观及教育观。

2.1.1教以人伦,注重德育

德育思想是王守仁童蒙教育思想的核心,他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在童蒙教育中的作用。在当时“士风之衰薄”“学术之不明”的社会背景下,他继承了儒家注重道德教育的传统,极力主张通过教育使儿童“明人伦”“致良知”,提高个人修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在培养儿童道德精神的过程中,王守仁主张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自觉性和主动性使道德在儿童心中内化为一种驱动力,这样一来,不需外在力量的干涉,学生便能够在生活实际去中主动践行道德,养成良好道德习惯,从而带动社会的向善风尚。

2.1.2因材施教,随人分限所及

“圣人教人,不是个束缚他通做一般,只是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人之才气如何同得?”②在王守仁看来,每个人都是独具特点的,有着自身特殊的个性,能力程度上也存在差异。所以在施教过程中,应根据不同个体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力兴趣来进行个别施教,这样才能提高教育质量,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2.1.3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王守仁虽然在其童蒙教育思想中特别重视德育的地位,但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了“智”“体”“美”等其他领域。他主张通过“考之以德”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讽之读书”促进儿童智力开发,通过“导之习礼”强健儿童体魄,通过“诱之诗歌”培养儿童对美的感知。这四大方面相济相滋,共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2.1.4顺其自然,激发兴趣

他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③可以看出,王守仁反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将儿童视为“小大人”的看法,发现了儿童期的特殊性,肯定了儿童期的价值及存在意义,使儿童作为主体出现在教育视野中,主张从其“乐嬉游而惮拘检”等特点出发,激发其独特的兴趣。他的这一观点体现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2.1.5以身作则,庄敬自持

他认为“师严道尊,教乃可施。”主张教师首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庄敬自持,外内若一”,形成好的典范,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2.2童蒙教育内容

王守仁把童蒙教育内容分为四部分,分别是“考德”“习礼”“歌诗”和“读书”。所谓“考德”,即考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是否符合道德规范,这一内容主张是其“知行合一”思想的典型体现,有利于学生养成符合道德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所谓“习礼”即学习各种礼仪知识,在王守仁看来,“习礼”既可以使儿童具有较好的仪容仪表,还能通过“拜起屈伸”等动作“动荡其血脉”,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所谓“歌诗”是指儿童诵读诗歌,这是陶冶儿童情操,宣泄儿童内心情感的良好方式;“读书”是指学习课堂理论知识,通过读书,可以激发儿童潜力,开发儿童智力,促进儿童的发展。王守仁的这四大教育内容包括了“德智体美”四大方面,体现了他希望通过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美好愿望。

2.3童蒙教育方法

王守仁主张采用“诱”“导”“讽”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同时,不同的教育内容所用的教育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不同知识自身的特殊性,王守仁将不同教育方法与不同教育内容相匹配,形成了“导之习礼”“诱之诗歌”“讽之读书”这三大主张。这一点将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独特化,对我们当今课程与教学改革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除了“诱”“导”“讽”这三种教育方法,王守仁还主张通过“分班教学、互相观摩”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王守仁童蒙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启示

虽然王守仁的时代相去当今已有五百多年,当今社会已发生了许多不同于昨时的变化,形势与往昔已大不相同,但王守仁的童蒙教育思想特别是童蒙德育思想却越来越被重视,教育的作用越来越被认可,对于促进我国教育发展与变革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3.1注重德育,构建健全人格

王守仁思想体系的四部分之首就是“考德”,即考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是否符合道德规范。那么现在的学校是怎样考查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的呢?学生的日常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呢?现在时常报道出校园里的黄赌毒,这些行为是一蹴而就地形成的吗?不是,是学前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现在是不是好多家长背小孩去上学?用车接送小孩?这样能让小孩养成爱运动、爱活动的行为吗?现在小孩吃饭要大人喂,这样能让小孩养成自己动手的好习惯吗?在世界形势急剧变化,物质财富迅速增长,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代,人们逐渐发现社会的道德水平直线下降,为了改变现状,必须借鉴王守仁的思想,以“考德”为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建构健全的人格。因此学校要把“考德”标准和考核体系建立起来,要切实可行,坚持执行。以品德现行的教育理念,以加强德育成为学校一个重要的教育任务,促进国家的繁荣进步,实现和谐社会。

