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环类薄壁零件数控车削工艺浅析

环类薄壁零件数控车削工艺浅析

摘要:阐述经过试验,采用合适的切削刀具、合理的工艺路线、优化的装夹方式和切削参数,通过本次加工探索,为其他2Cr15Mn15Ni2N抗磁不锈钢材料的薄壁零件车削刀片的选择提供借鉴。

关键词:数控车削,工艺路线,切削参数。

0引言

薄壁类零件因具有重量轻等特点广泛应用在精密零件中,但由于圆环类薄壁类不锈钢零件刚性差,在加工中极易变形,造成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超差,不易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圆环类薄壁类零件的加工是车削中比较棘手的问题。本文中某环类薄壁件采用2Cr15Mn15Ni2N抗磁不锈钢材料,切削性较差,加工难度大。为了有效克服薄壁类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形,保证加工精度,提高薄壁类零件合格率,本文阐述分析、试验过程,对该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装夹方式、刀具选用、切削参数确认、程序编制等进行了研究总结,为这类零件的加工提供借鉴,具有实际的生产意义。

1零件的结构特点

某环类零件是用于某型产品舱体连接处的重要零件之一,设计要求高,加工难度大。材料为抗磁不锈钢,尺寸多、精度高,特别是形位公差要求极多,易变形,零件结构具有直径大、薄壁长等特点,加工难度大,加工质量难于控制等特点,导致加工成本高、加工效率低,是生产上的一个瓶颈。该零件壁厚只有0.7mm,且内孔上有非标准的M80×0.75mm螺纹。该零件为典型薄壁结构零件,去除余量较大,如果用常规工艺夹持方式恐怕很难防止变形,给零件加工带来困难。主要技术要求:某圆环零件尺寸精度均有较高要求,一般各孔的同轴度要求0.02mm,圆度要求0.02mm,孔径与端面垂直度要求0.02mm,孔径尺寸公差0.12~0.2mm。

2加工难点及分析

2.1加工难点

薄壁零件机械加工变形是多年来困扰机械加工行业的难题。在生产实践中,薄壁零件的变形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体积和尺寸的胀大和收缩变形,也有弯曲,扭曲等畸形变形,原因有零件的形状结构、材料内应力、夹紧力、切削力和切削热等。车削加工不锈钢时因其塑性变形大,刀具摩擦严重,切削热产生多,加工质量难于控制,导致加工效率低下。况且零件属于薄壁零件,变形的控制非常困难。具体问题如下:(1)零件采用2Cr15Mn15Ni2N抗磁不锈钢为原材料,切削过程材料弹性变形较大,刀具磨损快、产品精度及表面质量难以保证。(2)零件为环类薄壁直筒结构,装夹定位难以实现。该零件壁厚只有0.7mm,普通装夹方式非常容易引起零件变形,φ0.03mm同轴度、0.01mm端面跳动及0.06mm公差的孔径保证困难。原零件加工工艺文件通过制作专用工装,虽能勉强够保证产品合格率。但是产品质量不稳定,且专用工装应用不方便,一道工序加工中需要反复拆卸,严重制约了生产效率。

2.2问题分析

材料弹性变形大,刀具磨损比较严重。该零件材料选用2Cr15Mn15Ni2N抗磁不锈钢,切削加工性较差,甚至一定程度上难于钛合金材料加工。在切削过程中,为克服材料的弹性变形,刀具与零件之间摩擦大部分转化为切削热,造成零件各部位温度不均,最终零件产生变形,对尺寸精度产生很大影响,有时甚至会使零件卡死在夹具上。在生产过程中每个刀片只能加工10余个零件,给生产成本造成极大的压力,同时零件由于热变形卡死在夹具上的事情时有发生,降低了零件的生产效率,在生产安全上也存在隐患。薄壁零件加工及装夹时容易引起变形。薄壁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去除余量较大,车削加工过程容易让刀,会产生变形。该零件壁厚只有0.7mm,在加工内孔过程中时,采用普通三爪夹持外圆柱面,在夹紧力的作用下,会略微变成三角形,但镗孔后得到的是一个圆柱孔。当松开卡爪,取下零件后,由于弹性恢复,外圆恢复成圆柱形,内孔则变成弧形三角形。所以同轴度、端面跳动及孔径保证困难。原工艺路线烦琐,工装应用拆卸不方便,影响加工效率。零件原工艺路线方案由5道数控车工序反复调换夹头完成零件加工,工艺加工方案烦琐,并且第三道工序精加工阶段产品加工过程中要先使用工装1和工装2配合轴向压紧零件端面加工零件内孔,内孔加工后要暂停机床运行,将第3套工装压紧在零件内孔台阶端面与工装1配合,再拆卸工装2,完成外圆的加工,零件工装在加工过程中的拆卸,严重影响加工效率。

