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重污染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分析

重污染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分析

摘要:重污染企业实施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具有必要性。研读有关资料发现,重污染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信息披露方式不规范、缺乏一贯性、内容不全面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外部监管不完善,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缺乏主动性等。加强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建设,发挥各方面的监督作用,促进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理论与实务的融合,为重污染企业提供相关优惠政策来解决问题,可为我国建立绿色会计体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重污染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

1重污染企业进行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绿色会计是依据有关环境保护法规,通过货币、实物单位和文字说明等形式来计量和探究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测量、记录和控制环境污染,核算开发利用环境的费用成本,评估环境活动和环境绩效对企业财务成本影响的一门新兴会计科学[1]。1)重污染企业进行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尽管我国现代化建设已取得不俗的成绩,但工业化也引发了诸如水土流失、城市大气污染、工业垃圾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工业废水、废气、废物占总量比例较大,有的甚至达到90%以上,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根据2007年《中国环境污染损失》的研究结果,室外空气和水污染每年对我国经济造成的损失约为100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5.8%。尽管近几年未能进行相关研究,但据环保总局透露,2012年中国环境污染损失超过2万亿元②。鉴于上述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失,我国企业应实施科学发展战略[2]。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节约资源,提高污染排放合格率,将生产方式从高能耗高排放转变为低能耗低排放。企业进行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企业对物质循环和生态环境规律予以足够重视,提高环境效益,促使我国经济向可持续发展迈进。环保部门也可依据披露的内容了解企业环境活动和绩效,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环保措施,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2)进行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是我国重污染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过度消耗资源、严重破坏环境,势必会制约重污染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评价、披露自身的环境信息有助于解决此类问题。企业发展是硬道理,环境保护是硬要求,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应该是双赢的局面,两者不冲突,可以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企业应该转变职能,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应追求社会、经济、自然环境三者共同协调发展。披露绿色会计环境信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可以使企业更加重视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产生的消极影响,在客观全面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的同时,使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更加完整、准确,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能有助于企业建立科学竞争优势并塑造良好的环保形象。因此,披露绿色会计环境信息是重污染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3)进行绿色会计环境信息披露有助于抵制发达国家的环境剥削。外商直接投资的一些高耗能、短期化和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链低端项目落户中国,通过投资渠道向我国输出了污染密集型产业,意味着发达国家不用承担环境成本就能获取巨额利润。令人痛心的是,不少发展中国家盲目地信奉外资总是有益的、先进的,于是某些发达国家重污染企业堂而皇之地打着“外资”的幌子、举着“先进”的牌子,制造环境污染,对别国环境进行剥削。为了抵制此种环境剥削,我国必须进行绿色会计信息披露。一方面,可以利用绿色会计的方法分析外资的环保优劣势,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并分析其原料产品是否符合我国环保要求,是否会严重污染我国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披露绿色会计信息,能使外资重污染企业承担相应的环境成本,对所破坏的环境付出一定代价,并能够让全社会予以监督。

