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美术教育专业美术字课程实验性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美术教育专业美术字课程实验性教学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美术教育专业美术字课程实验性教学

摘要:该文作者依据面向美术教育专业美术字课程的授课过程,通过扎实准备课程教案、对标第五轮学科专业评估的新动向,探究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可能性,提出美术字课程实验性教学构想,分别从实验性教学的实践与理论基础、实验性教学的课程教案编写方面展开陈述,探究课程教学大纲中需要修编的部分,提出如何认识专业技法课程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问题。

关键词:美术教育专业;美术字课程;实验性教学

当下,一些师范类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旨在培养能够胜任美术教育工作或能够在文化管理部门、美术馆、画廊、设计传媒公司等从事美术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字体设计课程。一些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单纯锁定在教育行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美术字课程。基于此,在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教学中,教师有必要结合实际学情,综合美术字与字体设计的相关理论,为学生讲明美术字和字体设计的区别与联系。实验性教学的提出适应了现代美术事业的发展需要,教师可将其应用于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美术字课程教学。

一、实验性教学实践与理论基础

1.实验性教学实践依据从普遍意义上看,美术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师范类专业技术人员,即中小学美术教师、美术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和其他美术教育工作者。美术教育专业开设美术字课程的原因之一在于,部分中小学美术教材中具有趣味美术字的相关内容[1]。基于此,美术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美术字课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美术字课程实验性教学探索是为了强化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包括让学生掌握美术及美术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美术创作的专业技法、美术鉴赏和评论的能力,具备美术教育教学能力、美术教育管理能力和美术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信息的基本方法等。同时,从美术教育学科专业发展的角度考虑,美术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大纲的科学制定需要美术字课程实验性教学探索相关经验作为支撑。

2.实验性教学理论依托汉字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显性特质,中国美术字史论就是一部汉字的装饰美化史。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李明君在其著作《中国美术字史图说》中把中国美术字发展历程总结为古典美术字阶段和现代美术字阶段。古典美术字阶段涵盖新石器时代至清朝时期,现代美术字则从时间、思维观念上区别于古典美术字,“渗透了现代设计思想”[2]。这一理论研究成果解释了为什么美术字课程可以转换为字体设计实践课程。王雪青于《字体设计与应用》一书中,以字体设计实践课授课案例说明了字体设计的相关基本理论知识,梳理出文字设计训练的三个方面,即“练字”“造字”“用字”[3]。韩济平的设计艺术方法论课程讲义中提到,“谈设计就是谈方法”“谈方法就是谈表现”“谈表现就是谈实践”“谈实践就是谈应用”。在综合借鉴以上研究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将美术字课程实验性教学内容进一步解读为:字体设计之方法,包括设计思维方法、设计流程方法;字体设计之表现,包括何谓形式美、美术字的形式特征;字体设计之实践,包括如何开展字体设计、字词“有意识的编排”与“文字形态的探究”;字体设计之应用,包括设计之于商业应用的原则、商业项目流程;等等[4]。

二、实验性教学课程教案编写

相比于其他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因材施教的理念在艺术教育中尤为重要。艺术教育培养的是从事艺术生产工作的创造者,而这些创造者往往有着较为鲜明的个性。创造者的情感、志趣、心境等因素使其具有较强的感受力、想象力等。艺术教育就是要激发艺术创造者鲜明的情感个性,引导其将对生活的个人体验与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艺术创造过程是因人而异的。同是画竹子,文同画竹子被苏轼称为“胸有成竹”,郑燮则说自己画竹子的过程是“胸无成竹”。可见,对于同一主题,不同的创造者往往有不同的创作方法。因材施教的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开展独特的艺术表现,升华艺术精神,体会艺术的感染力。在美术字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突出实践教学,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字体设计理论知识的同时,穿插“认字”“练字”“用字”“造字”等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搜集整理字体设计案例、尝试字体形态创造试验、文字再创与编排等实践环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美术字与字体设计的关系。同时,教师可通过案例介绍字体设计的表现方法,结合课堂实践作业,为学生初步介绍字体设计的应用案例,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选择理论教学内容时,教师既要考虑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又要考虑师范生培养的基本规格;既要强调美术教育专业的需要,又要考虑美术教育专业与设计学科的有机交叉。美术字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建立在前人对美术字整体研究的学科体系基础上,教师应向学生展现比较系统的中国美术字史论结构体系,向学生介绍从新石器时代至现代的美术字发展历史,解释美术字与字体设计的关系。同时,考虑到师范类学生的学习心理,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还要照顾到课程内容结构的整体优化及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优化组合美术字与字体设计的课程内容。教师既要有重点地拓展美术字文化历史的纵向跨度,以便掌控教学节奏,以缓和教学内容信息量大与课时量有限之间的矛盾;又要有选择性地加强美术字与字体设计之间的横向联系,多方位地拓展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发展思维能力。以上内容安排旨在通过对史论与设计基本知识的介绍,以大量字体设计案例,结合课堂实践作业,让学生总结、探索字体设计的表现方法。在实践操作方面,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与字体设计相关的图片、资料,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字体设计相关案例;借鉴“自然常态美”与“设计参与类”二分法理论,通过课堂上的分析与讲解,引导学生整理搜集到的材料,同时注意对图形质量和文字应用载体的选择;通过建立个人中文“常用字体库”的办法,让学生了解不同属性的字体,对字体进行分类、筛选;让学生以汉字为对象开展“字体日记”练习,以简单短语词组为对象,兼顾文字内涵,采用变化笔形、改变结构重心、连笔断笔、重复等手段加强文字的表现力;让学生借鉴文字形态创造的研究方法,以中文单字与拉丁字母为对象,用不同的工具、方法、材料等对文字形态开展创作。教师可通过以上实践操作,引起学生对文字元素的关注,使学生掌握字体设计的表现方法,并且形成整理“个人字体库”的习惯,初步达到将个人字体设计应用于实际的水平。美术字课程作为实践类课程,结课成绩评定要具有科学性、可执行性。美术字课程实验性教学过程的探索,旨在通过实践,考查学生的基本学科技能,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撰写创作报告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等。美术字课程考核要求学生提交设计应用结课作业。评分标准在于体现明确的设计方法,具备初步排版能力,具有可应用性,体现字体设计识别性、艺术性、独特性的原则。

