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改革探析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改革探析

[摘要]“1+X”证书制度的全面推进,为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供了全新契机,以“1+X”证书制度下建筑工程制度与识图课程改革为讨论方向,对“1+X”证书制度进行了简要概述,客观阐释了“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性,结合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特点与“1+X”证书制度各项标准,提出了“1+X”证书制度下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继而以实际案例论证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1+X”证书制度;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课程体系

伴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相继出台,“1+X”证书制度成为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指导性教学思路,“1+X”证书制度方案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试点工作力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实践性教育,加强实践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推动企业与高校的结合度。“1+X”证书制度以鼓励高职学生通过专业学习的方式获得学历证书,强化自身职业技能的同时,更要通过参加相应的技能培训才能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最终实现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战略。

一、“1+X”证书制度概述

“1+X”证书制度的核心精髓在于“1”与“X”的结合,其中,“1”为学历证书,“X”为不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的多元性满足了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是我国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之一。而其制度具有两层含义:其一,鼓励学生通过完成高职教育体系课程的学习,获得学历文凭;其二,鼓励学生在某一具体职业技能上具备全面的综合能力。二者有机结合,可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职业道德的全面提升,加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以此更好地为社会及人民服务。高职院校在推动“1+X”证书制度的过程中,应全面打破传统的单一化、局限化教学方针及教学方案,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上进行重组与完善,基于“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搭建适合“1+X”证书制度体系的课程模式,进而推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对提高高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具有深远影响[1-2]。

二、“1+X”证书制度下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1+X”证书制度的全面推进,一方面是为了积极响应我国各企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培养企业应用型人才具有促进意义;另一方面可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企业也作为参与者,突破了传统由院校制订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的现象,通过职业教育需求与产业需求结合、学校育人与企业育人协同,完善在校课程,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统筹规划与提供建议,为校内实训场地、公共实训场地等实践教学区域改革提供有效帮助。此外,“1+X”证书制度下学历证书与技能等级证书为高职院校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基于传统授课环节的应试心态,逐渐演化为基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探究走向,依托“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进一步完善了传统高职教育存在的不足。

三、“1+X”证书制度下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基于“1+X”技能证书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与地区企业的合作力度,积极加强产教结合强度,将企业用人标准、用人需求引入学校,通过与企业共同制订、完善教育体系与课程目标,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关键考核知识点融入课程改革中,进一步加强校企联合招生、培养的一致化机制,重新构建基于“1+X”证书制度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及标准。

(二)推动“1+X”证书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

“1+X”证书制度中所需知识点及操作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校方应把握“1+X”证书制度精髓,实时且针对性地将课程标准及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落到实处,按照“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要求对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融入全新技能知识点,搭建全新的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同时建立与“1+X”证书制度相适应的课程内容和考核方式,积极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将证书的培训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内容相互融合、证书培训过程与学历教育专业教学过程统筹组织、同步实施、证书的职业技能考核与学历教育专业课程考试统筹安排,同步考试与评价、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现的学习成果相互转换,是今后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

(三)重构课程教学平台

重构课程教学平台是“1+X”证书制度融入课程体系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根据优化后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依托云平台、云教材等信息化教学平台,或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平台的教学方式,将“1+X”证书制度融入教学内容,以项目与任务为教学导向,结合工程实例,制订阶段性教学方案,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点与职业技能,同时也要结合自身情况,根据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考证等活动,让学生对核心技能有系统性认知,一方面可了解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可满足学生层次化学习标准,同时教师也可根据阶段性教学方案,对后续教学内容进行动态化调整[3-4]。

四、“1+X”证书制度下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改革的实践措施

(一)教学大纲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与建筑有关专业的通用能力课,对建筑专业学生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不仅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的重点课程。该课程在建筑相关专业中十分重要,且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空间描绘能力、绘制阅读建筑工程图纸能力,另一方面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建筑基础构造的理解能力。改革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的综合分析,对比“1+X”的若干要求,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进行了一定取舍,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基础板块即“投影原理”“绘制与识读”“建筑基本构造”。第一部分“投影原理”主要以点线面的投影、曲面投影和立体投影为主要内容;第二部分“绘制与识读”,主要以识读建筑施工图纸为重点内容;第三部分“建筑基本构造”,主要以基础、地下室、墙体等建筑结构为重点内容,以此加强学生对建筑整体结构的全面认知性[5]。

(二)教学过程

为了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学生制图与识图能力的培养,在完善制定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满足岗位职业技能要求及“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核心,在组织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坚持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将教学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即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穿插教学理论,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案,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实施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针对每一教学工作任务,创设教学情境,继而提出任务,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实施任务,最后评价的五个环节开展教学,具体如下:1.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自主性、积极性为主要内容,加强工作任务的设计与实际工作情境相结合,通过对教学情境的模拟实现构建“工作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实际工作,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过程中,对绘图与识图两大能力模块的工作任务进行了统一创设情境。(1)仿真实际绘图工作情境,建立绘图能力模块教学情境。通过教师提供的实际建筑工程模型,学生可以在绘图室使用各种绘图工具和仪器完成功能模块的绘图任务;(2)在模拟工程专业图纸会审的实际工作情况下,创建了图纸识别模块的教学情景。按照实际工程图纸会审程序,组织小组论证[6-8]。2.提出任务。提出的任务要具备针对性及层次性,对各项工作任务的知识目标、培养能力目标以及素质目标、完成目标有具体的要求,引导学生在工作任务中可掌握相应知识与技能,继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1+X”证书制度下的高效课堂。3.分析任务。教师提出任务后,组织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与讨论,根据每一项工作任务与目标要求,构建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体系,对课程内容与学生自主学习内容进行确定,确定各项工作任务采取的教学方法、手段,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进而提出解决方法与解决思路。4.实施任务。遵循解题思路和方法,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学生在绘图能力模块中,要独立探索,独立完成任务,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设置讨论小组,模拟实际的会审过程;每个学生被分配具体的任务,由学生互相帮助完成。通过老师的讲解,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在任务完成及理解方面存在的偏差问题。5.评价考核。评价考核是高职教育中较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不仅是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评价,更是对学生完成任务其方法、思路的评价,在课程改革体系中,教师应对评价考核进行完善,加强教学评价及时性,在各项任务完成后,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和质量进行评估,检查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作者:王建 单位: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