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财经课程改革

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财经课程改革

摘要:传统的中职财经专业课程已经偏离了社会的发展方向,培养出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在严峻的社会就业压力下,中职院校必须进行课程改革。本文从现阶段中职财经专业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就“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进行分析。

关键词:就业导向;中职;财经专业;课程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是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首选是考虑社会就业形势与学生的需求,其次是考虑学生的能力能否满足市场需要。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财经专业课程改革必须要将学生的职业生涯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才能真正提升中职财经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当下中职财经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目标定位错误,影响中职人才培养。对中职财经专业而言,课程是专业教育的核心,因此课程目标的确立至关重要,其决定着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方向。从中职教育的本质分析,中职教育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因此职业技能是教育的根本。但是从现下的中职财经专业课程目标分析,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是目标定位过高,当下很多中职财经院校采用的课程目标都是沿袭高校课程目标而来,因此目标定位过高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笔者以财务会计课程为例,对中职院校而言,培养合格的会计人员应是课程教育目标,不是像一些高校一样培养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但是一些中职院校在校园内部开设了很多的注册会计班。对学生来说,他们基础知识还没有打牢,这无疑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其次目标定位不清晰,财经专业作为一种工科专业,必须要有清晰的运营模式和操作步骤,这样才能实现课程的标准化和专业化,但是由于中职院校目标定位不清晰,影响课程的开发力度,使人才培养受到严重影响。2.课程内容缺乏特色,与时展脱轨。中职院校课程内容缺乏特色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这种缺乏特色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两点,首先缺乏地域特色,很多中职院校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生源,会将专业课程内容设置的多而广,不断追求种类齐全,但是忽视了与地方经济区域发展之间的契合。这种负面影响对学生而言是不可小视的,缺乏地域特色课程内容,不但使学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相脱轨,同时导致了院校的课程资源紧张,使课程质量不断下降,使课程缺乏论证性,所以才有了毕业即失业的教育现象。其次课程设置比较陈旧,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中职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该根据社会发展不断地进行改变,因此其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是存在一定的动态化特点的。但是纵观现下的中职财经专业课程内容,明显已经落后于这个时代。笔者以会计课程为例,以老七样为主,如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统计审计等,这些课程都是以计划经济的角度阐释会计这门学科。现下已经是市场经济时代,这些陈旧的课程内容,使学生与时展脱轨。3.财经实践课程较少,无法满足学生就业需求。中职财经专业实践课程较少是课程设置上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这无疑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现下的中职财经课程主要分为两个类型,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其中专业主干课的实践性会更强一些。学生需要在实践中理解相关知识,但是从现下的中职院校课程比例分析,专业主干课无论是其自身的课时比例,还是其中的实践内容都比较少。笔者以近期的中职院校课程计划调查数据为例进行分析,市场营销课程总学时为2690个学时,其中的专业实践学时只有414个学时,占总学时比例的15%左右,金融与证券投资课程总学时为2731个学时,其中的专业实践学时为549个学时,占总学时比例的20%。而像其他的企业管理、工商管理、电算化会计等,实践课程的总比例均不超过23%。这就说明了实践课程未得到充分的肯定,学生在学习财经专业课程时,主要是一基础理论知识为主,简单的上机操作为辅,实践技能、专业技能受到忽视,长此以往处于这种现状,会使学生的核心能力有所缺失。核心能力的丧失会降低学生的就业门槛,为此中职财经专业必须要从新审视财经课程,使培养的人才符合市场需求。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财经专业课程改革策略

1.科学定位课程目标,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根据最新推行的中职教育指导性目录,中职财经专业课程主要分为财务会计、市场营销、经济贸易、市场管理、财政金融等几大专业,且在人才培养上主要以第三产业的管理服务性人才为主。因此,课程目标设置上应分为三个层次,第一针对性目标,也就是从学生的职业岗位需求出发,确定课程中的知识、技能。第二适应性目标,也就是以适应现代化的社会职业流动状况为主,让学生凭着实践理论去适应未来的工作。第三表现性目标,也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而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它们都是“以就业为导向”设置的课程目标。在实际目标制定过程中,学校也可以学习国外的一些先进理念,如澳大利亚的TAFE课程就具有很强的务实性,其非常注重校企合作,这就是中职院校可以学习的,依靠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从企业的人才需求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转变自身模糊的目标课程认识,同时借助企业的力量与丰富教学经验,使自身的教学目标更加清晰。2.打造模块化课程体系,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模块化课程体系旨在从学生的个体发展与客观需求出发,因材施教,满足各个层次的学生需要。在最新推行的中职院校建设计划以及教育改革发展意见中明确提出,学校能够根据区域行业人才发展特点以及职业技术岗位需求,采用灵活式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是解决市场高技能人才紧缺的有效方法。因此在今后的中职财经专业教学中,摆脱传统的课程体系模式,运用模块式的课程进行代替,是实现学生就业发展、中职院校课程改革的突破点。为此,中职院校应认识自身现状,注重师资力量建设,不只做表面文章,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按照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的原则打造模块化课程体系,同时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利。这是实现“以就业为导向”课程改革的前提条件。3.重视财经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中职院校建立一个相对独立又自成体系的实践课程,不但能够体现出中职教育的特点,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从现下的实践课程分析,实践教学内容偏少、学时不足、实践项目训练不够是使中职财经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落后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打造中职院校实践体课程体系时,学习必须要以“以就业为导向”推动课程改革。从宏观目标进行分析,中职财经专业主干课程中的实践课程要达到50%以上,才能实现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为此院校可以在校内开设一些实验实训项目以及实验课程内容等,不断地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学校可以从学分比例上进行调整,将实践课程的学分调高,使实践课程渐渐的自成体系,凸显出实践教学在中职财经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培养出专业知识结构完整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总结

中职财经专业主要为社会培养紧缺的财经人才,传统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中职学校实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财经专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王林平.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中实施活动教学的尝试[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

[2]胡映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与实施策略[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4

[3]杨昕.关于中职财经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5

[4]王雅松,耿秀芹.高等院校财经专业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初探[J].中国商贸,2015

作者:刁永清 单位:广东省梅州农业学校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