3采取的工艺措施

选择合适切削刀具。合适的刀具直接影响零件表面的加工光洁度,且对于产品保证尺寸精度,提升加工效率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选取多种刀片进行多组试验,最终采用IC908系列刀片作为粗加工,GC1025和GC2025系列刀片作为精加工。合理的安排走刀进给路线。由于零件为薄板零件,切削量大,零件易产生应力,所以零件加工分粗车、精车阶段。粗车工序时,以去除外圆、内孔余量为主,尽量满足精加工前余量均匀要求。但要在加工时注意控制切削力与夹紧力的大小,以避免零件产生新的应力,影响零件精车工序;精车时,切削量要小,重点以控制零件精度、减小零件变形为主。进给路线的安排要充分发挥数控车床能加工复杂形面的优势,进给路线要与零件刚度较好的方向平行。合理优化工艺路线。工艺方案将原加工工艺5道数控车工序缩短为安排3道,特别是原工艺第4和第5工序中为了保证尺寸精度采用顶尖顶紧方式加工,对薄壁零件的变形影响极大,同时由于多次转换工艺基准,给形位公差的保证带来了不稳定,新方案采用优化工装,降低了不稳定性。且采用先粗加工再精加工的方式,避免了应力得不到完全释放而引起的零件变形。确定合理的切削参数。采用该工艺路线后,进行了多组切削试验,确定了合理的切削用量(见表1),避免了大吃刀量引起机床震动引起的变形,也避免了太小切削用量带来的经济效益低下问题。试验数据分析:第一组试验数据采用了大切削深度,刀具磨损非常严重,加工2件零件刀具就不行了;第二组数据适当的减小切削深度,刀具磨损还是比较严重,加工6件零件后,刀具已经不能再使用;第三组数据大大降低切削深度,刀具磨损减轻,但是效率较低;第四组试验,适当加大切削深度,在保证产品质量和经济性的前提下,提高了切削效率。当前采用的第四组数据,一个刀片可以完成约25件产品的加工。

4结语

2Cr15Mn15Ni2N抗磁不锈钢材料的薄壁精密零件采用以上工艺改进后,减少了刀具损耗,节约了成本,提高了零件表面质量。尤其是经过工艺路线和切削参数的优化改进,使得该类零件的加工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增强了零件生产的稳定性。经过统计,在试制初始阶段,该零件每批50件的数控车加工周期在15天,且加工质量不稳定,刀具磨损也很厉害,大约10件零件就要重新换新刀片。本文经过研究试验,通过采用合适的切削刀具、合理的工艺路线、优化的装夹方式和切削参数,每批产品的加工周期缩短到了7天,效率提高了一倍,一次更换刀片可加工近25个零件,且零件质量稳定,多批次零件合格率均达到98%以上。同时,通过本次加工探索,为其他2Cr15Mn15Ni2N抗磁不锈钢材料的薄壁零件车削刀片的选择提供了借鉴,不仅能改善该类零件加工的经济性,更提高了加工效率和质量稳定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同行业类似产品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岚,杨平,李长荣.金相实验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

[2]金迪.金相实验技术在金属材料研究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5(13):305.

[3]李玉龙,谢方平.典型车削零件数控工艺分析与加工[J].新技术新工艺,2011(12):24-27.

[4]马峰.数控加工工艺及工艺路线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3(09):101-102.

作者:刘大伟 单位: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