2重污染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有些企业已然提高了对绿色会计信息的重视程度,但仍存在较多问题,通过整理并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数据,我国重污染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重污染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不规范。通过搜集和整理重污染企业的相关报告资料,笔者总结出我国重污染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包括内部工作会议记录、独立报告、年报和网站期刊等。这些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和比例详见表2①。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对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还未做出统一规定。从表中可以看出,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形式较多样,比例较大的是内部工作会议记录和年度会计报告两种方式,但没有哪种占绝对主导地位,有1家公司在重要事项中揭示绿色会计信息,还有35.53%的公司会以广告宣传等形式在网站、期刊中披露非专业性的环保节能信息。有15家重污染行业采用独立报告形式,不仅披露的比例较低,而且基本采用定性的文字说明,定量信息少之又少,所以有待提高独立报告披露的专业性。由此可见,如今因为内部信息披露方式较多且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企业披露的绿色会计信息无法进行相互比较,也就表明我国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尚不规范。2)重污染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缺乏一贯性。2009年年报中191家披露有关绿色会计信息的企业到2013年增至311家,可见企业披露绿色会计信息的觉悟有所增长。191家5年中曾在年报进行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企业,只有45家业绩相对较好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具有一贯性,而其他企业在持续经营过程中严重缺乏绿色会计信息的持续披露,也就是说诸多企业可能今年披露了环境信息而在第二年却只字不提,第三年根据需要又在年报中重新加入一条相似内容。可见在企业年报中,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有着严重的随意性和较低的一贯性等问题,这导致企业各个会计期间缺乏纵向可比性,一定程度上阻碍3)重污染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全面。通过对50个重污染企业近3年披露的绿色会计信息进行探究,发现重污染企业2013年披露的绿色会计信息主要集中在环保投资(46%)、排污费(50%)、环保补贴(66%)。如表3①所示,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的环保投资比例逐年上升,企业对环保方面的补贴奖励、税收减免等方面披露的信息较多,而对罚款的披露比例不高,甚至出现下降趋势。公司之所以重视披露积极的环境信息主要是考虑到企业自身利益,能够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环保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而对那些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负面信息则披露较少,例如环境设备的支出预算与经营成本估计、或有事项、环境诉讼等则少有披露或没有披露。这些做法都不符合国家的有关要求,会对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研读相关年报后发现,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年报在披露环保风险及对策等内容方面都是利用文字性信息。4个重污染企业在环境治理、节能降耗、环保措施实施情况、能源结构调整、污染物综合排放等方面基本采用了文字性描述,缺乏定量化信息的描述,且大多集中于排污费、环保奖励等便于统计的科目上,较少涉及金额内容,数据支持度不高,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也没有纳入其中。在披露环保风险及对策等内容时利用文字性信息不能满足有关人员经营管理决策的需要,无法体现环境信息对企业发展的经济影响。综上所述,我国重污染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情况令人担忧,企业自身年度与年度间信息披露纵向不可比,企业与企业间信息披露横向不可比,这些问题都阻碍了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可持续发展。

3重污染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法律法规不健全。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在中国还属于新的研究领域,从目前情况看基本上是被动披露,因而与环境有关的法律法规会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目前,我国关于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有《环境信息公开办法》《上交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绿色会计,但其中较多为指导性意见,而强制性规定较少,且没有规范应披露信息的内容、形式、要求,造成企业披露绿色会计信息随意性较强,不仅出具独立报告的公司比例不高,而且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信息直接缺乏可比性。2)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外部监管不完善。①政府有关部门监管较松散。证监会、环保局没有对重污染上市公司提出强制性要求,也没有成立专门监督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状况和质量的政府部门。②环境执法力度不够。近年来环境部门执法活动总体上显得相当薄弱,执法力度不够,缺乏行之有效的法律手段,甚至出现袒护包庇违法犯罪企业的情况。③利益相关者的监管力度不够。由于债权人、消费者、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过分追求企业的短期利益,或者还没有认识到环境信息对自身的益处及重要性,使得很少有人会向公司要求披露绿色会计信息。在此种情况下,企业公布的绿色会计信息日益萎缩,披露不全面、不规范。3)企业基于自身利益考虑,进行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时缺乏主动性。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环境资源,就必须对破坏了的生态环境和所耗用的自然资源付出一定代价,但考虑到自身利益,企业在披露环境信息方面缺乏积极主动性,具体原因有:①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成本会高于收益。企业在没有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无论是否披露,都不会有惩罚或奖励;披露环境信息需人工收集信息并加以制作披露,需要支付成本,这使得企业所报告业绩的贡献通常为负值,对以盈利为目标的经济组织来说就违背了企业经济目标。②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员工培训成本较高。绿色会计作为以多学科交叉为特点的边缘应用性学科,要求绿色会计信息披露人员具备多学科知识,但从财会人员的现有素质来看,目前明显不够要求。在缺乏绿色会计人才的情况下,由于绿色会计制度硬性规定的匮乏,加上企业培训成本费用较高及机会成本较大,企业一般会选择放弃培训员工,放弃提升员工的绿色会计素养,而将节约下来的资金用于其他有利的投资机会。③披露的潜在风险较大。揭示企业的环境信息,会导致企业的一些环境污染信息呈现在政府、潜在投资者和信息使用者的面前,影响企业的公众形象,无形之中会降低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认可度,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同时,披露绿色会计信息可能会泄露企业某些商业机密,这也使得企业在披露环境信息时有所保留。④绿色会计理论体系尚不完善。目前重污染企业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绿色会计理论体系,没有专门设置会计科目进行对照使用,与环境有关的项目也只是分散地计入各会计科目,披露时对环境信息也只作简单说明,未能于独立环境项目中进行反映,如排污费计入管理费用,环境罚款支出与赔偿支出计入营业外支出。如何进行确认和计量,均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目前还没有形成规范统一、操作性强的绿色会计计量方法。由于绿色会计理论体系不完善,导致披露环境信息时,文字性描述较多,涉及金额的货币性信息太少,而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则无法进行计量和披露。

