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全产业链升级版战略思考

农业全产业链升级版战略思考

摘要:在新形势下,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升级版,强化产业链功能和竞争力,成为日益迫切的重要任务。本文在综合评价浙江省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四位一体”“五化齐飞”和“六链共舞”行动的战略思路和重点任务,为今后浙江农业全产业链升级发展,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

关键词:浙江;农业;全产业链;战略

一、农业全产业链升级发展的新时代背景

农业全产业链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高级形态,也是提高农业产业效率、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路径。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历来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当前国内外新冠疫情的总体形势依然严峻,疫情防控常态化成为未来发展的新变数。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要求“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围绕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可见,中央已把打造重点产业链提升到了一个全新高度,产业链的升级发展将作为今后打造“内循环”格局,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重大风险,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动力活力的重要战略举措。自2014年起,浙江按照《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全产业链示范创建的意见》文件要求,重点打造了一批省级农业全产业链示范样板,为引领全省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重要抓手和载体。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浙江省将紧紧把握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积极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升级版,努力使浙江成为展示“三农”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

二、浙江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发展成就

1.积极打造农业十大主导产业。多年来,浙江农业坚持走特色精品发展之路。2007年,浙江省首次提出要加快发展蔬菜、茶叶、果品、畜牧、水产养殖、竹木、花卉苗木、蚕桑、食用菌、中药材等十大农业主导产业。随后,浙江将农业主导产业培育纳入省级“十二五”规划中,以农业“两区”建设为抓手,促进农业主导产业区域布局优化。2018年,出台《浙江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2018-2022》,大力培育产业经营主力军,为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截至2018年底,农业十大主导产业产值超过2790亿元,比2012年增长34.6%。2.初建80条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2014年,由浙江省农业厅联合省林业厅、省海洋渔业局、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等创新性地开展全省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的创建工作,提出了以农业战略产业和十大主导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上下游产业、前后环节有效连接的农业全产业链示范样板和全产业链集群的目标。截至2019年底,浙江省已经建成单条产值10亿元以上的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共计80条。浙江省作为农业区域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省份,从“产量农业”到“效益农业”,再到“高效生态农业”“美丽经济”,农业产业整体层级不断提升。3.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多年来,浙江从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畜牧业绿色发展、农业“机器换人”、土地确权登记办证,浙江现代农业发展一直保持先行先试,农业农村现代化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全省县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979家,销售总额达到4231.9亿元;县级以上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53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7万家,辐射带动非成员农户383万户;全省经工商注册的家庭农场数为4万家,农业种养大户17.69万户。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产业组织化、合作化水平大幅提升,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提供了主力军和生力军。

(二)存在问题

1.顶层设计缺位,产业链空间布局不优。目前,浙江农业全产业链升级发展尚限于县级层面,在省级层面的顶层设计仍然缺位,造成某些产业或地区仅仅为了申报“样板工程”而申报,并未认真谋划产业链升级发展的战略问题,重申报、轻经营现象较为普遍。同时,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的产业分布和空间分布不均衡问题也比较突出,往往进一步导致产业资源空间错配,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对产业发展空间和竞争力提升形成严重制约。2.发展机制不优,产业链利益联结松散。全省农业全产业链的利益联结机制相对单一、松散,产业发展的“蛋糕”的分配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多数情况下,农户参与度仍偏低,话语权不足,产业利益分配仍多偏向于企业主体。企业主体在产业化机制中占主导地位,订单条款倾向于保护企业主体利益,存在经营风险向农户转嫁的明显倾向,同时,在整个农业产业链中,农户往往只参与生产环节,而加工、流通环节的利益增值和利润返还,往往将农户排除在外。3.链条延展滞后,产业链品牌亟须提升。仍存在全产业链内容空洞、主体不强、品牌不优等问题,产业链体系尚不完善,产业功能亟须拓展和丰富。特别是多数产业供应链、营销链建设不足,基于产业地域特色和核心竞争优势的品牌体系相对薄弱,具有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度的企业和品牌十分稀少,进一步制约了全产业链的价值提升和实现,不利于产业的升级发展和提质增效。

