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香蕉病害防治技术现状及对策思考

香蕉病害防治技术现状及对策思考

摘要:香蕉是我国华南地区的大宗水果,也是当地农村的重要经济来源。近年来,病害对香蕉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香蕉的产量和品质。基于此,分析了当前在防治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香蕉病害防治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香蕉;病害;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香蕉是世界上较为古老的栽培果树,属于热带常绿果树,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均有栽培。世界上主要栽培香蕉的国家有哥斯达黎加、巴拿马、菲律宾、印度等,近些年新兴栽培的国家有柬埔寨、老挝、缅甸等,而我国香蕉种植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海南、广东、福建及台湾等地。近年来,国内的香蕉种植面积迅速扩张,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香蕉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大香蕉消费国[1]。近年来,香蕉病害已经严重影响了香蕉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香蕉的产量和品质,甚至还造成了产业波动。我国香蕉栽培品种单一,连作致病害发生越来越严重。据国家对香蕉主产区的相关调研发现,2009年,广东、海南香蕉产区的香蕉枯萎病发率就已分别高达15.6%、13.2%[2]。近年来,海南、云南等个别地区甚至发病率高达90%以上。为此,对香蕉病害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以期为生产提供参考。

1香蕉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1.1香蕉枯萎病及其防治技术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其病原菌为古巴尖孢镰孢菌,是一种土壤习居菌,属于高等真菌性病害,可以通过流水、农具、土壤以及感病的吸芽繁殖传播。已经感病的幼苗植株在各个生长时期都可能表现出症状,而在抽蕾期或果实膨大前期是病害显症期,对香蕉生产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1.1.1香蕉枯萎病症状的表现1)病株叶片黄化“自下向上”呈现,发生初期叶缘开始黄化然后迅速向叶脉蔓延,最后整株叶片快速下垂并枯死。2)病株基部假茎开裂,吸芽多发,假茎内部维管束变黄色最后呈褐色病变,最后形成褐色条形或块状。3)病株根部的木质导管会逐步由红棕色向黑褐色变化,然后慢慢干枯而死。还需相关人员结合香蕉病害的具体情况,采取科学措施对其进行有效防治[3]。

1.1.2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措施可根据三种病害症状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1)植物检疫。农业部门加强检查检疫力度,并与相关部门联合执法,严禁病区蕉苗外运;发现病株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如立即销毁病株并建立起警戒区,禁止人为活动传播。2)农业防治。选择抗病品种或者无病菌组培苗品种,严禁在病区附近继续开发新蕉园,尽可能使用滴灌或者喷灌进行灌溉。3)化学防治。可对发病的植株注射草甘膦原液40~50mL,枯死后挖出,在病穴周围撒入生石灰、70%噁霉灵可湿性粉剂500~1500倍液灌根消毒,然后用塑料薄膜盖住发病植株的球茎及周围土壤,减少病菌的进一步传播。

1.2香蕉叶斑病及其防治技术

香蕉叶斑病是对真菌侵染香蕉叶片引起病斑的总称,其中香蕉灰纹叶斑病、煤纹叶斑病和褐缘灰斑病是发生较为严重,病原菌分别为芭蕉暗色双孢菌[Cordanamusae(zimm)Hohn]、簇生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torulosum(Syd.)Ashby]和半知菌亚门的芭蕉假尾孢菌(Pseudocerco-sporamusaeZima),香蕉叶斑病虽然主要为害叶片,但是直接影响着香蕉的产量和质量,还会引起香蕉早熟。

1.2.1香蕉叶斑病主要症状1)灰纹斑初期在叶缘发病,病斑呈椭圆形或无规形的小斑,中后期病斑成椭圆形大斑,有明显的黄色晕圈,病斑周缘呈深褐色,中央呈褐色或灰色,当温、湿度都较大时病斑呈现清晰的同心轮纹。2)煤纹叶斑也多发生于叶缘,初期呈椭圆形褐斑,与灰纹叶斑较难区别,后逐步扩大并与各个病斑连成斑块,但是表面有较明显的轮纹,在病斑后期背面产生黑褐色霉状物。3)褐缘灰斑病初期在叶面出现椭圆形至纺锤形黑褐色病斑或褐色条斑,与叶脉平行,病斑中央呈黄褐色、灰褐色,周缘黑褐色,具一圈黄色晕圈,斑点可以连成斑块,严重时叶片会大面积枯死,湿度大时可产生稀疏灰霉。

