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会计制度下的高校财务决算探究

新会计制度下的高校财务决算探究

摘要:随着目前我国财政体制以及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等院校教育逐渐从精英型教育向着大众化教育积极转变,在此基础上,高等院校收入结构以及支出结构将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变化,从财政拨款收入来源转变为多渠道资金来源,也就是综合收入来源,这一系列的变化都会给高等院校财务决算带来新变化。本文就新会计制度下高等院校财务决算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高等院校;财务决算

财务决算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全面反映出整个高等院校预算工作的真实财务情况以及具体执行情况,但是高等院校可以不可以编制出优质的决算报表,则与决算能否具体到日常会计核算关系密切。此外,高等院校应该日益增强自身财务决算分析水平,保证决算信息可以做到利用的最大化,从而使高等院校战略决策有可靠性参考依据,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为学校发展提供优质化服务。

一、新会计制度的重要特征分析

(一)有助于真正反映高等院校财务状况

从某种程度上讲,高等院校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一般是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形成的会计制度,具备较强的特殊性[1]。随着财务制度改革,提出的责权制度就传统形式的核算方法进行了某种程度上的变更,逐渐将权利任务作为重要参考,可以真实反映出高等院校收支比例情况,有助于有效反映高等院校具体财务状况,增强相关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

(二)相关规定更加完善

在新会计制度改革基础上,高等院校财务范围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变化,实施了新界定,有助于财务管理相关规定的完善化,尤其是预算资金使用情况,新会计制度对其使用做出了更为细致化的要求[2]。从政府所规定的实际预算资金标准出发,就资金使用范围与审核计算方法等实施了细化完善,保证高校资金管理可以更好满足财务规定,实现高校资金保值增值管理,从根本上提升预算资金的实际利用率。

二、新会计制度下高等院校财务决算现状分析

实质上,每年年底,高校各级财政部门以及主管部门都将会以决算报表编制为主题开展培训会,目的在于年初的时候有助于高等院校相关财务人员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决算报表科学编制。然而由于高等院校在整个会计核算水平以及财务人员实际操作水平等多个方面都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从而使高校主管部门报表审核期间往往会出现审核性错误,这种情况下,修改报表工作就会花费工作人员大量精力[3]。所以说,现阶段很多高等院校在主管部门审核以及上报纸质资料环节完成之后,也就意味着完成了所有的财务决算工作,进而造成决算工作只是停留于编制阶段,严重忽略了编制期间出现的错误反应问题,不利于会计核算以及财务决算分析工作的顺利开展,难以发挥其真正价值[4]。此外,现代化社会对于阳光财政的期待越来越高涨,从而使预决算公开逐渐发展为热门话题,公开问题显得非常重要,进而为高校财务决算提出更为严格的标准化要求。

三、新会计制度下高等院校财务决算管理措施分析

(一)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工作属于决算工作的基本,同时也是财务管理重要关键点。从某种程度上讲,预算制度所具有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高等院校具体工作的日常运行情况,与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运行息息相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重视预算管理,在预算管理制度支持下,实现补助资金以及事业资金等不同类型资金的科学化利用,强化预算教育,对科研事业收入进行重新界定,结合相关管理规定,对支出资金实施合理化预算管理[5]。此外,在对高校各部门或者是各个系别预算进行计算的时候,需要坚持量入为主原则,逐步开展各年级预算工作,争取在不影响正常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基础上,尽量节省资金,增强资金利用率。

(二)提升高等院校决算重视度

学校总会计以及财务管理工作往往是由副校长统一负责的,并且还担负着监督管理年底决算的相关工作。为了提升高校决算水平,高等院校相关领导人员必须要正确看待具体化的决算工作,使其可以真实体现收入支出情况;针对自身格外收入以及债务事项做到决不隐瞒;针对高校各学校实际资金使用情况与科研支出必须要如实上报,准确核算来往资金以及上交资金。对学校资金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且没有错误记录的基础上与计算资料制度实施决算,增强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做到内容健全,保证帐证、实帐以及帐表之间的一一对应[6]。