三、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升级版的战略思考

“十四五”时期,浙江省应积极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升级版,成为新时期引领浙江“三农”发展、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载体,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增添新亮点、金名片,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具体来看,要以“六链共舞”为农业全产业链的基础架构和运行体系,构建完善农业产业利益链、品质链、价值链、要素链、空间链、组织链,打造一张纵横交汇、立体融通、运转高效的产业网络;以“五化齐飞”为农业全产业链的内在动力和基本内涵,加快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智能化、品牌化,打造具有高潜能、高动能、高效能的支撑体系;以“四位一体”为农业全产业链的合作体系和利益框架,强化“村企社民”,即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和农民的紧密联结和互利共赢,打造全民参与、全面合作、全域布局的产业链共同体。

(一)以富农增收为核心,培育共享发展利益链

利益链是指农业各环节、各主体之间的合作机制与利益关系的总和,是建设农业全产业链的核心基石。通过构建主体多元、合作共生、互利共赢的利益链,有利于凝聚资源要素、优化合作机制,为新时期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升级提供源动力和顶层设计。一是要坚持“四位一体”,强化主体合作机制。积极引导“村企社民”等多元化主体沿着“点、线、面”的发展路径,即以农户个体为基点,村社企带动为纽带,产业化合作为平台,广泛引导村庄、村民抱团发展,构建最全面、最稳定的农业主体合作框架。二是要拓展产业空间,优化利益共享机制。大力推动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折股量化,强化农户个人与集体利益共享,以“订单+服务”合作为产业化核心,积极建立农户与合作社、龙头企业之间多重利益联结机制,同时,以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为契机,积极创造本地就业和创业机会,让农民以工资、租金、股份、分红及利润返还等多种方式分享全产业链发展成果。三是要扩大示范带动,完善激励考核机制。坚持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与农业平台建设的高水平同步推进,将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水平的评估工作纳入平台建设验收的基本内容,把引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组织带动农民数量、产业化订单完成水平、利润返还比重等指标作为涉农部门干部考核和职位晋升的重要依据。

(二)以绿色高效为引领,打造优质安全品质链

品质链是指对农产品的可靠性、使用性和内在价值等方面的综合要求,是农业全产业链生命力的重要依托。通过构建生产过程标准化、质量安全可追溯、市场监管制度化的品质链,将有效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实现“绿色转型、质量兴农”,为新时期农业全产业链的升级发展锚定方向。一是要完善框架体系,构建优质农产品品牌体系。在标准体系、技术体系、制度体系框架内,积极打造名人、名企、名品品牌及区域品牌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品牌体系,探索建设食品企业为龙头,带动原料基地和农户开展订单生产,全程可追溯、可追责的品质闭环,倒逼“检测、认证、审核、评估”四位一体监管体系的完善。二是要实施“五化齐飞”工程,探索新方式新保障。深入推进“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智能化+品牌化”建设,特别是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风口,加快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数字农业与传统农业的融合,在生产、加工、流通和营销等环节探索应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手段,为高水平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技术、制度等保障。三是要创新理念模式,打造质量链新生态。加强与阿里等公司技术合作,以区块链技术应用为核心,以品质链为抓手,对接省级示范性全产业链和农业“两区”建设,开展质量链认证,将全产业要素以及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消费群体等纳入质量链管理,共建全产业质量链生态体系。

(三)以多元融合为抓手,强化乡村特色价值链

价值链是指农业产品或服务在产业各环节之间流动过程中的增值轨迹,是农业全产业链运行的源驱动力。通过开展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集成和价值交换等产业活动,达成“产品增值、价值实现”目标,为新时期农业全产业链的升级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一是要挖掘三大价值,促进价值发现和创造。对产前供应体系价值、产中生产体系价值和产后加工销售与服务体系价值进行集成提升,积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引导产业利润向种养业回流,鼓励田头简单处理包装,保障初加工环节的增值贡献,培育引导龙头企业,深入挖掘深加工环节的增值效应,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要强化“五位一体”,促进价值流动和集成。以“农户或专业化组织+初加工企业+精深加工企业+中间商贩+消费者”为基本价值通道,通过探索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突破价值链的运行障碍,强化各环节主体价值传递和价值重组,实现产前、前中、产后各环节价值的自由流动和综合集成。三是要坚持“多链融合”,促进价值交换和实现。以“互联网+”等农村电商为核心,大力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引领农业产、加、供、销等环节及所有主体,参与农产品交易和消费,促进价值链与供应链、利益链、品质链等多链融合,实现全产业价值链增值。

