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嘉定区粮食生产家庭农场发展研究

嘉定区粮食生产家庭农场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嘉定区粮食生产家庭农场的发展概况、取得的成效和经验,以及在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家庭农场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家庭农场;发展概况;存在问题;建议与对策;嘉定区

1嘉定区粮食生产家庭农场发展概况

1.1种植面积

粮食生产家庭农场是指以本地家庭为单位,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粮食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并以此作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年来,嘉定区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667hm2左右,在发展家庭农场前,全区70%以上的粮食生产面积为合作社或“四定一奖”(定面积、定农本、定产量、定报酬、超产奖励)的集体经营模式,另外30%采用较松散的承包管理模式。全区粮食种植户中本地人员占13%,外来人员占87%。嘉定区政府制定、颁布《关于粮食生产家庭农场的实施意见(试行)》后,截至2014年底,全区共签约、组建粮食生产家庭农场53户(其中52户合同期1年,1户合同期3年),种植面积460.6hm2,相关信息录入了上海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管理系统;至2015年6月,签约家庭农场又新增了48户(合同期半年)。目前,全区粮食生产家庭农场有101户,种植面积874.72hm2,占全区粮食(水稻)种植面积最低保有量的20%。

1.2经营模式

目前,嘉定区组建的粮食生产家庭农场均采取“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平均每户种植面积8.66hm2,每户家庭长期用工1~2人。粮食生产家庭农场采取麦(绿肥、休耕)-稻轮作方式,农场主负责所经营田块的种、管、收、售等全程作业和安排,与家庭农场签约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耕、种、收、烘干等相关机械作业,所在村委会(合作社)负责种子、农药、肥料供应等社会化服务和日常监督管理,同时负责粮田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与其它地区采取的经营模式不同的是,嘉定区粮食生产家庭农场依托了本地较为完善的农机合作社服务体系,采取大机专业化、小机家庭化的农机服务模式。

2取得的初步成效和经验

2.1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推农村社会管理

家庭农场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上海本地人参与粮食生产,正逐步改变嘉定区长期以来形成的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外来人员的困境,在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家庭农场能吸引高中以上学历的年轻“农二代”从事农业生产,保证了农业生产后继有人。

2.2发挥社会化服务功能,形成“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新模式

随着粮食生产家庭农场的发展,嘉定区粮食农机专业合作社退出种植环节,土地交由家庭农场耕种管理,合作社在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统供,耕、种、收机械服务和烘干、加工、销售等方面加强服务,形成了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相互助力、相互提升的新型经营模式。2.3激发粮食生产潜能,增加农民收入家庭农场充分发挥了嘉定区土地流转率高、粮食生产机械化程度高、农田设施完善等优势。通过专业化种植,家庭农场的专业务农经营收益较为显著。以2014年秋播和2015年秋收为例,家庭农场在扣除农本和地租(700元/667m2)外,绿肥或休耕-稻种植模式全年每667m2纯收入850元以上,麦-稻种植模式达1000元以上。

3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1各粮食生产家庭农场发展不均衡

嘉定区部分乡镇、村领导对发展家庭农场的意义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导致各粮食生产家庭农场发展不均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1)过多考虑眼前利益,片面认为按现行相关政策发展家庭农场,个别农民增收了,但村里集体收益每667m2至少减少200多元,尤其在一些依靠土地经营脱贫的经济薄弱村,家庭农场发展阻力更大。(2)有些村的农户申报家庭农场踊跃,竞争激烈,甚至出现打架斗殴等极端事件,给农场主遴选工作带来难度,部分村干部认为发展家庭农场会加大其工作量,增加矛盾,出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畏难想法。(3)部分村受农田设施、农机配备、农技服务能力等制约,暂不具备发展家庭农场的条件。(4)有些村出现申报家庭农场的村民不符合遴选条件或符合条件的村民不愿意申报的情况,还有些村民意图获取土地经营权后再转包转租给外来务农人员骗取相关补贴等等。

3.2家庭农场扶持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

(1)原定对就业年龄段家庭农场经营者每月给予700元社保缴费补贴,但由于社保协调等原因尚未落实,影响了本地年轻“农二代”经营家庭农场的积极性。(2)部分乡镇领导认为粮食生产家庭农场每年每667m2土地租赁费700元的标准较低,影响了村委会发展家庭农场的积极性。(3)合作社退出粮食种植环节只提供社会化服务以后,仅靠机械作业收入和50元/667m2的考核补贴,生存较困难。

3.3家庭农场主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

目前嘉定区粮食生产家庭农场主中,55岁以上的有44人(其中60岁以上14人)、占43.6%,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占87%。一些年轻的家庭农场主虽然文化水平较高,但缺少种粮经验,还有部分家庭农场主凭过去老经验、老办法种田,不愿接受全市主推的水稻品种和技术,个别家庭农场主甚至私自从外地购入未经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水稻品种种子。

3.4发展家庭农场面临缺人困境

长期以来,嘉定区粮食生产主要以外来务农人员为主,上海本地人只有少数年龄较大的人员务农(2013年嘉定区本地种植业务农人员只有100多人)。目前嘉定区有粮食生产家庭农场101户,以前从事粮食生产的符合条件的本地人大多已成立了家庭农场,而嘉定区有关部门要求粮食生产家庭农场必须由本地人经营,如进一步扩大粮食生产家庭农场规模需吸引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转行来经营家庭农场,给家庭农场的经营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这也是制约嘉定区粮食生产家庭农场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3.5考核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经调研发现,与松江区比较,嘉定区对粮食生产家庭农场的考核力度不够全面,考核形式不够多样,考核内容和办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4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家庭农场的建议与对策

4.1加大宣传,统一思想

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开展粮食生产家庭农场相关政策和先进典型的宣传,表彰、奖励培育家庭农场的单位和个人;及时总结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强学习交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加快发展家庭农场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努力营造领导重视、群众关注、社会支持的良好氛围,促进家庭农场全面健康发展。

4.2严格考核,强化监督

按照嘉定区《关于粮食生产家庭农场的实施意见(试行)》,按时间节点分别对家庭农场及其所在村和为其提供农机服务的合作社进行检查考核,严格执行考核奖励条例,奖优罚劣。同时,强化巡查监督,及时了解家庭农场的经营状况,对违反政策的按退出机制执行,确保家庭农场合法、有序运行。

4.3加强指导,完善服务

完善农技人员联系家庭农场制度,农技人员须及时为家庭农场提供各类信息、技术、经营等指导服务;进一步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范围,完善农机、农资、烘干、销售等服务体系;加强对家庭农场主的素质培训,提高其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家庭农场经营者,制定持证上岗的门槛约束机制;相关部门要做好对家庭农场的调查和督查工作,加强发展机制和规律的研究,着力破解发展难题。

4.4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控制合作社种粮规模,逐步减少合作社雇佣外来人员,尽量把农地流转给符合要求的本地家庭农场。下一步重点在粮食生产实行简单承包、管理松散的村推进家庭农场形式。待条件成熟,逐步把粮食生产家庭农场经营形式扩展到瓜果等经济作物。

作者:邵霞 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