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骑楼建筑艺术精神审美研究

骑楼建筑艺术精神审美研究

摘要:建筑审美是一个较为复杂、综合性很强的文化现象,审美主体既要经历情感、想象的认识心理过程,又要从审美需要、欲望等价值心理来审视,而审美客体建筑是诸多艺术门类的一个综合体,同时又是丰富的历史文化精神的载体,海口骑楼作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不仅物质的建筑形态审美特征显著,同时蕴涵在物质层面之下的精神层面的审美特征也耐人寻味,本文试从怀旧审美、残缺审美、骑楼审美的价值取向以及骑楼街区民俗文化审美角度来阐述海口骑楼建筑的审美,重点在于精神层面的审美研究。

海口作为中国最南端省会城市,也是最年轻的省会城市,她的瞩目度并不因为年轻而降低,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力推进,海口各方面与旅游相关的事业蓬勃发展,基础建设和文化建设如火如荼,注重环境整治的同时,对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也非常重视。海口骑楼老街历史悠久,建筑形态丰富,所蕴含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是为海口城市文化的典型名片之一。

一、海口骑楼建筑概述

海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但带有明显“南洋”风格的骑楼建筑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大批出洋华侨从东南亚带回具有殖民特色的骑楼风格,逐步修建形成规模,现存的典型骑楼建筑主要集中在海口博爱路、新华路、得胜沙路、中山路、解放路这五条街道,近700栋建筑鳞次栉比,构成了特色鲜明的骑楼老街的建筑天际线,至今骑楼老街人潮如织,商业活动繁荣,为海口市生活、生产、旅游观光的热门之地。骑楼建筑形态丰富,折中了欧洲巴洛克、洛可可、罗马式、哥特式以及适应于东南亚和海南湿热气候而演变的空间布局及装饰设计,在加上国人难以割舍的中国传统建筑范式和海南本土文化,一个包罗万象的壮观建筑画卷呈现在人们眼前。无论是从建筑形态,还是从建筑本身蕴含的深刻历史文化积淀,还是鲜活的骑楼民俗文化活动,都具有极显著的审美特征和极高的审美价值。

二、作为历史文物建筑其特有的精神审美价值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最深层次的文化表述,各地区不同的生产、生活及审美情趣总是通过建筑形态得以留存和反映。骑楼作为历史文物建筑,其精神审美价值可体现在怀旧审美、残缺审美、经世致用的审美价值取向和民俗文化审美。

1.骑楼建筑的怀旧审美

怀旧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和心理反应,同时在怀旧生产的审美情怀里也蕴涵着大量审美原理,怀旧主体因为客体对象已经成为逝去的美好,不免会产生惆怅、哀愁以及感伤的情绪。但是由于主体积极地对对象进行想象性建构,想要获得重回过去的满足感,因此在怀旧的过程中主体的感情主调更多的是甜蜜、愉快和美好的感觉。而作为文物建筑,人们面对骑楼时,总是不由自主的以此为线索,去遥想当时当境的情形,仿佛可从一砖一瓦当中体验到先人们的生活气味。从海口骑楼斑驳的墙面,以及隐藏在其之下的精美雕饰,无不述说着当年先人背井离乡闯荡南洋,发迹之后衣锦还乡的壮烈历程,令人感慨唏嘘,心神得以共鸣和升华。同时街区的一些历史古迹也成为人们悼念历史名人、神话人物以及革命先烈的载体,如冼夫人庙、天后宫、琼崖一大遗址等,这些文化遗址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情结,人们通过它们,缅怀先人,记忆和想象历史场景,获得强烈的怀旧审美体验。

2.骑楼建筑的残缺审美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骑楼由于产权的更替,历经风雨,大多数呈现残破的状态,人们在感慨岁月蹉跎、时光荏苒的同时,也感受着另外一份审美体验——残缺审美。建筑艺术的残缺并不一定是精神愉悦的审美,建筑审美包涵这建筑精神的全部,建筑精神即可表达建筑本身,也表达着历史文化的变迁,而骑楼的不规则的形状、斑驳的痕迹、古旧的有着人文痕迹的艺术遗产等,都有着残缺美这样一种审美体验。百年历史在骑楼建筑本体上留下的残缺痕迹,给人以震撼、难忘、使人回味、思考,一段剥落或倒塌的墙垣、一扇破损的或掩盖了厚厚尘土的窗棂,对比着墙体冒出的丛丛鲜绿的榕树枝条,在其强烈的色彩和肌理视觉对比的情况下,让人感受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心灵震荡,历史建筑最大的价值在于岁月沧桑的古朴之美。近几年海口市政部门对骑楼建筑的修整,没能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们对于充满历史沧桑的残缺美的审美体验,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

