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马头墙建筑形式中湘西传统民居的应用

马头墙建筑形式中湘西传统民居的应用

【内容摘要】马头墙的形态是指屋顶低于建筑两头的山墙,山墙延长到屋顶的顶部,从属于中国建筑风格里的硬山式。矗立在屋顶上部的马头墙勾画出一条形态相仿、曲折动人的线条。文章介绍了湘西传统民居中马头墙建筑形式的形态特点和功能特征,梳理了马头墙在凤凰古城建筑中应用的形式及作用,以期为城市空间建筑设计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湘西传统民居;马头墙;建筑形式;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建筑中最易辨识的是马头墙,其高于屋顶,是表现建筑的样式以及装饰艺术美的关键部位。湘西传统民居不但有经典的明清时期江南渲染法式的建筑类型,还具有非常明显突出的湖湘特点。笔者以凤凰古城建筑为例,讨论马头墙建筑形式在湘西传统民居中的应用。

一、湘西传统民居中马头墙的形态特点和功能特征

(一)形态特点

相对而言,马头墙的建造形式较为随意。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较为自由地设计马头墙的各种造型形式。也正因如此,湘西不同地域的马头墙的形式也各有不同,即使在同一地域,马头墙也有不同的形式、特色,是一种自由发展的模式。湘西传统民居中的马头墙建筑形式有五个常见的种类。一是窖子屋式封火墙。怀化市的洪江古商城里的窖子屋是经典的建筑形式代表,窖子屋的外形和北京的四合院相似,常常是二进二出,最上面的那层的顶部用天桥相连接。建造时先砌青砖块,后涂上石灰砂浆糊。二是三级马头墙。三级马头墙是全部湘西民居中都会用到的建筑形式,它的外墙表面是用青砖块砌成的,像一个“一”字形,等比划分成三份,组成一个“凸”字形的墙身,山墙的两头的形式是相叠落成的,中部是平行于地面的。三是反曲翘脚的马头墙。吉首市相传苗王首领所住的府邸“凤凰阁”是经典的反曲翘脚马头墙例子。其墙身外部是向内凹的曲面,形状漂亮又独特。四是弓形马头。弓形马头墙因为其墙面是弓形而得名,其式常使用两边对称的形式,弓形的样式繁多、自由变换,第二层的墙面顶部上部的一端与墙身衔接自然,另一端则是由平滑的曲线逐渐朝翘脚延伸。五是人字形、山字形山墙。人字形和山字形山墙都按直观的形状直接命名,山墙的最上端连接屋顶,仅在屋前檐建造一个三角形的翘角,山墙连着屋内。这种马头墙的建造形式简单实用、成本低,仅应用在湘西小型的民居中,有祈求福祉的寓意。

(二)功能特征

湘西传统民居中的马头墙不仅美观而且实用,这也是其得以被广泛应用的原因。马头墙的功能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防火。湘西传统民居多用木材建造,因此防火是关键问题,特别是对于民居分布紧密的城镇以及村庄来说,一旦某一家失火则有可能牵连周围一片的房屋。建造马头墙的目的就是即使某一户失火也能尽可能不殃及周围的住户。建造马头墙时要求比房屋高0.9米至1.5米左右,厚度在0.2米至0.3米范围内,可以承受火灾持续的时间大约为6小时。马头墙还具有不必承受格外重量的优势,不连接屋内的木材结构,两者间隔1米,屋内部的墙面有木板隔着阻断连接,即便外墙失火点燃,屋内也能保持完好无损。马头墙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其能够和古时的火巷子组合在一块,组成防火单元,有利于把控着火的范围。二是遮阳。岭南地区夏天炎热、冬天温暖,湘西的夏天持续时间长而且温度高,日照时间也非常长,民居西侧要接受暴晒,因此必须采用合适的围栏和门窗结构进行防护,否则酷热的夏天令人非常难熬。而延伸到屋顶外的马头墙,不但可以遮住部分阳光,还可以对于阳光斜射角生成阴影,以遮挡房屋表面不受太阳直射。当傍晚起风时,马头墙还可以引风进入巷子里,接着由门窗进入到房屋里面,调节、控制屋内气温。三是营造私密空间。马头墙的功能和形状结合得天衣无缝,其功能特征除了最关键的防火之外,对于湘西部分地域,还有另外两层含义:一个是防盗贼,另一个则是安定家宅,很多家庭因男主人忙于生计常年在外漂泊,房屋的墙面够高才能令人更放心。

