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墙体作用下建筑空间论文

墙体作用下建筑空间论文

1墙体与建筑的哲理关系

1.1墙体构筑建筑的空间形态

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选择天然洞穴作为生存的场所。随着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居住形式从穴居、半穴居逐步演变为有界面围合的地上建筑。墙体就是围合成建筑的主要实体元素,其构筑的空间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使用需求和精神寄托要求。“我们建筑家,就是在地面、墙壁、天花板上使用各种材料去具体地创造建筑空间的。”芦原义信这段话说明,我们是运用建筑实体元素来构筑建筑空间的,从而创造人们安心、舒适的生活场所。正如2000多年前老子所说:“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在哲理的层面十分生动的论述了“围合实体”和“空间虚体”的辩证关系。因此,运用墙体是建筑实现物质功能和形成空间形态的最重要的手段。墙体是建筑营造和组织空间的基本要素,其多样性是与建筑空间的多样化息息相关的。

1.2墙体展现建筑的地域特征

各个地区在地形、气候等等自然环境以及文化、习俗等人文环境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扎根于相应土地上的建筑是人类生存状况最直接的反映,从形态上体现着这个地域的特征。墙体作为建筑最基本的构筑元素,是表现建筑地域性最为直接有效的载体。广西处于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两广丘陵的西部,南边朝向北部湾。平原和盆地较少,“七山二水一分田”就概括了广西总的地形地貌。广西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中部。由于受热带海洋季风的影响,形成亚热带气候。全年气温较高,雨量充沛,是夏热冬暖的温暖湿润气候。例如,壮族传统的干栏式建筑,采用“上层住人,下层圈畜”的做法,极好地适应了南方高温多湿的环境特点。其墙体就地取材,使用木、竹作材料,便于加工,且具有灵活、轻质和吸潮等特点。由此可见,墙体从其材料选用、砌筑方式等方面对建筑的地域特征做出了回应。

2墙体形态在空间构筑中的作用

2.1墙体的高低、虚实

“一个人对建筑的第一体验往往始于建筑的外观,其次才是空间。他们总是通过建筑外壳———墙体的虚实、高低等来判断建筑美观与否。”墙体的高低、虚实反映在墙体的具体形态方面。墙体的具体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形成的人们视觉感受和空间氛围。在一栋建筑中,墙体除了作为围护结构和分隔房间外,更重要的是具有限定和连续空间的作用。当墙体的高度小于层高时,墙体只是阻断了人们的视线,整个空间仍具有连通性。例如,从古至今,广西的许多建筑会采用底层架空的形式,在底部的一些地方用隔墙围合,用来饲养牲畜、堆放杂物等。底层的视线整体较为开阔,空间连为一体,体现了建筑轻巧的特点。墙的虚实对比影响到空间彼此间的融合与分割关系。在一定条件下,消除墙体并不意味着消除了空间,反而通过这种方式,空间得以强化、转化与升华。不同虚实处理的墙体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例如,在南宁陈东村的一处清代民居中,在面向池塘的墙体上采用开窗的方式,把室外池塘的优美景色纳入室内,充分利用了墙的虚实对比和空间的相互渗透,达到了强化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联系,营造空间意境的效果。

2.2墙体的组合形态

广西地域建筑大都是木构建筑。与中国传统的木建筑一样,具有墙体不承重,只起到围护作用的优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房倒屋不塌”。因此,在这种梁柱体系的支撑下,墙体可以根据使用需求灵活组合。其多种多样的组合方式就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形态,在满足人们使用需求的同时也创造出了特征独特的建筑形态。为了适应广西多山地的地形条件,建筑墙体的交接方式也呈现出了灵活多变的特点,形成的空间富有连续性,由内而外,完美地与当地地形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墙体通过这样的组合,形成了层次丰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村寨,如侗寨。迄今为止,在侗族的许多村寨依然保存着风格突出、精致华美的木建筑,如风雨桥、钟鼓楼等,不得不说是我国少数民族建筑的瑰宝。他们按照特定的构筑模式、风俗习惯和生活需要进行营造,形成一个个布局合理、层次丰富、特色浓郁的村落体系,并且与地形和自然环境交相辉映,形成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融合。

3墙体质感在空间构筑中的作用

3.1墙体的轻重感受

墙体的轻重是人们通过对构成墙体的材料的类型以及其质感的印象中得出的一种心理感受。这种感受形成了人们对墙体的轻重感觉的判断。广西传统民居墙体一般是就地取材,采用各种各样的原生建筑材料如土、石、木、竹等,来构筑墙体的形态,并用独特的处理手法来展现材料的特色美。我们可以从墙体材料的材质肌理、组合方式以及表面凹凸来感受到墙体质感的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视觉体验和空间感受。例如,广西金秀县的某个瑶族村落的建筑普遍采用黄色的夯土墙,墙身厚,自重大,给人一种敦实、厚重的感觉。山地的吊脚楼和干栏建筑一般通过木板累叠形成墙体,充分展现了木材的纹路质感,给人一种轻盈、自然的感觉,营造了温馨宜人的建筑空间氛围。总之,通过对建筑小体量的部分以厚重的质感处理与大体量轻盈的处理手法,使建筑群体得到了很好的均衡效果的调节,展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

3.2墙体的冷暖感受

墙体给人们带来的冷暖感受主要来源于材料的质感和颜色。不同的建筑类型对空间有不同的使用要求和氛围要求。建筑外墙采用冷色调的材质可使墙面有一种退后的感觉,加大与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形成严肃、冷静的空间氛围;采用暖色调的材质可使墙面有一种前进的感觉,给人亲切、活泼的感受,拉近与建筑之间的距离。在南宁的清代民居中,如雷沛鸿故居等普遍使用青砖砌筑墙体。青砖墙体使建筑呈现冷色调,带给人们古朴、沧桑的历史感,又体现了建筑空间的宁静、优雅的特点。

4结语

墙体是构筑建筑空间的基本要素。其通过自身材料和尺度的变化,构筑空间手法的灵活运用,可以营造出千变万化的空间形态和视觉感受,从而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进一步体现建筑的风格特点和性格特征。墙体可以说是建筑最主要的构筑元素,也最能体现建筑的特点,对地域建筑而言更是如此。因此,通过探讨墙体在构筑地域建筑空间中起到的作用,理清墙体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并对墙体构筑建筑空间的手法作了总结,为今后创作提供了思路。

作者:王博 潘洌 吕文林 李东霞 廖宇航 单位: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