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生态环境防护与完善途径

农业生态环境防护与完善途径

本文作者:宋余庆

当前,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的治理和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虽然一些地方制定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政策措施,但农业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既有来自外部的污染,即水污染和垃圾污染,也有来自农业自身的污染,包括化肥、农药等滥用造成的农用物资污染。为了适应新时代生态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亟需建立一套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改良发展体系。

一、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发展规模农业。改革原有的一家一户农业生产模式,对农业生产进行统筹管理,全面规划和引导农业朝着现代化生态农业的道路前进。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实施规模农业。

二、建立地区水土和农产品理化指标客观评测体系。农业部门广泛地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关键位点,并定期对这些位点的空气、水、土壤、农产品和畜产品的各类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建立水土和农产品理化指标的客观评测体系,并以此来客观、动态、全面地评价各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整体水平。

三、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公共宣传和教育体系。建立关注农业生态环境的宣传工作机制,让广大公众对农业生态环境概念和体系有一个全面、客观的理解,适当公布水土和农产品理化数据中的污染指标,增强公众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公众敬畏自然、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思维习惯;每年通过网络向公众公布本地区各类水土农产品的理化品质指标,将取得的成绩与大家共享。

四、完善机制,杜绝农业的污染。针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有关部门要制定专门办法,杜绝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如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不得对农业环境造成污染;乡镇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问题,严格落实政府检测污水和废弃物的责任主体,建立污染物排放的实时监测机制。

五、建立绿色植保服务体系,解决农业生产中滥用化肥和农药的现象。建立农业绿色植保服务体系,制定工作目标,为农业生产提供全程绿色植保技术服务、农产品、土壤和水的质量及农残检测服务。把农业生态环境期望理化指标和统防统治的方案全面结合,正确和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良。

六、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列入考核目标。建立农产品生产地环境监测和农业面源污染定位监测机制,并将监测结果列入各地党委政府年度工作考核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