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旬阳县林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旬阳县林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摘要:林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南地区是国家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地,达到保护森林资源,一江清水送津京,群众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经济收入持续增长的目标是各级政府和林业从业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对旬阳县林业经济现状与发展潜力的分析,指出了旬阳县林业生产中存在产业规模较小、投入不足、经济效益低、龙头企业带动不强等现实问题。提出了挖掘当地自然潜力,促进旬阳林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旬阳林业经济;现状;问题与思考

山林经济是以生态学、经济学和系统工程为基本理论,充分利用山区自然条件,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以选择适合生长经济林木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的生产与经营,以收获果品、药品、加工用品、生物原料为主要目的的经济林,实现农林牧资源共享、经济共赢的复合经营模式。旬阳县位于秦巴山区、长江中上游,南北过渡地带。气候温和,水量充沛,森林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是国家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地。按国家区划划分为生态功能区,限制工业发展。该区域坡陡沟深,山多地少、经济发展滞后。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落地推行,广大农民真正获得了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既增加了有形资产,又扩大了农民依托林地的发展空间。但现实情况是不断增大的山林土地和空间得不到合理利用,加之粗放型林业经济增长模式,科技含量微乎其微,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供需关系以及投入和产出关系失衡资源浪费问题日益突显[1]。2003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把林业经济的发展列入了正常议事日程,有力的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近年来,由于国内投资、出口、内需减少,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增速放缓,最直接的影响是就业岗位减少,未来几年将有大批农民工返乡,这些剩余劳动力如何解决,如何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向深入,将农民通过改革释放出来的积极性引导到促进经济增长、群众增收上来,坚持走不砍树也能致富的发展之路,确保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目标,将发展山林经济与群众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贯彻落实好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历史的选择和必然趋势。

1旬阳县自然经济现状

旬阳县位于陕南秦巴山区,属半湿润亚热带向暖湿带过渡气候区,年均气温15.4℃。其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资源丰富。不仅是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区域之一,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涵养区,生态地位非常重要。全县现有总人口4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8万人,林地总面积24.1万hm2,森林覆盖率为55.2%[2];耕地面积6.7万hm2。农民年人均纯收入8383元。2015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29561万元,农业产值135122万元,林业综合产值36000万元[3]。旬阳县林业产业与经济表现出以下特点:1.1特色林业初具规模全县已基本建成油桐基地2万hm2,狮头柑基地0.2万hm2,干果基地1.33万hm2,拐枣0.4万hm2,油用牡丹基地0.133万hm2,可以说以特色林业经营为主的专业大村初步形成,以林业产品为加工原料的民营加工业初具规模。如立足拐枣资源,不断加强技术研发,相继开发了“康硒”拐枣醋、“太极缘”拐枣饮料、“拐枣王”拐枣酒等系列产品;旬阳明文油脂有限公司以油桐为原料,年加工桐油5000t,产销达到亿元;油用牡丹系列产品,核桃油加工企业也正在筹建。1.2林下经济发展看好近年来,全县涌现出了一批林下种养专业户,他们利用丰富的山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如土鸡散养、野猪饲养,林下魔芋栽培、林下中药材种植等。目前,有林下种养专业户20余家,林下养鸡8万余只,其中科创野猪养殖专业户现存栏50多头,经济效益可观。林下种植当归、白芨、玄参等中药材0.08万hm2,年产值300余万元,林下经济发展前景看好。1.3生态旅游悄然兴起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乡村旅游业已悄然兴起,其中铜钱关镇以万亩竹林为“卖点”,倾力打造“陕南青竹第一乡”,通过举办竹笋节,吸引各地游客赏竹笋、观奇竹、品笋宴,年带动当地产业农民增收170万元。正在打造的吕河镇冬青、构元羊山、石门镇西岱顶等生态旅游区,以其优美的田园风光、原生态的森林环境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休闲观光,有力地推动了特色旅游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

