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

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

摘要:农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经济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受技术水平和发展理念等影响,人们为了推动经济发展而采取了破坏环境的行为,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当前在“三农”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非常关注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强调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做好农业生态建设,维护农业生态环境。

关键词:农业经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

人类生产生活在极度依赖着自然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适应和改造着自然环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1-2]。但当前人与自然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在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依托的新农村建设浪潮下,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然而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渔业过度捕捞和土地严重污染等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3]。只有正视存在的问题,保持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才能收获“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4]。

1博兴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1.1种植业结构逐步优化

博兴县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达到优质小麦14700hm2、优质瓜菜4000hm2、优质花生3333hm2、优质大豆2667hm2、优质胡萝卜667hm2;建成高标准农田6667hm2,发展设施农业2133hm2。1.2三产融合全面提速牢固树立全产业链发展理念,坚持区域布局、重点突出、三产融合,着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进一步加快,博兴县土地流转面积累计15900hm2、土地托管面积4286.7hm2。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全县核查农村集体资产约9.67亿元。多种形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创新村社合一、产业融合、村企合作等多种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博兴县322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有集体经济收入,年收入超过5万元的有219个,占比68%。

2基于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相关理论

2.1农业经济学理论

农业经济学是建立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与交换、分配等经济活动要素联系起来,对经济运动规律进行探索的学科。随着人类农业活动的发展,农业经济学理论也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既包括古代农业中评价农业的观念,也有与古代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关的观念。农业经济学在英国工业革命过程中取得了新的理论进步,推动了农业产业链提升,是农业经济学研究的开端。以此为契机,20世纪以来,一些国家纷纷引入相关理论,对农业经济学进行详细研究。现代农业经济学研究的内容越来越丰富,门类越来越广。这个过程中,对循环经济以及资源配置研究的比较多。同时,在技术的支持下,人们认识到要想发展农业经济,就必须协调农业经济和农业生态环境发展,二者是相互连接、密不可分的。现代农业经济学理论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内容,那就是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理念。践行这种理念,能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好环境资源的保护工作,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2.2农业生态学理论

生态学是生物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农业生态学是国家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源泉。农业生态学的发展要引进先进的生态理论,完善生态学技术手段,建立健全的生态制度,创新生态技术手段,使相关人员更好地研究生态环境系统,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农业生态学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形成反馈机制,将农产品与资源更好地融合,促进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农业生态学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农业与经济学融合,并在农业的基础上展开研究。农业发展要站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解决农业经济与环境资源利用之间的问题,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个阶段需要找到一种平衡的方式来保持农业生态与产业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3我国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

3.1.1经济推动不够。经济推动是让更多人参与生态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看,国家层面的经济补偿机制不健全,经济促进力度不够,发展生态农业的动力不足[5-6]。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或个人进入市场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足够的经济效益,对生态农业的态度也是如此。此外,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涉及农业本身,还涉及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生态效益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对生态系统农业本身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阻碍。因此,如果没有足够的补贴,投资者是不愿意冒险进行投资的。3.1.2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不仅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有广大民众的支持。但是,应该看到,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困难。最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基础设施不足以满足当前农民的需求。相关研究表明,大部分农村地区缺少完善的物流网络化服务体系,农产品运输困难。此外,一些农民不知道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造成了产销两断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3.1.3发展保障不足。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除了需要资金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先进技术的保障。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方式,生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推动。然而,现实情况是,政府、企业以及农民均对生态农业的未来发展持有不乐观态度。第一,政府层面。尽管政府正在积极投入资金,对研发团队投入高,但大额投资存在较长的资金周转期,从客观上对政府的持续投资意愿造成了一定阻碍。第二,目前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技术盗窃问题很可能发生,因此企业在研发上花费大量资金和精力的结果很可能被埋没,投资者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第三,农民层面。生态农业的高门槛、多学科交叉等特点,使得农民既不是政策主导者,也不是主要投资者和技术创新推动者,因此在农民缺少足够资金和能力的前提下,只能以执行客体的身份被动参与到生态农业发展中,难以影响生态农业,主观参与意愿不足。

3.2协同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农业现代化生产模式尚未建立起来。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影响力较大的新模式,那就是农业现代化生产模式,但这种模式并没有全面推广或全面建立。在技术、制度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下,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还没有完全地转化为集约型的模式,没有全面提升当前的农业生产效率,所以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尚未达到。虽然很多地区的农业部门都在积极推广多样化的合作经营方式,但部分村民的思维固化、村庄的农业机械设备较少,无法积极推进农机现代化、农产品深加工等多项工作,这阻碍了各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3.2.2土地等资源的保护意识不强。村民要利用和养护好土地资源,需要在提升耕地质量的过程中采取保护性耕作或者生态复合型种植的方式,例如轮作轮休等方式,同时要积极使用有机肥和环保型的农药。但这只是理想的状态,就现实情况来看,由于政策理念的缺失,很多村民缺少对土地等资源的保护意识,在开发农业资源的同时,不注重保护工作,无法实现发展和保护的良性循环。3.2.3农业企业或村民的法律认识不够。基层的宣传管理工作不到位,村民及农业企业缺少法律意识,在利益的驱使下常常会作出一些违反农业用地管理规定的行为。例如,在使用非农业建设用地时不主动使用劣地或者荒地,而是非法占用一些优质土地或是耕地。这些农业企业或村民甚至没有认识到这种行为触犯了法律,会受到相关处罚。

