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论云南少数民族的建筑艺术

论云南少数民族的建筑艺术

摘要:作为多民族聚集地的云南其民族建筑也展现出独特性、多元性、原生性以及多彩性的建筑艺术特征。这些建筑展现了各民族人民之间历史、自然与人的融合性,其艺术的兼收并蓄性是我国云南少数民族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的象征,承载了厚重的艺术文化价值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建筑;艺术;历史

正文: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云南历史文化扮演着重要的历史角色。从旧石器时代的元谋猿人到新石器时代,云南地区便有了人类活动的印记。有据可循,公元前的1260,云南地区便已经形成了较大的村落,当地的人民业已学会了运用木材建造见到的房屋。

一、建造的风格迥异性

在云南,传统的少数民族木结构分为五种:抬梁、穿斗、密梁平顶、人字木屋架以及井干。其中,彝族、纳西族以及白族大多采用的是穿斗式木结构。最为大家所熟知的便是四合五天井。四合院由四坊组成,如果是较大的宅院则会以重院形式呈现,即由数个三合院或者四合院构成。从这一点来看,哈尼族以及彝族大多也是采取这种模式。傣族的竹楼大多采取人字木屋结构。由于受到汉族的影响,哈尼族、彝族、纳西族以及白族的土掌房采用的是密梁平顶结构,该建造将艺术与结构以及功能有机统一于一体。景颇族、布朗族、基诺族以及傣族则采取干阑式的建造结构形式,该建造结构形式具有通透灵活性。而在哈尼族和彝族当中在局部或者全部将毛石脚土坯或者夯土用于土掌房,并密梁铺草抹泥露面,其屋顶采用的是平屋顶结构,根据地形特点形成错落有致的房屋群结构,呈现出别致朴实、变化多端的建造结构形式。拉祜族以及佤族的平房之中大多会采用竹笆墙以及土坯墙草顶,这样一种建造结构风格无疑展现出了少数民族的粗犷豪迈的性格。普米族、独龙族、藏族、彝族、纳西族以及傈僳他们大多居住于高山林地区,因为可以就地取材,便于建造,经济且不受地域的限制,因此他们大多采取井干式居民建筑——一种古代井干式建筑延续的建筑模式。这种建筑模式施工方式简单并且具有一定的抗震性,他们将木头进行叠加形成木楞房,古朴、原始、粗放无一不体现在此种建筑结构当中。作为井干式建筑的代表,一颗印是四合院结构,以天井作为中心,单房(正房和东西厢房)以及入口的门廊共同封闭而成。所谓一颗印,是因为其外观和土墙的平面如印章一样呈现方形。三间正房,以两层楼形式构成,前有单层廊形成重檐屋顶,我们称之为抱厦。两边为吊厦式耳房,二层楼结构。二楼会设计有少数小窗,构成了封闭式的外端。其院落前围墙较高,可达其厢房的上屋的檐口。大门立于该前围墙的正中,且无后门亦或侧门,整个空间布局看起来紧致、紧凑、灵巧、内向且具有封闭性。在云南南部以及昆明等地区的彝族常常采用该建筑结构形式。

二、居民造型的奇特性

当我们谈到造型特点,不得不说景颇族的倒梯形的悬山屋面、哈尼族的脊短坡陡屋面,从远处看去犹如蘑菇一般的哈尼族住房群。哈尼族以一个家庭为单位,建造一栋干阑式的房屋,其中称为拥戈的母房为该房屋的中心,其周围建有若干的小的落地房屋或者干阑式房屋,其数量以家庭内部成年男子数量为依据。在云南,供成年男子寻偶和婚后使用房子称为拥扎。在澜沧的拉祜族有着一种独特的建筑结构,其屋顶为草顶,呈椭圆形。傈僳族千脚落地房便是如此。它是由大量的直径较小的木料构成,每根木料错落有致,且根根落地,远远望去犹如成排密集的立柱顶着竹席幕墙。

三、村镇布局的灵活性

位于溪流附近的傍山缓坡的白族村镇常搭建有祖庙以及庙前的戏台。这里最典型的莫过于大理周城——一个集村镇市场交易活动中心、村民集合以及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建筑。房屋群多沿着街道巷子建立,相互毗邻,这些街道四通八达,同时也可以溪水引入村镇。照壁建在村镇的入口之处。喜州镇位于洱海,沿着海岸线布局开来,蜿蜒曲折,总体来看表现处内凹条状的布局。村镇上的建筑相互毗邻,背对海岸、面朝海面。期间许多的小巷都是连接海与街道。在这里,家家户户都可以从自家径直等上船出海,以便更方便出海工作。水系村寨是纳西族村寨的主要特点。纳西族,作为多以伴水居住的民族,其住房多在溪水之畔,这些村寨通过建立建立水沟引水入寨。多余的水则可以用于灌溉。这样的水系村寨家家有流水,户户如画一般。最著名的水系村寨便是丽江古城。丽江古城之水便是玉河泉水,它由小黑龙潭流出的,流至双石桥之时被分为三支,这三支再形成无数的细小河流在村寨里弯弯绕绕,沿着家家户户,小桥和各式建筑流淌,形成独特的人文民族景观。

四、结语

云南少数民族的建筑是我国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对于我们研究中国建筑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云南在大力发展旅游的同时也需要对其建筑艺术加大重视力度,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建筑需要加大保护力度以及修复力度,从而保护这一瑰宝的持续性。只有对民族建筑保护好了,才能对中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灵感源泉,才能促进中国建筑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玮.论整体城市风貌下的居住区建筑风格[J].住宅与房地产.2017(24).

[2]王丙赛,杜义明,赵雷,仲丽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对“新中式”建筑风格发展的思考[J].住宅与房地产.2017(23).

[3]孙娜,罗德胤,霍晓卫.住区.云南省元阳县哈尼、彝、傣、壮族传统住宅之比较研究[J].2011(03).

[4]邓慧娟.论抑制中国建筑风格与艺术发展的因素[J].今传媒.2017(09).

[5]卢平安.云南彝族民居建筑再利用的思考——以云南石屏县慕善村花腰彝族土掌房为例[J].艺术.生活.2011(04).

作者:黄显清 单位:云南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