4重污染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优化建议

1)加强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制化建设。在我国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相对淡薄的背景下,要使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取得长足发展,加强相关法制法规建设成为必然。①法律法规层面。政府应尽早出台与绿色会计环境信息披露有关的法律法规,以法律形式来确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地位,进一步完善会计法,将绿色会计披露纳入会计法。尽快出台相关法规,使得会计要素必须包含环境信息,并对企业最低限度的环境披露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②会计制度层面。作为经济利益主体,企业的目标就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这就决定了企业不可能出于自愿披露某些影响自身的环境信息。对此政府必须颁布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相关准则与制度,如此才能既使政府监管有理有据,也使企业披露有据可依。政府可还以实施相关细则,以促进绿色会计制度走向实践。2)发挥各方面的监督作用。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一般不会主动披露环境信息,即使披露,给出的信息也较少且可比性不强,这就需要发挥政府、环保组织、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①发挥政府监督作用。政府加大环境执法力度,进行监督管理,严厉打击不法排污企业,企业做出违法行为时,各级政府应严格执法,按标准处罚,对于某些多次违法、屡教不改的行为,应加以严惩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定期举行评选活动,奖励表彰对环境信息进行披露的企业,增强此类企业的影响力,从而有利于促进其他企业保护环境和绿色会计信息披露。采用现代科技建立企业内部环境信息数据库,针对重污染行业更要及时更新相关信息,更准确地进行政府监控。②发挥环保组织监督作用。民间环保组织可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凭借群众和舆论的力量,解决政府和市场未能监管到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从而保护公共利益,并保护人类的整体利益。还可以专业的眼光,强大的社会号召力帮助公众获得环境知情权,有效地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来。民间环保组织作为公众表达自我意见的场所、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可以实现公众与政府的双向信息传送、交流与反馈,及时化解两者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③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假如公众较关注企业环境方面的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企业披露绿色会计信息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应对广大民众进行环保宣传和教育,使得社会对环境事件的关注度提高,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借用公众及舆论的力量,促进重污染行业保护环境,推动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3)促进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理论与实务的融合。企业应重视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工作人员的培养,即在工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培训现有会计人员,同时设立相应职能部门,当然也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使得财会人员和环境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进来。在新的会计系统应用初期,可以考虑以原有会计系统为基础,开发绿色会计披露新体系,使原来系统与新系统并行运转,若运转效果良好,还可以考虑新旧两套系统合二为一或长期并行运转,以保证新旧系统的顺利过度。4)为重污染企业提供相关优惠政策。实行绿色会计信息披露,企业不仅工作量增大,且会因实施环保措施、采用环保设备等事项导致运行成本加大,财务负担加重,这就有可能会挫伤会计的积极性,导致绿色会计发展停滞。因此,国家应支持和鼓励企业的环境活动和事项,为其提供特定优惠政策,比如可以减免实施环保项目的企业所得税等,降低企业施行绿色会计的成本和负担。虽从短期看,这些做法可能给国家财政带来一定压力,但长远看,会对我国资源和环境状况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实现经济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毛雅晴.构建民营企业绿色会计理论体系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3(8):188-189.

[2]孙玉娟,葛伟,张素媛.重污染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0,10(4):52-55.

[3]张弯弯.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实施绿色会计[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39):34.

[4]钟婧.重污染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绩效效应的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2012.

[5]赵辰婷.我国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3.

[6]王春茹.我国企业实施绿色会计的探讨[J].港澳经济,2014(2):72-73.

作者:朱芸 单位:南通市自来水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