3.2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王守仁主张采用“诱”“导”“讽”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不同知识自身的特殊性,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也就是因材施教。但是现实之中,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时代,孩子看似幸福,吃的、穿的、玩的样样有,实际上,现在的孩子缺少童年的本真,缺少儿童应有的快乐,为啥这样讲呢?我有几个同伴的孩子4岁到5岁的生活是这样的:每天八点半去幼儿园,下午四点半从幼儿园出来去学钢琴,晚上去学画画,晚上8点回到家,家长还要求背儿歌。周末还得学习外语、体育项目,学习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有的家长还样样陪学,家长觉得为了孩子好,累,孩子觉得没自由空间,累。这样见啥学啥,能体现孩子的个性吗?孩子是真心喜欢吗?我小时候就什么都没学,小学四年级喜欢武术,几个月练得特别标准,初中喜欢古筝,初三毕业就考了7级。我不是一样能展现我的优势吗?但是小时候,我不被看好,因为我没有他们会的多,我只会玩,学习不拔尖,特别是过年过节,亲戚家的人最爱问的是考试得了好多分,双百分是标准。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践行王守仁的“诱”“导”“讽”的教育方法,挖掘孩子的特长和禀赋,让每人体现自身存在的独特价值。

3.3肯定儿童期价值,让儿童成为教育主体

王守仁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可以看出,王守仁反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将儿童视为“小大人”的看法,发现了儿童期的特殊性儿童并非“小大人”,他们具有自己的思想和年龄特点,儿童期是有价值的,它孕育着孩子的成长,帮助孩子更好的成熟。儿童具有自己的主见和尊严,他们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应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一切,激发儿童主体性,培养儿童独立性,让儿童去获得成长的权利。现在是用外部功利目的规范教育,无视成长本身的价值,这是最直接、最有害的。把儿童看作一个尚未长成的大人,而教育的唯一目标是使儿童为未来的成人生活做好准备,这种错误观念由来已久,流传极广。成人纷纷把自己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驱使他们到功利战场上奋斗拼搏。现在校园里的打架斗殴场面不堪入目,这难道不是童年价值被野蛮剥夺的恶果?在孩子们未来的人生中,在若干年后的社会上,不知还会以怎样可怕的方式暴露出来。让我们借鉴践行王守仁的儿童价值观,他认为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仅仅是另一个阶段的准备。尤其儿童期,原是身心生长最重要的阶段,也应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又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

3.4管束自我,以身作则

王守仁主张“师严道尊,教乃可施”。主张教师首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庄敬自持,外内若一”,教师应以身作则,成为儿童的典范。在当代教育中,教师同样应该做到这一点。如若教师能够以身作则,必然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和态度,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德行和习惯,同时,除了教师应当以身作则,父母同样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身言行。比如,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变成了“埋头族”,孩子受家长的影响,从小在心里就将手机视为一种休闲娱乐的工具,也就慢慢地变成了“低头党”,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可见,家长和教师都应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发展。

注释

①王守仁.王阳明全集•卷二[A]//传习录[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43.

②传习录[M].张怀承,译注.长沙:岳麓书社,2004.

③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A]//传习录[M].张怀承,译注.长沙:岳麓书社,2004.

参考文献

[1]王守仁.王阳明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2]王阳明.传习录[M].张怀承,译注.长沙:岳麓书社,2004.

[3]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曲铁华.中国教育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5]张世萍,牟映雪.浅议王守仁的自然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科教导刊,2010(3).

[6]杨曼.浅议王守仁童蒙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

[7]肖庆庆,冯文全.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对小学德育改革的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1,12(1).

[8]孙玲.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6(23).

[9]李雅琴.王守仁教育心理思想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0).

[10]梁香珠.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作者:余斯思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