1.2.2香蕉叶斑病防治技术1)综合防治技术。新蕉园种植无病菌组培苗;合理安排株行距,定期割除病、枯叶和多余吸芽并在指定地点销毁病残物,同时保持蕉园内通风透气;通过对土壤含量的测定,来确定相应的施肥量,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2)化学防治技术。在香蕉抽出11~13片叶片或者发病初期进行化学防治,可选用50%丙环唑乳油3500~5000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3000~5000倍液、25%苯醚甲环唑乳油2500~4000倍液等药剂进行轮换防治,轻病期15~20d喷雾一次,重病期、种植密度大、排水不良的蕉园7~10d喷雾一次。针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治,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其病害情况进行探究与分析,明确引发香蕉病害的具体原因,再采取防治技术对其进行管理[2]。

1.3香蕉黑星病及其防治技术

香蕉黑星病是香蕉大茎点霉[Macrophomamusae(Cooke)Berl.etVogl]真菌侵染引起,主要为害叶片和青果。

1.3.1香蕉黑星病主要症状1)对香蕉叶片进行观察,叶片感病时,叶面会零散出现凸起的小黑粒,然后逐步布满整片叶片,感病后期小黑点则有明显淡黄色的晕圈,最后叶片慢慢变黄而枯死。一般老叶先发病,然后逐渐向上部新叶蔓延。2)对香蕉果实进行观察,果实发病时,多在断蕾7d后的果指弯部分先出现症状,内排果比外排果严重。初期在果皮上零星分布小黑点,有水渍状晕圈,后期则会覆盖整个果实。果实成熟时,出现黑色凹陷病斑,有褐色晕圈。

1.3.2香蕉黑星病的防治技术1)利用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提高植株抵抗力,同时清除病叶及残余物。2)叶片防治可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1800~25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6500~7500倍液、43%戊唑醇3000~3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3)果实防治可在抽蕾时使用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6500~7500倍液与香蕉植物生长调节剂混配喷雾预防或断蕾后每隔7~15d喷雾一次和套袋前喷雾一次。

2香蕉病害防治技术存在的问题

1)虽然我国香蕉基本上实现了品种良种化,组培苗工厂化,但是在育种提纯方面重视不足,导致品种退化严重,进一步加剧了病害的防治难度。2)我国香蕉产业生产虽然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只有少数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普遍还是以散户为主,散户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较低,在防治病害方面以自己的经验为主,大量使用农药导致农药残留,使植被自我保护能力逐渐下降[3]。3)目前一些地区种苗调运渠道混乱,相关部门对种苗的检疫工作重视不足,一些地区种植了带病的种苗导致该地区香蕉枯萎病大面积发生,对当地香蕉产业造成了不可挽救的损失。4)随着香蕉的大面积种植和连作,病害更加容易大规模发生,化学农药使用单一过量也促使病虫产生抗性,进而导致生态恶化。5)缺乏综合治理的理念,大部分种植者的防治依旧以单一的化学防治为主,缺乏其他防治方法的辅助。

3香蕉病害防治技术应对策略

针对当前我国香蕉病害防治技术存在的问题,应当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具体包括以下5方面。1)提高对香蕉育种的重视程度,采用先进、科学的遗传和基因重组技术等,培育抗病害能力较强的香蕉良种,并注重提纯复壮,根本上提高香蕉的病害抵御能力,降低后期的病害防治难度。2)对于香蕉病害的防治不能仅依靠种植户,应当结合当前香蕉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趋势,与香蕉产业龙头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香蕉种植技术,以此丰富病害防治手段、提高病害防治技术水平。同时,尽量减少有毒有害化学农药的使用,可引进绿色微生物农药等。3)强化对香蕉种苗的检疫,在种植之前严格控制香蕉种质量,如发现其存在发病隐患,则要立即采取防治手段,避免在栽种育苗过程中出现病菌感染,有效控制病害发生范围和影响程度。4)香蕉病害的防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冲突较为明显,尤其是连片种植区域,为避免出现大范围的病害传播,在开展相关防治工作时,相关人员必须要合理控制香蕉种植密度,并基于单一用药产生抗药性的考虑,对防治药剂的选择应多元化。5)香蕉病害防治人员要坚持综合防治的理念,根据病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采用多种防治技术和方法,除化学防治以外,还应采用微生物菌群防治,加强管理防治,形成多元化、多措施的综合性病害防治体系。

4结语

综上所述,为增加香蕉产量、严控香蕉质量,还需要加大对香蕉病害的防控与防治。在香蕉各阶段的生长过程中,要注重对香蕉的养护,在不同时期对易发生的病虫害进行防治,提前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扩大病虫害。与此同时,相关种植人员要全面了解与掌握香蕉主要病害类型、影响因素、防治措施等,一旦发现香蕉病害,就要及时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从而确保香蕉的产量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姜祖俊.香蕉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19,36(3):78,80.

[2]鲁杨前.浅谈香蕉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7(4):107-107.

[3]黄慧德.香蕉病虫害防治[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7(5):11-13.

作者:周致光 单位:广西钦州农业学校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