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浅析

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浅析

摘要:本文将农业高质量发展划分为农产品供应、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质量、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绿色发展六个维度,构建了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共十九项指标对2013-2019年我国及各省市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提出了加速推进农业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全面推进农业各领域共同高质量的发展、避免农业高质量发展中部分指标风险性、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四项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

一、引言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如“我国当前农业高质量发展状况如何?”、“如何为未来农业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等农业高质量发展领域内的学术问题,日渐成为学者们对农业经济进行研究的重点。本文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归纳,之后构建了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分别测度了我国整体与各省份双重维度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加快推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文献述评

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具有显著的历史阶段性及时展性。对于农业高质量发展,学者们的理解也有所不同。钟钰(2018)认为,狭义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指农业产品质量的提高,而农业高质量发展从广义来看还应涵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质量和农业产业效益。[1]李明文等(2020)则认为,高质量发展强调质量与效率,且重点关注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2]陈明星(2020)认为,想要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应关注供需匹配、要素配置、投入产出、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方面。[3]相较于过去农业高速发展的要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显然更全面、更丰富。张社梅(2020)认为,单就生产论的视角进行农业高质量发展并不能触及其本质。[4]宋洪远(2018)认为,农业高质量应该向着绿色化发展、优质化发展、特色化发展和品牌化发展四个方向发展。[5]

三、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度

(一)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符合党中央对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客观且真实地反映出我国整体与各省市的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水平。

2.全面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以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文献理论与政策措施为参照,全面反映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不同领域的特征与现状。

3.动态性原则

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将时间尺度纳入分析框架结构之中,对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要展现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间动态变化趋势,以便观察其随着时间而发展的动态化进程。4.针对性原则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可以被视为一个包络不同领域的系统,而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在对该系统界定划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分析其中各领域自身独有的本质特征。5.可行性原则指标体系所采用的数据均应来源于政府官方公开的正式数据,例如各类统计年鉴,由此使得指标体系中的数据具有获取上的便利性与分析上的可靠性,在数据的选取过程中还应注重数据统计口径的一致性。

(二)数据选取

本文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的数据时间范围为2013-2019年,全国整体数据侧重于展示2013-2019年的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变化趋势,各省市数据则通过计算出其2013-2019年的平均得分,以客观地评价各省之间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横向差异。数据选取起始于2013年是由于部分农林牧渔业数据的统计自2013年进行了修正,为了统计数据口径的一致性,故起始于2013年。由于本文数据较多选取自各省单独的统计年鉴,而各省统计年鉴的数据标准并不一致,且多项数据于2020年后不再被部分省份公开,因此为了增强本文研究结论的准确性,本文中数据选取均截止于2019年。此外,西藏地区数据由于缺失较多,故不参与本文分析研究。本文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各省市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年鉴》等。此外,由于2015年全国粮食行业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人员数量指标的数据并未公开,本文通过插补法将缺失数据补足,其不影响指标的整体变化趋势。

(三)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通过上文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文献研究,本文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界定为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多种基本生产要素共同参与的,通过提升农业生产的规模,提升农民生产的效率,优化生产要素、生产组织结构,降低农业生产的负外部性等途径,促进农业实现高效率、高品质、高活力、低危害的生产的发展模式。我国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可以说是农业的全方位均衡高效的发展,是多产业协同合作、多领域协同配合、多部门协同参与的全面性合作发展模式,其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是削弱甚至破解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方式,是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生活幸福感的必要选择,更是我国在新时代进行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基石性发展要求。以上文研究为基础,根据科学性、全面性、动态性、针对性、可行性等原则,本文所构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有6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农产品供应、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质量、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绿色发展。在一级指标下,选取了19个二级指标,分别为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农产品经济效益、机械化水平、有效灌溉指数、成灾面积比重、农民收入水平、农村家庭贫困水平、城乡居民消费差异指数、第一产业总产值占GDP比重、农林牧渔服务业结构指数、粮油加工业与农业融合指数、农民受教育水平、农作物创新水平、农业高技术人才指数、化肥施用强度、农药使用强度、农用塑料薄膜使用强度、水土流失治理指数。所构建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四)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与得分测算

本文选择客观赋权法对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测度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赋权。当前,客观赋权法中的熵权法是被诸多学者所广泛采用的主流方法之一,其通过计算指标的熵值来确定权重。熵权法一方面可规避主观赋权法的主观性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不同年份的指标水平对比,故本文采用熵权法。第一步,计算特征比重上式中,Si代表第i个样本的综合得分。

四、对策建议

(一)加速推进农业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

我国当前应推动北京等农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地区与黑龙江等传统农业大省的人才交流与资金转移,发挥农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地区的引领作用,参考改革开放所提出的“先富带动后富”的发展蓝图,实现“先农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后农业高质量发展”。此外,传统农业大省应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自身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规划,既要保证农业产出的稳定,又要有序进行农业高质量其他指标的同步发展,以此加速推进传统农业大省由农业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真正做到从“农业大省”转型升级为“农业强省”。

(二)全面推进农业各领域共同高质量的发展

农业高质量发展所要求的全面性发展应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首先,政府应建立具有全面评价标准的农业生产奖惩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农业高质量发展;其次,政府应提前进行合理的统筹规划,既要参考农业高质量发展模范地区的先进经验,又需通过下派政府内部农业高质量研究团队与分配给地区农业高校的课题研究这两种调研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先对当前自身农业高质量发展各领域情况做出基本判断,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自身未来短期与长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既要做到放开眼界,又要做到因地制宜,切勿照搬照抄,以此做到地区农业内各方面共同发展,实现农业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三)避免农业高质量发展中部分指标风险性

第一,在风险发生前,我国应通过全面考量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各指标的实际情况,对比国内外各地区该领域曾出现过的风险问题,建立完备的风险预防与预测体系,既要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也要及时对风险进行预警;第二,要时刻做好应对风险发生的准备,从本文指标体系结果看,我国在过去几年做得较好,在发生巨大冲击后,均能较快调整回来,要做好应对风险的资金、人员心态等准备;第三,在应对风险后,要及时总结我们的成功经验,完善抗风险体系,以此为未来能更好应对此类风险,从而保证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能够稳步推进。

(四)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应通过积极开设农业知识讲座、农业生产交流会等方式提升农民的个人知识水平,并要鼓励农民积极参加,由此提升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干中学”效应,同时保证农村适龄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其次,国家要加紧对农业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并对高技术人才给予适当经济补贴,为有农业科技创新热情与潜力的人员解决住房与研究经费等问题。最后,政府与研究机构要改革农业科技成果验收标准,鼓励农业高技术人才以袁隆平同志为榜样,“从田里来,到田里去”,使农业高技术人才从实际出发,研究出更有实际意义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真正引领我国的农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钟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的农业发展导向[J].中州学刊,2018(05):40-44.

[2]李明文,王振华,张广胜.农业服务业促进粮食高质量发展了吗—基于27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20(07):4-16.

[3]陈明星.“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及其应对[J].中州学刊,2020(04):49-55.

[4]张社梅,陈锐,罗娅.公证嵌入下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讨—基于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微观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20(06):66-74.

[5]宋洪远.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发展观察[J],2018(23):49-53

作者:刘书昊 单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