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现象学与建筑艺术的关联

现象学与建筑艺术的关联

【内容摘要】文章以景宁畲族乡土民居为例,就当今艺术现象学与建筑艺术之间的关系问题展开论述,以期为建筑艺术与现象学的研究提供些许参考和借鉴,达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畲族;乡土民居;建筑艺术;现象学

畲族是一个古老而让人生疏的少数民族。畲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畲族建筑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笔者以浙西南景宁畲族乡土民居为例,结合艺术现象学探讨现象学与建筑艺术之间的关系。现象学(德语为Phénoménologie),是现代哲学流派中重要的一派,它与现当代艺术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现象学的发展、形成以及传播是在艺术、哲学等相关领域范围内发生并展开的,以至于现象学带有明显的跨学科性质。现象学被称为20世纪最具原创性的、最持久的思潮,它不仅对哲学人文科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更是涉及到社会科学和艺术多个领域。种种迹象表明现象学和艺术之间的确存在相互补充、相互启迪的密切关系。现象学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的,现象学研究艺术的本源问题。

艺术的本源学说中描述艺术是对自然对象的摹仿,例如畲族建筑中部分装饰元素的运用,这些具象的装饰元素有花草、飞禽、走兽和人物等。虽然对自然对象的摹仿是艺术创作的方式之一,并且是艺术创作的初级阶段,但是经过摹仿的学习过程能使畲族人民掌握设计方法,能让人提高审美品味,建立符合自然规律的审美习惯和价值取向。这与人类的艺术欣赏习惯与评价标准是一致的。而作为艺术的高级阶段,就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创新的过程揭示了事物运动发展规律,带有直线性、解蔽性。例如景宁畲族民居建筑的外观与内部功能分区设计等,在满足居民最基本的饮食起居功能之上,还能带给人舒适的享受与情感的陶冶。艺术现象学中讲到艺术的未来性,提到艺术家精通一定的知识技能之后,通过实践操作来完成自己的作品,作品是手工物还是技术物的讨论也充满趣味性。19世纪中后期,德国作曲家瓦格纳认为主观化、现代主义影响下的艺术家所完全依赖技术机器完成的技术物是对传统手工物的颠覆,是艺术的终结。笔者认为,无论是技术物还是手工物,首先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在一定时期以内能满足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的需要,并能够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景宁畲族传统乡土民居建筑群就是在保留传统手工艺技艺的同时随时代不断创新,这样的建筑才有旺盛的生命力。但通过实地考察,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一些畲民建筑群中,个别单体民居放弃传统施工工艺,采用现代的设计和表达方式,让该建筑孤立于群体之外,显得异常突兀。笔者认为无论技术如何进步,社会如何发展,人都不能脱离群体,不能脱离社会之外。人永远是社会的人,建筑也应该是为人服务的,这也与法国现代诗人罗洛提出的人类精神的普遍性不谋而合。

如“东方葵”是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创作的富有感情色彩的鸿篇巨制,在他的创作题材中,向日葵是绝对的主角。在艺术现象学课堂上,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孙周兴提到,向日葵在西方国家有着崇高的地位,有着很深的情感因素,而在中国,但凡提到向日葵,多数人想到的是“嗑瓜子”。因此可以说,人所处环境的不同、教育程度的高低、信仰的选择、观念的差异等都会造成对事物认识的不同。意识是关于事物的意识,意识依据于原本的、被给予方式的自明性、直观性。意识具有指向性、主动性和先天相关性。尼采曾说“上帝死了”,而真的是上帝死了吗?上帝是欧洲宗教信仰体系里面的塔尖,意思很明显是说宗教信仰体系崩溃了,没有特定的标准原则来衡量,导致经验主义、实证主义、虚无主义与相对主义等“自相矛盾”。弗洛伊德关于“梦的解析”指出:人的意识表现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而根部有潜意识,很大部分都在幽暗深处。在境遇与空间的深入研究中,物是难于接近的不可知的自然物、器具与作品,在境遇分析中是特指一种非主体主义的事物理解的可能性。仍以景宁畲族乡土建筑为例,通过对现象学与建筑艺术的关系问题的认识,笔者在进行畲族建筑这一研究课题时,使用艺术想象学中的观点去研究、分析与解构。主要表现为用境域与空间的哲学方法去分析畲族乡土建筑,要用实证主义的科学方法去探索畲族建筑的本源,用形式科学的逻辑方法去解构畲族乡土建筑,为未来畲族建筑的良性发展指明一条传承之路。

中国传统图形元素,特别是各民族有代表性的图腾是几千年来经过许多朝代更迭和时代变迁,以及人们生产与生活的需求所创造出来的不同时代风格的纹样、图案和造型,其所蕴含的哲理和寓意非常深刻,渗透在人们生活的不同领域,并成为我国民族语言所特有且富有个性的元素。畲族乡土民居建筑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奇葩,是我国珍贵的文化财富。我们需要利用原有经典传统建筑元素进行创作,酝酿出既有时代感,同时又具有强烈民族特征的建筑艺术。应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这里就包括少数民族的建筑、习俗等。从艺术现象学的角度来解释,就是要把畲族的文化变迁史、建筑发展史串联起来,形成科学的方式方法为当下所用。这也是由现象学方法的实施所必然导致的结果。中山大学教授倪梁康曾提到:艺术是创建意义的活动,哲学也是创建意义的活动,前者是以感知的方式,后者是以知性的方式。因此“建筑是栖居,栖居就是存在”。在研究畲族建筑这一课题时,要对传统的设计元素进行归类,并进行详细的实地勘察与测量,记录并分析原始数据。用现象学中实证主义与形式科学去分析,同时用形式逻辑与客体性的知识去解构,用形式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畲族本民族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邱国珍.浙江畲族史[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0.

[2]倪梁康.“建筑现象学”与“现象学的建筑术”——关于现象学与建筑(学)之关系的思考[J].时代建筑,2008(6).

[3]孙周兴.作品•存在•空间——海德格尔与建筑现象学[J].时代建筑,2008(6).

[4]丁占勇.浙南畲族传统民居探究[J].装饰,2006(4).

作者:蔡艳华 单位:绍兴文理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