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丘陵半山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分析

丘陵半山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分析

摘要:生态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必然之路。本文主要结合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地域特点及当前生态农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发展生态农业几种模式,保证农业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关键词:生态农业;吉林省半山区;发展模式;探讨

生态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必然之路,也是终极之路。它不仅以符合生态发展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的生产方式进行农业生产,还以最终生产出无公害、绿色、有机的农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为根本目标。生态农业在我国有近20a的发展历史,全国各地总结出了不少成功的发展模式,如:南方的“猪沼果”、“猪沼鱼”等。但在我国北方,尤其是东北,生态农业发展比较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成功的、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作为指引。最近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只有打通彼此间的“关节”与“经脉”,才能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而生态农业建设也必须有效利用这一生命共同体,为此本文以吉林省中东部丘陵半山区为研究对象,对这一地区的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一番探究。吉林省中东部半山区辖磐石、桦甸、蛟河、舒兰、永吉、辉南、柳河、梅河口、伊通满族自治县等市县,地貌大多是7山1水2分田,具有典型的丘陵半山区特征,这些市县的气候、土壤条件极为相似。因地制宜,研究探索出富有特色的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富有成效的生态模式,以引领该地区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1当前农业生态环境主要问题

1.1生态农业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随着工业发展,工业生产排放的“3废”有50%最终进入农业环境中,水污染灌溉面积越来越大,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常年使用农药、化肥等,土壤残留逐年增多,污染也日趋严重。

1.2畜牧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畜牧业不断发展,而畜牧业粪便处理没有相应设施,农村粪便污染严重。仅磐石市年畜粪尿和养殖场污水量高达68万t以上,其中30%直接排放到农业环境中,造成土地污染。

1.3水土流失严重

林业过度砍伐,森林覆盖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其危害表现在:使土壤养分流失,肥力降低,目前土壤有机质与20a比下降1%。河道淤塞严重,每年汛期河水泛滥成灾。使水库淤积,库容变小,蓄水量减少,在春季水稻生产无法正常供水,造成水稻不同程度减产。

1.4自然灾害频繁

农业生态环境失调,致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磐石市不同程度出现春旱、夏旱或者春季严重低温等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2根据丘陵半山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有计划发展农业,保护生态环境

该地区丘陵多,海拔一般在400~800m之间,2个或数个丘陵之间常形成500~2000m不等的沟堂,这样的沟堂可发展为多种形式的生态沟。生态保护区模式可申请国家的资金,建立小型生态沟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当地的经济动物、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水源地等;生态沟观光旅游模式利用生态沟的自然特点,如红叶观光、花草植物观光、特色动物观光等。生态沟农家乐模式。此种模式以当地农家特色餐饮、住宿为主;生态沟采摘模式以当地特色水果栽培为主。生态沟特色种养模式。此种模式以发展林蛙养殖和发展林下中草药为主;生态沟休闲垂钓模式利用生态沟自然水域无污染的特点,发展特色鱼类垂钓;生态沟冬季滑雪旅游模式利用生态沟自然坡型,开展富有特色的极限滑雪运动。另外,有条件的生态沟可以组合上述多种模式。要充分利用生态沟的自然特点,保护和开发并重,做好规划,绝不能因开发而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3生态退耕模式

丘陵半山区退耕势在必行,把坡地退耕还林进行统筹归纳,进行有效统筹开发经营,形成规模生态经济效益。通过科技,提高农民种田水平,提高土地利用率,有计划进行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低成本高效益农业,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减少农药化肥等使用量,保持土地持续生产能力,从而实现还我青山、还我绿草、还我清水的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态环境。

4生态农场模式

目前农村农户经营土地比较零散,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也不利于养护土质,更不利于生态模式开发。因此利用当下土地流转的契机,进行土地流转整合,使农民土地成片经营、农场式经营就显得尤为迫切。一旦实现农场式经营,就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生态模式开发。例如:在成片的农场进行种、养、沼结合,实现生产的粮食用来养殖猪、牛、羊,猪、牛、羊的粪便用来生产沼液、沼渣,沼液、沼渣再用做肥料生产粮食,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把沼液、沼渣综合利用到玉米、水稻的生产中去,不但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养护土质,切实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农户生产成本,还可以大幅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为社会提供大量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这是今后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出路。

作者:任希武 段连森 单位:磐石市农村能源和农业监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