二、马头墙在凤凰古城山墙中的应用

凤凰古城中常见的各式各样的马头墙是构成大街小巷景观韵味变换的关键元素,并且其具有独特的形状,是凤凰古城建筑的突出标志。

(一)类型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马头墙,都要把屋子两头的山墙高度加大,要比房屋表面和房屋脊梁高出0.5米到1米左右。由于要形成“人”字的坡顶,所以房屋脊梁处最高,高度朝前后屋檐逐渐降低,并且按水平条的形状的马头墙檐收两头。凤凰古城建筑中的马头墙有以下几种类型:阶梯状马头墙、弧形马头墙、三角山形马头墙、简式和变式马头墙。其中,阶梯状马头墙最为普遍。马头墙按斜坡长短分为若干档位,每一级平齐,根据房屋墙面的坡度逐层跌落,其中又分为一跌、三花、五花和多跌马头墙,比较规范的形式是三花和五花式马头墙。三花式的意思是分成两层跌落,一共是三级,而五花就是分成三层跌落,一共是五级。在江南,五花式马头墙又名“五岳朝天”。跌落数和每一跌的高度都是根据房屋墙面的坡度高低和长短来定的。弧形马头墙是按曲线来构造形状的,俗名是“猫拱背”,形态正式威严,常被用在祠堂馆舍等比较重大的场所的建筑上。

(二)构造

马头墙的构造分为墙身、墀头、墙脊、脊头、色彩与装饰五部分。马头墙墙身的材料大多是砖,凤凰古城里几乎没有夯土造的马头墙。砌墙的材料主要是本地烧制而成的清水灰砖,有两种尺寸:一种的尺寸是250×140×30毫米,和如今的粘土砖一样;另一种尺寸是320×160×13毫米,更加宽和薄。由于承受重量的是木结构,砖砌的墙皆为空斗砌成,能更好地维持室内温度和阻隔外界的噪声。马头墙的墙脚是用红岩石头筑成的条形状的基底,有利于长时间固定脚部以及加强底部结构的稳定。墀头指的是封火墙的上面,砖出挑的宽度不均匀的上部。一般建造的方法是用青砖水平砌筑,按层数逐渐叠加挑出一个砖的高度。墀头的类型分为不出挑和一次出挑,前者的墙身是从墙的基底一直砌筑到达墙顶,从上往下直通,此类型很少应用;多用到的是后者,一次出挑的形式又分为直线拐角、内弧形、双弧形和多段弧形,把青砖一层层地叠加,宽一匹砖到二匹砖之间。墙脊两头常划分为三段,最底下的一段把砖叠涩出挑三步,使用石灰涂抹正反弧状的袅混线在叠涩的位置;中间段的平台表面由叠涩而成,使用砖砌筑成“人”字形的两边坡短檐,也有房屋是素砖砌成墙面,也有用小青瓦砖覆盖而成。无论是阶梯状、弧形状抑或是三角山形的马头墙,墙脊的尾部就是脊头,都是翘起来的,而且大多装束为凤凰的形状,形成了凤凰古城建筑的独特景色。建造的方法多式多样,一般分为使用单独的瓦、瓦砖合并、泥塑和砖、瓦和泥塑多种组合的方式造型,不同材料的砌筑能力也不一样。简而言之,仅使用瓦片叠加砌成的方法,造型过于平庸,没有大的翘角。用瓦砖合并的方式也因为砖的材料的局限性,工匠师傅发挥的空间太小。一般来说,墙的脊部端的头部砌筑一块斜角砖,砖微出挑,较为正方规整,线条强硬有力,使用瓦或砖把墙脊尾部垫起一定高度,再在上面砌筑竖直立起来的小青瓦砖。而泥塑的方式塑形能力更强,应用范围在传统建筑里非常广泛,除掉房屋脊部的脊垛和脊头,马头墙的装束皆可用这种方式。但如果用泥塑的方式塑造凤凰冲天的形态,形式不够饱满。因此,使用砖、瓦和泥塑组合的方法,开始把砖垫起一定坡度,使屋脊线全部朝上延长,在其之上筑瓦压着顶部,塑造成起翘的形态,在中部嵌入一个预先制造完成的凤凰图案的泥塑,使得整体的形状不再单薄,更加有气势。凤凰古城建筑中的马头墙大多不使用白灰涂抹墙面,很多保留了青砖原来的颜色,装束的关键是墙顶砖叠涩和出挑的下部分,最少也要刷一层白灰作带状的修饰。这条白带和墙体青灰的色调形成明朗与素雅相交错的视觉效果。精细的装束要使用彩色绘图或者黑白交错的带状条纹,装束的关键在于民居脊头下部分的三角形墙面以及砖出挑的墙身截面的地方。更加讲究的,则会使用泥塑方法在马头墙的上部雕塑刻造精细漂亮的图纹样式,大部分是梅兰竹菊或以飞禽走兽为主要元素。

