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议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革新

小议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革新

应用型本科的旅游专业同样要定位于发展和服务于地方旅游业,以点带面,打造具有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针对不同地区区域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特点,制定符合当地区域发展规划的具有前瞻性特色的人才培养计划。

课程结构设置模块化,与能力培养目标相配套

课程教学是进行专业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因此,我们要注重优化课程的设置结构,加强对创新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优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结构时,应严格遵循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按照模块化的设计方向,注重合理安排课程类别之间的设置比例,以达到课程教学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先进性,以及“三个融合”,即:将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将人文精神和学科素养的培养融为一体;将科学教研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针对我国目前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现状,可以着重设置以下五个课程模块: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实践课程、拓展选修课程。同时,在设置各个模块群的课程时,明确该模块的能力培养目标,并在不同学期课程的设置上尽量与相关的资格证书考核时间挂钩,方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个人职业规划和学期目标设计,使其既不荒废在校时间,又能在相应的模块群课程学习结束时能够通过对资格证书的报名考试来进行自我检验,在就业时也多一份能力证明,从而达到一举三得的效果。例如,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专业水平,结合一年一度的导游资格考试,将该模块的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与导游法规等课程集中设置在第三学期,导游英语课程则设置在第五学期,以方便学生在上一年通过普通话导游考试的基础上报名加试;将英语语言类的课程模块设置在第四到六学期,方便学生根据自身掌握情况灵活考取相应的英语四六级证书;将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等课程设置在第七学期,以方便有需要考取相关证书的学生。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注重评价教学效果

很多教师总是将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混为一谈,实际上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综合,教学方式是否使用得当直接影响到对人才的培养效果。在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往往以“填鸭式”和“一刀切”为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学生往往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高涨,也就无法达到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因此,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成为了创新培养专业人才教学模式的首要任务,这一基础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办学单位要加强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建设,包括实训模拟教室、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和应用软件等。为此可以主要发展以下几种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目标式教学、主线式教学。

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模拟场景中,使他们在切身体验的基础上领悟知识、掌握技能、获得经验,这种教学方式特别适用于实务性课程的教学,如:餐饮管理、导游业务、旅游信息系统管理等。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借助案例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要通过实训模拟教室的相关设备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有条件的还要组织学生到实地进行参观或实践。

所谓“目标式”教学,是指为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有效考核教学效果,可将课程的教学目标分层设计成可操作性强的子目标,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例如旅游文学课程的设计可由以下三个子目标构成:第一阶段,要求学生按照规定格式编辑PPT演示文档,介绍某一旅游文学作品的相关内容。第二阶段,在格式规范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旅游文学作品和相关旅游目的地的关联性做重点介绍。第三阶段,在具备旅游文学资源开发的意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不同的旅游文学作品来抓取共性以进行组合选题,通过特色选题来带动相关的文化旅游线路的设计。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在学习中由易到难,不仅掌握了基本的旅游文学作品知识,而且能够将文学作品与旅游产品的开发联系起来,具备初步的旅游文学资源的产品开发能力,将素质教育融入到专业能力的培养中。

所谓“主线式”教学,是指旅游专业涉及到的交叉学科课程,如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法规、旅游心理学、旅游公共关系等,在教学中容易出现背景学科过于强势,所占篇幅过多,授课内容与旅游专业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为提高学习效率和针对性,应坚持以旅游专业为主线来设置章节,将相关交叉学科的理论精华引入其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使学生发现问题,并主动运用相关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特别适用于原理性课程的教学,如《旅游法规》课程,若按照背景学科法学的设置结构来安排课程的内容,则必须从宪法讲到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等,体系内容庞杂、难于短时间掌握,并且针对性较差,学生普遍反应难学难记;改为按照旅游业的五大部门结构(住宿业、旅行社、交通、旅游资源、旅游组织)来介绍相关法律知识时,学生能够结合专业知识和案例来理解相关的法律原理与规范,这有助于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原理性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注重实训的可操作性,制定有弹性的实训计划

1、开发校外实训资源,做好配套工作

学校要大力开发各种实训资源,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合发展,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目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可以让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受益的培训模式。首先,学校要根据旅游专业的发展需求,设置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制定目标明确的培训计划;其次,企业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计划,将行业的最新发展信息反馈到学校,使学生对行业的发展情况产生基本的了解,同时,企业要为学生实训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岗位,增加学生参与实践锻炼的机会。大量实践证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保证了学生及时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基层的工作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在毕业后更快的熟悉岗位工作流程,确保了就业渠道的通畅;二是使企业获得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解决了旅游市场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

2、发掘校内资源潜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旅游管理专业的各个实训环节,应在保证学生正常上课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校内的资源,与校内各部门展开协作,积极为学生争取更多便利的实践机会,例如:学校可以将校内的礼仪接待、新生接待、校园活动策划、春游活动、食堂服务等工作交给学生负责。

3、实训计划循序渐进,具备一定的弹性

实训教学环节的难点就在于落实,尤其是在需要校外实训基地配合的情况下,一旦出现双方时间、人员不能配合或者学生的专业能力不足以胜任相应岗位的情况,就容易出现将实训环节演变成简单的走马观花或者干脆取消的尴尬境地。为此,实训计划一定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专业能力来安排相适应的内容,并留有一定的弹性,不能为了安排方便而简单地一刀切,用一个技能操作类的综合实训项目来取代其他专项实训项目。例如有院校将学生送往酒店在某一客房或餐厅的服务岗上实习6个月来代替饭店各个部门的单项实训,过长时间的单一枯燥的低水平技能实训项目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反感,从而让学生对饭店工作的认识产生片面化的错误认知的同时,也让实训基地单位对学生产生了不能吃苦的负面判断。

总之,高校旅游专业教学必须坚持正确的专业定位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树立切实可行的专业建设目标,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动态评估和修改实训计划,只有这样才能铸就有效的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教育,培养出适应行业需要又能推动行业发展的高级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本文作者:李娜 单位:南京金陵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