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俄能源贸易合作的问题与对策

中俄能源贸易合作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但国内能源结构不均,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而俄罗斯拥有丰富的天然气等能源,加上两国地理位置相邻且在政治上依旧保持睦邻友好的传统外交关系,因此两国间进行能源合作是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以后,中俄能源合作步入了一个新台阶,顺应了经济全球化。但是两国在合作中还存在着问题,这些问题应逐步加以分析解决,从而保证两国更深层次的能源合作

[关键词]中俄;能源贸易;问题分析

1中俄能源贸易合作的现状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资源消耗量大,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同世界相比很低,“石油、天然气人均探明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左右”,[1]“而邻国俄罗斯的石油储藏量为113亿吨,占全球已探明石油储藏量的6%,位居世界第七。”[2]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俄建立外交关系,两国的能源合作随之展开。经历了起步阶段、积极推进和迅速发展的三个阶段。2017年7月,在同普京会见时就“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欧亚经济联盟对接顺利推进,在投资、能源、人文、地方等领域合作蓬勃开展。两国领导人的高级别会晤使得中俄能源的合作上了一个台阶,俄罗斯石油公司每年对中国的石油供应量不断上升,通过修建能源管道进行输送。总之通过这二十年的合作,中国同俄罗斯石油、天然气贸易量持续上升。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在2018年7月,我国“天然气产量12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4%;天然气进口量9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3.6%;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2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9.1%。”[3]

2中俄能源贸易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2.1中俄两国关于能源价格存在分歧

能源价格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石油、煤炭等在内的价格,如果能把能源价格政策调整好将促进经济的发展。从当前看,能源价格受供求关系、全球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时而上涨,时而下跌。受全球石油价格高涨的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经济优势,通过对金融领域等操纵来影响能源价格,极大地增加了中国对能源管控的难度,由此耗费巨大的成本。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某一年,按“中国年进口石油1.5亿吨计算,每桶石油价格上涨1美元,中国就多支付外汇11亿多美元。”[4]价格的波动对两国都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因此,能源价格是中俄能源贸易谈判的难点。同时,俄罗斯在对中国能源价格方面与输往欧洲的价格一致。也就是说,双方在谈判桌上在某些大方向已达成一致,但是在某些细小的方面存在分歧。2013年,俄罗斯向中国承诺提供该国西伯利亚地区的天然气,但是在能源价格上未达成协议,“俄方主张以每千立方米大约300美元的价格输出天然气,而中方则期望把价格控制在200美元以下”。[5]相反,中国为了追求一个合理的能源价格,想要获取俄方的天然气供应以取代煤炭所造成的生态污染问题,则开出与俄罗斯不同的价格,两者存在分歧,因此,在能源价格方面,中俄之间在某些方面存在着矛盾。

2.2中俄之间的合作不够深入

中俄能源合作处于发展初期,由于规模有限,制约了两国能源贸易的深度发展。在市场方面,俄罗斯能源“出口76%集中于西欧,主要为德国、意大利、法国及英国”[6],中国只占小部分。过去在苏联解体前,中国把目光放在了能源较多的中东等地区,因为这些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因此与这些区域的一些国家建立合作关系,由此对中国和俄罗斯能源贸易的扩大是一种制约。对于中俄两国政府而言,如何深入推动两国之间能源贸易,是一个具有战略性的问题。另外一点,就是能源输送的交通问题,一般而言,能源运输以管道运输方式为主,是运输通道与运输工具的统一体,与油轮运输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具有运输效率高、受气候影响小及安全指数高的特点。但是中国的管道运输设施总体上看技术落后,这一状况正在改进。目前,我国已建成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的干线。

3中俄能源贸易产生问题的原因

3.1世界经济的频繁波动制约着中俄能源贸易

当前,世界处于经济全球化,各个国家、地区日益打破了过去封闭的界限,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有了很大转变,因此,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过程。中俄能源贸易从整体看属于经济全球化的范畴,它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全球经贸格局的不稳定制约着中俄能源贸易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全球能源贸易格局的发展变化,世界各国之间围绕能源贸易开展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种因素影响着两国之间能源贸易的往来,如全球金融危机、中东局部政治冲突等问题。在这些不稳定性因素的影响下,中俄能源贸易的稳定性也受到了挑战,两国能源贸易的发展受到限制。只有两国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能源贸易环境中找到彼此之间深度合作的契机,进一步的深度合作才有望实现。

3.2中俄能源合作受到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

合作不深入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外因可以放在世界大背景下分析,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国家利益也是政治学的一个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7],起决定因素的是经济利益。由于能源本身处于重要的地位,以美国和日本为首的东西方国家会对其进行百般阻挠和干预。美国通过制造所谓“中国威胁论”之谬论以加强美俄能源合作,同时俄罗斯也担心中国的崛起对自己“不利”,表现为担忧的一面,体现在中国人口多、市场广阔,拥有能源从而振兴经济,并超过俄罗斯;相反在外交上表现为友好的一面,这种态度制约着两国深度合作。且美国通过种种手段来阻挠中俄合作,尽管中美已经建立了外交关系,但是反华势力依然存在,认为“美中矛盾是一个霸权国和一个新崛起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8]同时,美国“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间接控制俄罗斯和中亚向中国输送油气。”[9]日本也出于自身的利益趁机破坏成果,因此,在这种形势下,中俄之间的合作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是,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在外交上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内因更不可忽视,表现在中国的人才后备力量弱、国际贸易谈判经验不足,导致中国难以梳理俄方能源政策,且对俄罗斯的能源战略及法律和政策了解不深入,因此在谈判中陷入被动。另外一点是中国能源企业的竞争力有待提高,中国能源企业在能源勘探、研发等领域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在同西方发达国家的能源企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导致俄罗斯相关能源企业对中方相关企业产生“不信任”的消极态度。

4解决中俄能源贸易问题的对策

4.1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历史经验表明,当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关起门来搞建设。尽管经济全球化存在着诸多挑战,全球经济的风险上升,比如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等,但是从长远看,只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才能获取别国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以及人才。中俄能源合作亦是如此,通过进口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等从而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短缺的现状。因此首先应更进一步的融入全球化的大潮中,尤其要有全球化意识,要顺应全球化趋势。其次就中国而言,必须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因为俄罗斯在能源开采、节能技术、能源储备技术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中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比较薄弱,但在新能源技术方面比较强[10],所以要培养能源勘探的技术人员,同时大量引进人才,通过两国贸易取长补短。

4.2进一步完善中俄能源对话机制

中国与俄罗斯在能源合作中,不要因为别的国家对中国迅速崛起“担忧”而受制约,应尽量避免这些言论,要拥有积极的态度。应充分利用两国外交不断升温、政治互信的良好局面,尽快与俄罗斯建立长期有效的能源对话机制,在平等、相互协商、互利互惠的原则上,制定两国能源合作中长期规划,使之成为中俄能源合作的制度性保障,以协议的形式来约束双方,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中国也应积极努力,尽量减少俄方远离与中国合作的可能,站在中国这一边。结合中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运用外交手段,使俄罗斯不轻易脱离两国间的合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和平对话促外交、缓解矛盾、避免冲突。同时,两国高层领导人经常互访,加深两国之间的友谊,2018年6月,向俄罗斯总统普京授予首枚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除此之外,在一些重大国际会议上经常能看到中俄两国领导人会晤的情形。因此,在能源领域通过对话形式,完善机制,共同合作双赢。

参考文献:

[1]严伟.俄罗斯能源战略与中俄能源合作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3:112.

[2]严伟.俄罗斯能源战略与中俄能源合作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3:7.

作者:宋小宁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