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实践

谈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实践

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主线为“塑家国情怀,践仁心仁术”。围绕专业思政主线,临床医学系凝练本专业各门课程的思政主题,构建了全方位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公共基础课重点塑造学生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专业基础课重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科学素养,以及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等;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学职业精神,关爱病人、尊重患者的职业道德,健康至上、质量第一的职业意识和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职业习惯。医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在临床医学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思政资源。充分挖掘这些资源,将其转化为思政育人内容,融入临床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让思政教育与医学专业知识教育及实践技能训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临床医学专业在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通过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课程思政资源、构建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建立评价考核体系等多项措施,把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实施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思政教育,取得了良好育人效果。

一、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实现全民健康的重点在基层,党的报告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都明确要求加强以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全科医生直接为广大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人民群众的“健康守门人”,全科医生的专业能力和基本素质决定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层次。高职临床医学专业承担着面向基层培养助理全科医生的重要任务,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临床医学专业在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甘于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好医生就显得尤为重要。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全面实施“三全育人”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在专业教育中全面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真正做到“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德才兼备、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为健康中国建设输送合格人才。

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一)确立专业课程思政主线《孟子》有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应传承祖国医学优良传统,秉承古代医学家“悬壶济世”的担当和“救民于水火”的情怀,塑学生爱国爱民修养和民族自信,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培育学生公民道德修养和职业精神,树立“生物—社会—心理”的现代医学理念和“大健康”意识,以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奉行救死扶伤之天职,救身体之病,抚心灵之痛,在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有效的健康服务中,实践“医者仁心”。因此,根据临床医学专业特色、服务内容及人才培养目标,我们确立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主线为“塑家国情怀,践仁心仁术”。围绕专业思政主线,根据课程特点,凝练本专业各门课程的思政主题,全方位构建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公共基础课重点培养学生理想信念、家国情怀;专业基础课重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科学素养,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等;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学职业精神,关爱病人、尊重患者的职业道德,健康至上、质量第一的职业意识,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职业习惯。

(二)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专业和思想政治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本专业将加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培养,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育人水平,作为教师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主要采取的措施有:组织基础课教师和临床课教师、青年教师和老教师、理论课教师和实践带教教师、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定期集体交流,共同对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专业知识点和思政教育元素进行研讨,统一思政教育思想,实施课程协同育人;有计划地派送专业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及时掌握课程思政教育的新要求、新思路、新方法;通过“灯塔—党建在线”“学习强国”APP等多种途径自学,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举办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竞赛,以赛促建,以赛促学,提高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选树有思想有能力的专业教师发挥示范作用。

(三)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专业课程教师所掌握的课程思政资源和思政元素挖掘能力差异较大,为充分整合、利用课程思政资源,增强本专业各课程思政育人合力,组织本专业所有课程教学人员,全面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将体现本专业“塑家国情怀,践仁心仁术”主线的相关素材按照“家国情怀”“仁心仁术”“大爱无疆”“求真务实”等系列主题进行分类,汇总形成“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库”,为本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和课程的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丰富的教育素材。

(四)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不是独立于专业知识传授之外的教学模式,而是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的过程。将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相结合,根据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的特色、特点和特性,充分利用信息化教育技术优势和线上教学、混合式教学、PBL、翻转课堂等灵活的教学形式,在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采用多种形式有机融入思政教育,让专业教学更有温度、思政教育更有亲和力。例如,在课前学习任务推送中加入课程思政案例或者相关讨论话题,让学生在预习专业教学内容的同时对教育内容有感性认识,进而通过思考和讨论形成初步的理性认识;在课堂授课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中的相关专业问题加以延伸,形成思政教育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升华成为正确的思想认识;在课后,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延伸阅读、第二课堂等形式巩固和提高课堂思政教育效果。围绕“塑家国情怀,践仁心仁术”的专业课程思政主线,每门课程根据其教学内容和特点承担相应的思政教育任务,“种好责任田”;各门课程之间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形成“协同效应”。改革学生学习考核评价方法,加大素质考核比重,加强过程性考核,既关注专业能力提升,又关注综合素质养成。

(五)建立课程思政评价考核体系为增强全体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需要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评价考核体系,考核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年度考核、绩效、晋升等相关联。考核评价体系主要有:1.课程思政资源建设评价,包括建设数量、质量及资源库利用等;2.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评价,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教案及教学课件中课程思政的融入;3.教学过程评价,包括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程度及教育效果;4.指导学生评价,包括指导本专业学生举办思政活动、志愿服务等第二课堂情况。通过在临床医学专业中积极开展课程思政育人改革,全面提高了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增强了专业教学的吸引力和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亲和力。教师的教书育人责任感明显增强,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在质量工程项目、教改立项、教学比赛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突破。教师的育人情怀提升了课堂温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使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收获个体成长和素质、知识、能力的协调发展,在专业技能大赛、志愿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明显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成效初步显现。

作者:赵文星 刘瑞婷 单位:菏泽医学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