三、马头墙应用在凤凰古城建筑的审美特征

(一)秩序与灵动美

在凤凰古城建筑中,马头墙受到徽商文化陶染从而变成特色的建筑形式。马头墙整个设计样式轻巧欢快,墙体更为饱满,更有利于表现凤凰古城建筑的生动美。因为其功能特征之一是防火,所以别称封火墙,又因为古城里民居密集,为了保证居民的人身安全,它还具有防盗、防风等功能特征。墙脊头上装束的凤凰形状,也是常见于古城中的马头墙上,作为一种有延续性的关键母体素材,其造型多种多样。马头墙排列有序、逐层叠加,表现出古城建筑的秩序以及灵动美。

(二)虚实变幻的空间之境

按照建筑的排布,紧密分布的马头墙让凤凰古城建筑呈现出封锁闭合的感觉,这体现了“实”的境界。而建筑群里充斥着既与自然保持着沟通,又脱离喧嚣环境的天井。天井中充满了人们生活的气味:植物枝繁叶茂,有一种天外有天的情境。这种形状与尺寸各不相同的天井处于民居中,体现了“虚”的境界。这种虚实变幻的空间,使古城建筑里的民居生活与艺术情味结合得天衣无缝。

(三)马头墙应用在凤凰古城建筑对城市空间层次设计的启示

凤凰古城建筑的接连一致,同时蕴含节拍和音韵,这也是其拥有巨大吸引力的原因之一。建筑中的民居大部分是瓦铺制而成的墙面以及封火墙、木材质的门和窗组成形状类似的单位样式,而反复的单位样式组成了接连一致的街道巷子空间。有相同点但不重复的马头墙把空间分为一个个相关联而又相隔离的区域,给民居增加了韵味变换的活跃感,这对于现代城市里单调的空间层次设计有一定的启示。马头墙是一种实用性与美观性结合较好的建筑形式,既有防火、遮阳和防盗等功能特征,又有凤凰、梅兰竹菊等的装饰形态,既能保护凤凰古城里的建筑和人们的生活,还能展现凤凰古城独特的节奏与韵律。对其展开分析,可以为现代城市空间设计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孙晔,李源,黄春华.马头墙在湘西民居建筑中的运用与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31):14-15.

[2]龙曦.凤凰古城景观特质探析[D].重庆大学,2006:97-102.

[3]陈晶琪.凤凰古城建筑景观研究[D].重庆大学,2012:31-32.

作者:杨洁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