(三)强化支付费用核算

高校财务决算期间,需要加强支付费用层面的核算管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正确区分来自差异化渠道资金,做到费用支出的科学化核算。实际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严格根据预算法相关要求办事,财政资金应该结合照预算规定用途进行使用,不能够出现挪用规定用途资金的情况[7]。此外,高等院校在资金来源方面往往呈现复杂化特点,因此,日常核算期间,需要强化资金支出分类,并提升管理水平,保证基本支出以及项目支出在实际金额上的准确性,特别是需二次分配资金,必须要从分配标准出发,准确划分分配额。此外,应加强高校各个院系支出管理,避免超支现象发生,与决算报表中的费用支出数额保持一致性。其次,注重预算外资金控制,高等院校往往在多种形式办学下,带来了部分预算外资金,比如培训班、学院设立的相关科研项目等,在资金来源上呈现多渠道以及多层次特点。实际工作中,每个学院或者是部门往往会充分发挥各自所具有的优势,获得大量其他经费,并以此改善职工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经费不足。基于此,高等院校不能够忽视该部分资金管理,真正将其纳入预算中,做到统筹安排以及合理使用。当年终编制决算期间,需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审查管理,所有的资金都归入决算填报,保证其能够真实且完整地充分反映资金使用情况,真正为高校战略制定提供财务管理参考依据。再次,进一步对高校科研经费支出以及政府采购活动进行规范[8]。一般情况下,高等院校在科研方面会获得一定数量的经费,不管资金是怎样来的,都应该归入学校收入中,然后由高校财务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实现集中核算,做到科研经费管理的专款专用。同时,科研项目的相关负责人必须要自觉接受上级部门监督,并结合相关规定及时办理结账手续。对于财务部门来说,也应该从项目进度情况出发,在规定时间内结算支出费用,真实反映科研经费事迹实际使用情况,对资金结转金额实施科学核算。此外,高等院校必须要完善相关的政府采购活动,有效规范政府采购招标工作以及实施工作,做到对政府采购资金实际支付进度的有效跟进,大大减少专项资金积累[9]。最后,准确填报结余以及结转报表,按照规范化程序提取事业基金。从某种程度上讲,高等院校的相关财务部门应注重结余资金以及结转资金管理。就政策需求而言,针对需上缴结余资金,在规定时间内上缴国库,及时取得上缴凭证,科学清理余额。

(四)监督预算收入实施情况

高等院校开展预算编制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量入为出”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收支平衡。针对收入预算,实施编制的时候,必须要最大限度确保其稳妥性,对于不能够确定的因素保证其及时排除。从某种程度上讲,若收入预算编制工作能够坚持谨慎原则,则预算收入在完成率上将会大大提升,甚至会达到百分之百[10]。此外,财务人员实施日常核算工作的时候,需要就预算收入实施情况与完成进度开展严格化监督管理,特别是目前没有实现的收入,必须要在详细调查基础上,及时了解情况,顺利查明原因,加强资金调配管理,避免出现收支失衡,进而带来严重的财务危机。

(五)注重银行对账管理

货币资金往往会存在某种程度上的风险。而银行存款、库存现金与零用款项都被归于货币资金范畴。在高等院校日常工作期间,很多情况下都必须要与银行实施对账,从而使自身银行存款更加真实可靠。特别是在年度结束的时候,也就是最后一个月收支情况需要给予密切关注,做到记账工作的科学性,能够就不同年度收支在未达账项情况下实施调节。若与外币银行存在一定联系,则年末的时候还需要就汇率进行科学调整,当出现汇兑损益时,还应及时进行支出记录,针对外币存款余额问题,需要进行折算,以人民币余额形式呈现,增强银行存款规范性。