三、实验性教学总结

2020年,《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776号(教育类246号)提案答复的函》针对《关于完善高校学科评估制度,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提案》提出的“定量评价和办学特色定性评价并重”的建议表示赞同。在“充分体现学科办学定位与优势特色”的引导下,如何充满信心地迎接新一轮学科评估是师范类高校需要重点思考的。地处边疆地区的高校师范特色类学科更需要精准把握学科评价具体指标和观测内容,精准定位高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各二级学院要调整学科定位与目标,提高学科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高等教育职能的契合度。教学大纲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高校各二级学院必须认真、深入地钻研教学大纲,以保证课程的基本规格和教学质量。同时,高校也需要适时修编教学大纲。根据师范类高校美术教育教学实情,现有美术字课程教学大纲内容包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等等。各高校应以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为依据,结合本校、本专业的特点,自行制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对于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大纲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能力、操作能力、初步的研究能力,并与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相适应。教学内容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要有助于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实践教学内容要与实践时间相适应。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学大纲的内容还应加入大纲说明,以说明该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等。高校需要适当调整、更新列入教学大纲的参考书。此外,结合课程教学实情,教学大纲要及时反映学科发展研究的最新成果,做到稳中求变、难易度适中,“保证教学大纲的‘先进性’”。在此次课程实验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安排的作业内容与质量要求包括让学生选取中文词组或短句,用不同的工具、方法对文字进行形态创造;自由选择设计主题,以文字元素,采用三个左右的文字信息,注意版式与形式美法则,协调文字之间的关系,构建视觉形象;寻找一些实际的应用载体,将前阶段作业中完成的文字视觉形象成果合理地应用到这些载体上。教师通过作业可把握学生对基本字体设计概念的把握情况,要求学生掌握一到两种基本“造字”方法;初步具备排版能力,能够把字体设计作品应用于实际。实际上,在交流作业成果、陈述各自的创作过程时,依然会有学生对一些理论概述表达混乱,这也导致部分学生存在审美观念缺失或偏颇的问题。这一问题反映出部分学生在认识上存在的一个盲区,即难以把握专业技法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纵观设计史上的历次重大艺术活动,从工艺美术运动到包豪斯,理论都起到了打牢根基的作用。艺术家个人的艺术创造过程,在积累到一定阶段后达到质变的那个点,也需要组织文字以成为创造所得。这个所得,要么帮助创造者深入理解曾经习得的专业知识,要么帮助创造者发现以往理论中可被弥补或被代替的部分。更有甚者,甚至可以通过创造所得构造一定的理论系统,形成一门学科专业的理论教材成果。如,造物活动随着人类劳动的发生而存在、发展[5]。若不是有专业人员研究造物理论,那么鉴赏者便难以懂得欣赏造物艺术,也难以理解造物艺术中的文化内涵[6]。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如何处理好学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问题等向学生解释清楚,端正学生的学术态度。课程的教学大纲编写也应当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一致、观点与材料统一。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在重视实践训练时不能忽视对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应使社会调查、实验探索等教学形式在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在美术字课程教学过程中,在遇到类似外文美术字、各类外文字体特征等尚没有系统、明确研究理论成果的情况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提出质疑、独立思考、积极求索,不轻易做出定论。

参考文献:

[1]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三年级上册[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30.

[2]李明君.中国美术字史图说[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1.[3]王雪青.字体设计与应用:升级版[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3.

[4]吴剑.创字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5.[5]李砚祖.一物一菩提:造物艺术欣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

[6]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

作者:何桃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