3.骑楼建筑审美的价值取向-----经世致用

骑楼建筑体现着先民们经世致用的审美价值取向。从地理位置来看,海口位于南渡江入海口,故称海口,汉代起源,唐代为联系琼州和雷州的商贸渡口,宋元明均为重要商港,清代海禁解除后,是大陆联系南洋等海外的重要对外通商口岸,加上20世纪初军阀邓本殷等政府力量的鼓励,归乡华侨大力营造,遂成今日骑楼之规模,骑楼一度商贾云集,热闹非凡。其实从海口地理位置和海口骑楼的发展史来看,骑楼是为商业而生,因此在先民营建骑楼时,均已获取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在建筑空间布局、用材、纹饰运用上等均体现着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首先在空间布局上,上宅下商,骑楼最具特色的各骑楼楼下一层的相连的步行长廊,其主要功能为内部商业空间的延续,谓之“灰空间”,是内部商业空间和外部街道的有机延续,拓展了两者的使用空间和心理空间,也适用海南湿热的气候条件。其宽度从2.1米—2.5米之间,极少的到达了3米,从人行道0.7米的规则来看,人行道足够两个人相面而行,仍有较大空间,方便人们行走及采购货物,体现了其商用价值。同时起到遮风避雨的功能,人们在闲暇之余,也可在此会客、喝茶,成为邻里感情交流的场所。步行长廊本身就体现了先民们为商业行为而选择的建筑形态,极具实用功能。其次在骑楼建筑面宽尺度上,大都为单开间的立面,这样在地价很高的商业地段,节约了商业成本,双开间的骑楼较少,一般为家境殷实的商家建造,但也是为了拓展其商用空间,三开间及以上的多为公共建筑或多户商家共建,体现了物尽其用的实用主义思想。在建筑材料上,择善从之,开始使用耐用的新型建材,海南地处热带,气温湿热,早期建造的骑楼仍采用海南盛产的木质建材,而木质建材容易受潮腐烂,不利于长期使用,而随着通商口岸的开发,华侨的归国,带来了新型的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等,虽这些建材偏昂贵,但海南人民还是逐步开始使用新材料,与传统砖木共同使用,即保证了建筑本体的经久耐用(保存至今),也最大限度的控制了营建成本。在建筑形态和装饰上,海南人民摒弃文化偏见,大胆引进欧式、南洋等风格,并与中式风格混搭营建,作为商用空间,当时经营的主要是“洋货”,为充分展现商家和商品特色,归国华侨大量采用他们在异乡已经熟悉的文化符号,同时也结合血液里难以舍弃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进行了大量为宣传商品、营造浓厚商业氛围的建筑装饰。

4.骑楼街区的民俗文化审美

民俗文化从广义来讲,既具有物质性的一面,也具有精神性的一面,但从狭义角度来讲,主要还是指的人们的风俗习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人类文化意识。民俗文化承载着地域民众的文化理想和价值观念,呈现出符号化特征,作为地域或民族的历史记忆世代相传,艺术活动的审美和民俗文化的审美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严格的界限。海口骑楼有非常丰富的民俗文化,如军坡节、琼剧文化、饮食文化等等,相对于屹立百年的骑楼建筑物质形态来说,她是老街街区鲜活的流动的血液,给老街建筑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是骑楼百年文化历史的意识留存,失去这些鲜活的民俗文化,骑楼建筑也仅仅只是砖头瓦片,成为物质的空壳。在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同时,在海口其他地区很多民俗文化由于物质载体的丧失,被人们逐步淡忘,骑楼由于保持了相对的完整性,其民俗文化仍保持着原真性,其实,是建筑实体的保持延续了了民俗文化传承,还是由于民俗文化的保持成就了建筑本体的完整性,是人们值得深思的课题。骑楼街区的民俗文化一方面本身具有很强的视觉、听觉、味觉等感官的审美体验,如琼剧,琼剧作为海南本土文化象征之一,备受民众喜爱,骑楼街区曾是表演琼剧最为集中的地方,早年骑楼街区修建了许多电影院,由于当时电影较少,更多的还是表演琼剧为主。如,20世纪二十年代修建的“幻真戏院”,还有后来的中华戏院、冠海戏院等,虽后来这些戏院渐渐消失,但时至今日,常有剧团在骑楼街低下搭台表演,观众云集。其特色鲜明的唱腔、华丽的舞台服饰还有如泣如诉的乐器伴奏,让一些老街坊如痴如醉。骑楼街区的饮食文化也是海口民俗文化的一个象征,海口作为省会城市,外来菜系的冲击,本土饮食特点被冲淡,但在骑楼街区,无论是海南四大名菜还是街头小吃,均能在这里觅得踪迹,由于骑楼饮食文化的特征鲜明,2010年,在离骑楼较近的大同路修建了一个“海口骑楼小吃街”,这是对骑楼饮食文化的一个大集合,也是骑楼饮食文化这个民俗的价值体现。另一方面,骑楼民俗文化也集中体现了人们平安、辟邪、祈福的精神追求。如骑楼的军坡节,军坡节主要流行于海南北部地区,一说是纪念民族英雄冼夫人,也有是为了祭拜祖先或一些其他历史名人,每个街区祭拜的对象和时间都有所差异,叫法也不一样,有称为军坡,也有称为“公期”或“母期”,每年在固定的时节进行“迎神”活动,海南话称之为“行符”,如骑楼街区得胜沙路的行符日为正月十九,位于得胜沙路冼夫人纪念馆的神像经过一番打扮,由人抬出挨家挨户去祈福,每户人家也摆上香案和贡品迎接神像的到来,同时也有舞狮、钻“公祖”等其他的一些祭拜活动,气氛热烈,场面壮观。在这些民俗活动或节日庆典中,体现的是海南人民的价值观、人生理想以及真实生活的写照,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得到心理的暗示和安慰,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从这个角度来说,民俗文化的审美价值即体现在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和人生理想的寄托之上。从观看者角度来说,这些活跃在骑楼街区的民俗文化,是为这些百年建筑之灵魂,闪耀着从古至今骑楼民众们的精神,也为骑楼沧桑的街道增添几多浓郁的生活气息,令人神往,具有强烈的精神审美气质。

三、结语

海口骑楼老街历经百年沧桑,如今虽斑驳,但仍显岁月峥嵘,前人的奋斗和勤勉,给我们留下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在中国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当下,骑楼的存在更显弥足珍贵。我们探究骑楼建筑,既为感受先祖的精神,传承其文化,也为找寻骑楼审美原理及审美价值,最终确定其审美地位。

作者:李锦林 单位:海口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