2存在的问题

作为典型的山区县,山林经济的发展,能为农村、农民增收作出重要贡献。但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城市经济的快步发展,山林经济整体上已相对滞后,林业资源的巨大潜力还没有开发,尚未走出“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现状,还不能成为群众治富的主导产业。2.1主动投入意识不足目前,当地林业发展仍以灭荒造林,生态绿化为重点,群众兴林致富的观念不够解放。长期以来形成的“靠山吃山不养山”的观念根深蒂固,部分农民对山林经济发展模式、优惠政策和市场前景等认识不够,认为收益小,投资回收期长,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和意识。在山林经济上没有做长期计划的打算,导致群众守着资源增收难,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2.2没有形成规模现阶段旬阳林业产业,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拳头产品少,仅生产一些初级商品,很难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林农收入低,没有激发林地增收活力,林业产业尚未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究其原因,由于单户分散经营,难以形成规模,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山林经济的发展。2.3经济效益偏低受历史原因的影响,旬阳县现有林地主要以杂灌、次生林为主,经济林所占比例偏小。改造次生林,增加经济林面积难度大,产出周期较长,政策扶持配套不到位,其吸引力远不如当年种植就能见效的烤烟、畜牧等种养业等短平快项目。其次,森林资源丰富的地方,大多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山林经济的规模化发展。据统计,2015年旬阳县全县林业综合产值3.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22.9亿元)的15.7%,农民人均林业收入904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383元)的10.7%。总体看,林业产业收入偏低。2.4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虽然我县林业产业品种全、种类多,但较为分散且小打小闹者居多,缺乏龙头企业的引领。绝大部分山林产品种植养殖户仍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对科学种养殖技术掌握不够,致使种养成本高、效益差;缺乏专业组织和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导致产销不对路,市场竞争力不强,林业产业和林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未能形成。

3对策与建议

林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需在党的各项富民政策指导下,根据本地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及自然、地理、环境等条件,因地制宜、统筹考虑。结合秦巴山区旬阳县林业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笔者认为,该县林业产业发展应从以下方面予以努力改进。3.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对山林经济发展区域进行合理布局,努力探索和推广切合本地实际、适宜本县发展的林下种植、养殖模式,实施分类指导,提高山林经济的综合效益。从当前经验和市场前景看,应根据高、中、低不同海拔和不同区域分别规划实施。3.1.1海拔500m以上区域。发展木本原料林如生漆、栓皮栎、茶叶等,重点开发利用现有林业资源,如栓皮加工、橡子淀粉加工,生漆、茶叶加工等,推进用材林向经济林转变。同时抓好核桃、板栗等干杂果经济林基地建设,提质增效。3.1.2中、后山区域。发展木本中药材经济林,如杜仲、木瓜、拐枣等,同时可以在林下间套种植柴胡、白芨、油用牡丹等中药材,提高林地综合效益。3.1.3海拔500m以下浅山、川道。此区土地条件较好,重点发展新鲜水果,品种以狮头柑、桃、樱桃、枇杷等为主,满足城乡居民需要。3.1.4林副资源利用。利用林区丰富的栎类资源发展木耳、香菇、天麻等食用菌产业,增加群众收入。3.2树立典型,示范带动各地要抓好试点示范,善于发现、认真总结、广泛宣传发展山林经济的先进典型,及时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带动的作用,推动山林经济全面发展。要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手册、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发展山林经济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和实用技术,做到政策深入人心,技术熟练掌握,信息及时了解,充分调动农民发展山林经济的积极性,形成全面推动山林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3.3整合资源,规模化经营要通过提高农民素质,富裕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鼓励和提倡资本下乡,通过规模经营、家庭农场等提高农民收入。3.4完善政策,增加投入国家将陕南划定为生态功能区,主要以保护生态为主,加上旬阳县不是粮食主产区,大部分耕地坡度大,地块分散,交通不便,粮食产量低,经过反复耕种,水土流失严重,加上耕种难度大,生产的粮食作物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低,不适宜种植农作物,但这部分坡地对于林业产业来说是一片沃土,又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长环境,生产的林副产品品质优于其他地方。林业产业生长周期长,相比种粮食有较高的收入,因此对于条件差的不适宜农业发展的地块继续完善和实施退耕还林,并在政策配套等方面予以支持;要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设立山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帮助农民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落后问题。要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推进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经营。要通过财政、金融、税收等加大对山林经济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农户参与,企业投入”联户发展路子,以林权股份合作的方式,调动农户生产积极性,变单家独户分散经营为区域连片开发,打造旬阳特色林业品牌,促进旬阳林业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慧.我国北方地区林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6(7):89.

[2]万培余.旬阳县林地利用保护规划[R].西安: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2010.

[3]旬阳县统计局.2015年旬阳国民经济和社公发展统计公报[R].旬阳,2016.

作者:向甲斌 单位:陕西省旬阳县农林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