(六)强调财务决算分析

从某种程度上讲,在财务决算管理期间,强化财务决算分析能够使高等院校制定重大决策或者进行预算编制期间有一个相对准确可靠的标准,增强财务决算信息利用率。具体来说,如果财务管理人员要实现财务决算分析的科学化运行,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从思想层面,给予高校财务决算分析高度重视,保证来年预算编制期间拥有可靠化参考依据。在新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高等院校需要从之前预算实施情况、结转情况与结余情况出发,根据本年度规划情况或者是收支增减情况等,按照规范化的预算编制标准有序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无论是预算编制工作、预算实施工作,还是日后的决算工作,相互之间都属于步步相连以及彼此促进关系,是一个有机整体[11]。此外,预算编制能够在预算实施之后获得有效验证,而且预算实施结果又是可以被看作决算形成来源,借助对决算的分析反馈,又能够为预算编制提供大量参考依据。因此,高等院校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增强认识,正确看待财务决算分析,针对预算实施期间出现的常见问题,及时进行揭示,日益强化预算管理工作。第二,在财务决算分析期间,要注重决算分析的不断延伸,使其延伸到相应的发展层面。具体来说,高等院校需要将相关决算数据按照一定流程转变为财务信息,为决策制定提供数据层面的支持。比如,高等院校若要改革物业管理负责方式,转变为由外来物业管理的方式,就必须要就两种管理方法所具有的优缺点进行合理分析,分析程序如下:高等院校所在的后勤部门归于学校内部机构,实际管理期间需要从学校立场出发,服从学校调配,但是后勤管理物业,必须要拥有大量人员成本,大部分人还是外聘人员,根本没有编制,所以说人员稳定性较差,非常容易流动,进而给日后管理工作带来较大不便;若承包给外来物业单位实施管理,则学校和以及物业公司间是购买劳务关系,两者能够签订年度合同,从而简化经济业务,但是不足之处在于物业公司收费相对较高。通过上述分析,高校可以就后勤部门管理支出数额与物业公司收费情况进行比较,然后在综合考虑人员管理问题与劳动纠纷问题等的基础上,合理选择管理方式,进行正确决策。

(七)加强存货与固定资产核对

新会计制度下,存货主要是指高等院校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等过程为耗用储存的相关资产,例如各类材料以及低值易耗品等。针对存货管理,高等院校必须要就其实施定期盘点或不定期清查,做到账实相符。从固定资产定义上进行分析,主要是指使用期限已经超过一年,且单位价值超过1000元,而且在整个使用过程中依然维持原有形态的资产。高等院校同样需要就这些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盘点。除此之外,还应该在年度终了前再次进行全面化的清查盘点。针对固定资产盘盈或者是盘亏情况必须要根据相关规定实施科学化处理。根据新会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固定资产所具有的价值标准,并且需要计提折旧,但不需要计入高校支出,实质上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改革,适当引入固定资产折旧以及无形资产摊销,采用“虚提”折旧以及摊销处理方法。新制度的处理,能够有效兼顾预算管理以及财务管理两方面的管理工作,不仅不会对支出预算口径产生影响,而且也有助于真实反映出资产的价值消耗变化情况,为高等院校成本核算提供科学化的会计数据支持。从某种程度上讲,高等院校在固定资产所占比例上相对较高,基建账纳入到“大账”范畴之后,高等院校所具有的固定资产以及在建工程实际比重情况将会更高,所以说就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并作为原值抵减项看待,能够有效反映出高校总资产数额。这种情况下,固定资产盘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有助于增强决算报表编制工作的完整性以及真实性,发挥其真正作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会计制度出台之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等院校系统化的财务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不同高等院校都必须要从自身情况出发,了解高校发展条件,日益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强化财务管理,从根本上提升决算分析工作的科学性,保证财务决算结果的可靠性以及真实性,充分发挥财务决算在整个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指导性作用,最大限度发挥高校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郑玲.新高等院校会计制度视域下高等院校的财务决算工作[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05):56-57.

[2]杨媚,杨运东,肖斐.新会计制度下高等院校决算编制质量优化研究[J].会计师,2017(09):60-61.

[3]郭书英.高等院校新校区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滞后现状探析[J].经济师,2017(03):191-192.

[4]邱茜.新高等院校财务制度下高等院校的财务决算工作[J].财会学习,2015(18):92.

[5]康美琴,颜慧明.高等院校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探析[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7(03):50-54.

[6]王娟英.论新高等院校财务制度下财务决算工作的加强措施[J].中国总会计师,2015(09):116-117.

[7]张静,梅珍.高等院校编制财务决算报表中的合并问题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8):126+130.

[8]张燕.高等院校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02):184+233.

[9]张培.新高等院校财务制度下如何做好财务决算工作[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0):181-182.

[10]傅中保.高等院校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现状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3(06):146-147.

[11]李志良,王德军,王春燕.高等院校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探析[J].财会通讯,2012(29):49-50.

作者:孔万生 单位: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