(四)以创新创业为驱动,构建稳定供给要素链

要素链是指劳动、土地、技术、资本、数据等的空间集聚、融合,是实现农业“稳定供血、分压增氧”的动脉链条。通过资源与要素的自由流动、优化重组,有效提升产业发展效率和增长动力,为新时期农业全产业链的升级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一是要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加强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把培育一支高素质农业从业人员队伍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深入实施“两进两回”工程,积极建设农业经济开发区,打造创新创业的专业化、综合性服务平台,为农业全产业链升级发展凝聚充足的各类适用人才。二是深化农村产业制度改革,盘活闲置资源资产。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积极发展物业、加工、民宿等特色产业,使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加快集体经济积累。加快土地确权和集中流转,积极破解农业建设用地难题,对具有较强示范带动能力、能补齐产业链短板的龙头企业和其他主体,在金融扶持和用地指标等方面要重点倾斜。三是积极发展数字农业,培育新经济增长极。把握数据要素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发展的历史机遇,深入开发数据要素价值,促进传统生产要素深刻变革与优化重组,通过广泛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及相关装备,实现“数字赋能、机器换人”,加快智能化、信息化升级。

(五)以区域协作为载体,构架内外融通供应链

供应链是指以产业分工和区域协作为手段,实现产业链空间延伸和功能布局优化,是对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骨干链条。通过有效拓展全产业链的发展空间,挖掘发展潜力,为新时期农业全产业链的升级发展提供广阔前景。一是要优化产业链功能布局,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实施农业山海协作战略升级版,通过技术服务、资本投入和互派人才等多种方式,促进资源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补齐协作双方发展短板,有效对接农业产品和服务供需。二是要优化产业链空间结构,提升产业效率和综合效益。深入开展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规划,完善农村物流网络,创新农产品物流模式,以空间成本为考量,科学设置供应链的起点、终端,各环节之间的运输距离、时间和频次,规划建设批发中心和配套设施,全面提升产业运行的总体效率。三是要立足国内、面向世界,构建农业开放包容大格局。以“内外融通、协作共赢”为指引,从“省级、国家、国际”三个层次建立融入全球性和区域性的农业合作发展战略框架,重点打造一批省级、部级和世界级的农业全产业链,构建浙江农业“双循环”格局。

(六)以联合党建为保障,建立基层服务组织链

组织链是指依托农业全产业链,开展“全链党建、红色服务”,促进基层治理、产业振兴与联合党建的深度融合的组织链条。通过发挥党建服务优势,一任接着一任干,实现“强党建、优服务、稳基层、聚人心”,为新时期农业全产业链的升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一是要整合党建资源与技术服务资源。深入推行产业“大党委制”,依托各级农业部门,建立覆盖全域的产业党委,下设若干产业党支部,统筹协调域内主体和资源,建立产业基层联合党委和全覆盖的党建工作服务平台,统筹开展党建指导、技术服务、产业发展规划等服务。二是要确保产业链延伸和党组织建设同步。把党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触角延伸到产业链条的每个环节,建立“示范性产业链”党建办公室,实现业务安排与党建指导、属地党委领导与党建办指导相统一,并建立相关考核机制,将党员的工作与产业链发展绩效有机结合。三是要坚持党员示范与带动农民增收同步。以“党建+”服务全产业链为主线,积极探索“产业党委+产业平台+产业主体”的基本模式,结合党建示范基地建设,划分党员责任区、开展“一帮一”活动,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以高质量的基层党建带动高质量的产业发展。

作者:孙永朋 王美青 徐萍 卫新 毛文琳 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