4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目标

4.1高效与集约目标

当前,很多地区依然是粗放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农业生产种植效率较低。无法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更无法实现农业集约化发展。这种情况又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投资率高但产出比较低,在消耗大量生产资料的同时,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造成当地的农业生产效率与其他产业差距明显。这些问题又会降低整个国家的农业经济发展效率。

4.2协调与和谐目标

协同发展的前提是提高二者的协调性并实现和谐发展。就当前的农业产业情况来看,要想提高某个产品的产量,就无法实现优质生产,二者很难兼顾。这表明现阶段的农业生产中,产量和质量是存在矛盾的。从协同发展的角度来划分农业经济的类型,那么可以划分为中间型、生态型以及非生态型。简单理解,生态型就是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提升生态效益;非生态型实际上就是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不好的行为,降低生态效益;中间型则是前两种类型的一种平衡。当前,农业经济实际上就处于中间型。如果能够合理调整生态型以及非生态型的活动,就能够保持二者的平衡,在发展的同时,做好保护工作。考虑到当前的生态环境以及农业生产受现代科技的影响越来越大,要合理利用现代科技,调整二者的状态,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让二者保持协调性。

4.3可持续演进方向

无论是在农业经济还是农业生态中,都能够看到可持续的存在,而且这种可持续还会影响到二者的关系、结构以及功能等多个方面。从整体角度来看,无论是农业经济还是农业生态,在可持续生产的过程中,都有着比较相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协同、优化以及再造,这也表明这两者都在持续性地不断向前发展。因此,人们要想让农业经济以及农业生态可持续性演进,就要朝着高效、集约、和谐、协调发展的方向前进。

5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路径分析

5.1建立健全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就现实情况来看,要想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是非常困难的,但并不是无路可走。一是必须遵循生态规律,分析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现实情况,科学利用开发各种自然资源,做好生态环境评价工作。二是根据评价结果、不同作物生长规律等,进行农业生产方面的调整。同时要分析当前的农业经济生产特点,结合生态环境的现实情况。三是调整农业产出活动。例如为了提高土地肥力,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要调整当前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再种植单一的农作物,而是要根据土地的特点及各地区的种植情况,种植丰富的农作物,健全当前的农作物生产机构形式。这是提高生态系统能量转化率的一种好方法。此外,还要根据各地区的农业资源特点,建立立体式的资源开发结构,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人们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只关注产量而不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情况。

5.2强化对各种污染源的把控

虽然已经制订了协同发展的目标,但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还是比较困难的。这个过程不仅要保护水土资源,还要保护森林资源。其中,最基础的保护工作就是控制污染源,所以要大力推动清洁化生产,并加以积极推广应用。同时,利用多种技术,建立环境评估指标。例如,现代化生态检测技术,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环境检测工作能够让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更加合理。当前,已经有一些地区应用了清洁生产模式,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环保效果。这些地区减少了农业生产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降低了负面影响,有助于加快农业市场结构的全方位优化。此外,为了建立更加完善的产业链,还要积极地推广环保型饲料、加强秸秆燃烧的监控工作,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控制农业生产的污染源,美化农村环境。

5.3积极开展农业生态信息模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多个行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带来了更多的发展契机。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建立农业生态信息模式,搭建相关的农业信息生态平台。这样就能够在已建设的信息平台上,分享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无障碍信息交流。同时,要通过该平台大力宣传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各种政策,让公众对生态环保有更全面的认识,有更强的生态观念。这样也能够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一份支持。

5.4做好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一是农业用地的保护和利用。提高耕地利用效率,要依靠农业技术,努力提高单产,满足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二是农资使用经济与绿色环保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农资。另一方面,在制定农业生产计划时,要根据作物种类,在尽量减少的前提下,确定施肥和地膜管理方案,促进对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三是有效利用水资源。对此,可推广滴灌、喷灌等先进农业灌溉技术,在满足农业需要的同时,将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5.5提高协同发展意识

协同发展效应的构建,与农民行为意识息息相关,一些农户由于未经过相关技术培训、自身文化程度不高等,过于重视短期利益。尽管采取单一种植和过施化肥农药等,表面上获得更多的产量,但长期来看损害了土壤微生态结构,增加了土地负担。就地方政府而言,需要提供支持,帮助农户接受教育并强化培训、充实培训内容、拓宽培训渠道,切实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使广大农户在积极学习有关先进技术的同时,养成协同发展的良好意识。

6结束语

新时期,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农业经济和农业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开始积极探索协同发展的路径。但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农业是国家的重中之重,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保持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十分重要。应认清两者的内在联系,开展农业生产模式建设、生态农业推广、农业资源利用、农业污染源防治、现代生态农业推广教育指导等工作,改善农业经济结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修美.浅析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如何实现耦合协调发展[J].商讯,2020(12):183.

[2]高邓.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0(5):19.

[3]杨建民.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对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20(12):243.

[4]邵丰产.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分析与研究[J].农技服务,2017(10):173.

[5]许兰菊.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改革与战略,2015,31(12):76-78.

[6]白臣.探究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路径[J].中国储运,2020(11):187-188.

作者:孙丽萍 单位:博兴县湖滨镇公共事务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