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产业化发展应对策略探究

农业产业化发展应对策略探究

摘要:乡村振兴是关系国计民生发展的重要问题,需要切实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社会经济新发展下,结合新时期特点,搭建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构建产业发展链条、加强农业发展中的青年人才创新、推动农业产业的产业发展升级,是推动乡村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升级;重要环节

一、概述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人口大国,我国一直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放在重要位置。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增长率、粮食生产率等加速提高。但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农业发展的进程已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需求。因此,加快农业发展的产业化规模是当前社会总的发展需求。当前,世界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中,有大农场模式、精细农业模式、数字农业模式、高科技农业模式、精准农业模式、合作社服务模式等,这些模式是依据当地社会发展的模式而制定的。总结这些模式,其共性就是集约化农业生产,达到农业生产的资源节约和效率最大化。我国农业技术从解决“吃饭问题”开始,农业发展科技层面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在经济持续发展的现在,如何面对农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是我们当前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当前农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产业转型升级。农业的产业化发展被纳入产业发展的规模。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更多的农业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其他行业,不仅促进了整个产业经济的发展,也使农民收入结构发生改变,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农业发展的劳动结构不平衡

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大量年轻人被吸引到大城市,农村的留守老年人则承担起种地这一经济发展的基本产业。从长期发展来看,这种劳动结构的分配有一定问题存在。直接来看,农业发展的接续发展会存在一定问题;间接来看,科技农业发展的模式在我国尚未形成规模,农业发展中的劳动力不均衡会使得农业科技的高质量发展与应用效率降低,使得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乏力,长期下去,会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发展的地区不平衡

现代农业的大规模生产已经形成规模,但不得不看到这种规模化生产虽成规模,但覆盖率并不高。尤其是在经济较为落后或地形因素较为复杂的地区,规模化生产并未形成,大量人口依旧靠种地吃饭。这种情况不仅会对产业发展造成影响,也会对人的进一步发展产生影响,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是提高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应对策略

乡村振兴视域下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应对策略可以围绕构建农业产业发展链条、维持产业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和打造农业农村整体发展新模式三个方面展开具体实践和探讨。

(一)构建农业产业发展链条

农业产业链条的构建完善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和主体环节,这一产业链条的两端都要给予重视。从农业发展的延长链条来看,在农业发展的成果转化过程中,要注重以下三点。第一,农产品的生产由市场决定。但市场具有滞后性,在利益追逐下,会使农产品生产存在某些经济风险,农民的生产遭受损失。因此,在坚持市场化导向下,政府调节机制要充分发挥作用,促使农业生产的导向有序,减少农业生产的风险。第二,农产品生产的成果转化是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实现现实利益的一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延伸要重视农业发展的现实转化,要做到这些,既需要政策保障,也需要企业链条的整体延伸,更需要农产品自身的品质保障。在价格调节上,充分保障农民利益,这也是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始终坚持的方针政策。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村产业发展规划中一直所坚持和推动的。产业融合发展要根据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地建立相关的产业融合机制。

(二)维持产业不断创新发展模式

农业农村部在2021年《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中提到“坚持创新驱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引进培育科技领军人才,形成市场出题、科企协同攻关的创新机制,推动新技术研发、新装备创制、新产品开发和新模式应用,引领带动产品转化增值、产业提档升级”。创新是现代国家发展过程中占领国际优势地位的一个关键点。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战略的基底。保障粮食安全,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是其重要环节,创新是其产业发展的第一步。创新发展既需要农业流通过程的创新,也需要农业自身生产过程的创新。农业自身生产过程的创新需要农民、农作物这两个方面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此两者共同交汇之处,就是农业人才创新。农业领域需要吸引更多的青年一辈扎根农村,实践中要解决青年人就业观念与就业需求的问题。首先,农业补贴与产业化规模和政府的轮调制度可以适当与当地农业挂钩,从思想观念上和利益需求上充分吸引更多的青年人了解和投入到农业农村发展中。其次,就地取材,从当地农村中吸引一部分青年人。农村青年在就业形势和就业观念上所具有的观念更易于与当地发展的实际相匹配,从当地农村中吸纳新型农民,更为容易。最后,农业发展需要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相辅佐。农业发展不断创新能够使农业发展的集约规模化不断加大,在人力资源成本和利益效率方面的水平更高。技术创新不仅需要国家农业技术的发展和推广,更要与当地农业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当地院校和科研机构相结合,是创新发展当地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

(三)打造农业农村整体发展新模式

农业发展需要构建完整的发展链条,农业农村的整体性发展需要农业产业化发展来支撑。首先,发展农村旅游业,可在农业效益产生的同时附加经济效益增值。农业旅游的搭建会带动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使更多的人才在市场导向下,吸引到农村建设中来。但对农业整体发展来说,要求更要做好农业旅游的搭建与特色培育,充分了解现代人需求,从中更有针对性地发展农村旅游,从而搭建当地农业发展模式。其次,农村与城市的区别对于个体群体的选择方面,其中一点是人居环境的选择。要吸引更多青年人投入农业发展领域,完善的农村人居环境是其中一步。最后,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可充分利用品牌效应。经济快速发展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粮食的需求也有了新的要求。品牌效应是经过市场检验的、为品牌的使用者带来的效益和影响,是品牌使用的作用。而现代社会品牌在很大程度上更具有公信力,吸引市场的能力也更加突出。打造农业与农村整体品牌优势,可在一定层面上,形成软性吸引力,付出更少的代价,吸引更多的农业发展要素。

四、结语

乡村振兴促民生保障,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需要多元主体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过程。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因而,社会新发展形态下,必须抓牢农村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依据时展的特殊要求,利用好各要素,构建产业化的农业农村农民联合发展、共同发展的新模式,进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作者:霍帅妹 单位:西安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