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经济管理问题探究

农业经济管理问题探究

摘要:我国拥有数量巨大的农村人口,而农业经济问题又始终是影响农民群众实际利益的重大课题,所以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已取得相当大的进步,然而在当前的农业经济管理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为切实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一定要紧紧跟上时展之步伐,通过开拓创新,持续改进我国农业经济的管理方式,以求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本文在对农业经济管理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发展趋势,探讨了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质量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问题;对策

中国是全球都具有影响力的农业大国,所以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将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持续进步,而且在非常大的程度上能够展现出我国所具有的综合国力。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下,现代科技已进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的农业经济开发也面临着非常艰巨的挑战。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取得优势,更好地推动我国整体经济之发展,一定要精准把握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发展趋势,全面分析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制约因素,探索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得到更好发展的新途径。

1农业经济管理阐述

所谓农业经济管理,是指在农业生产之中的商品生产、销售以及分配等活动的管理,其中涵盖了计划、组织、协调、配合等诸多环节。农业经济管理对我国农村经济开发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是因为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体系之中,农业经济管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质量。高水平的农业经济管理能够为我国农业经济甚至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发展提供非常大的支持。具体来说,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价值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能够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以及支持。从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可以看到,持续强化农业经济管理,能切实有效地为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予以制度上的支持。通过强化农业经济管理,能更好地运用农村地区的丰富经济资源,形成更加健全的农村经济开发制度机制,而且还能够为规避农村经济开发中的盲目性提供支持,全面解决民众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顾虑,切实激发出其劳动热情与创造活力。另一方面是能够为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予以理论上的指导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鉴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世界一体化趋势的不断推进,中国农村经济已进入到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各类新型农业技术之运用为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予以技术上的充分保障,也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管理水平,可以为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解决途径。

2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发展趋势

一是经济管理的观念趋向于现代化。鉴于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可以说是当前社会经济取得持续发展的必然发展趋势。但是中国农业目前的经济管理模式与经济管理观念仍存在不够合理之处,所以,切实转变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已经成为农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二是农业经济管理趋向于信息化。由于世界各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科技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也相当多,这就推动了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持续提升。如今,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在各领域之中得到了极好地运用。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领域之中,信息化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肯定会推动农业产业生产力的持续提高,而且还会持续加快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群众实际收入的提高。三是农业经济管理的方式趋向于生产化。目前我国针对农村与龙头企业相互间的合作所推出的举措已经愈来愈多,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有关经济合作组织、开发区等的发展,也就能够持续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向产业化的方向加以发展。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村经济之间的紧密协作,能够切实推动我国农作物向标准化生产方向发展,不但能够让农民群众的实际收入得到提升,从而实现企业与农民群众双方的共赢。

3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尽管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在持续推进,但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机制与经济结构间尚无法做到彼此适应,以至于对农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让诸多经济管理类活动缺少足够强的执行能力,进而极大地影响到了我国整体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二是管理观念不够先进。为了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一直以来,我国都十分注重对农业工作的指导。依据我国农业领域经济管理之所需,先后出台了多项规范性举措。但我国农业经济领域管理工作者也暴露出了实践能力不够强,更缺少足够执行力的问题,对于农业经济管理在认识上就不够精准,导致了缺乏足够强的农业经济意识。三是农业科技领域的创新力度不大。当前我国农业种植基础性设施还不够健全,造成了农村地区的农业种植率有所降低,十分不利于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推动。主要表现为农业领域的基础设施不够健全、政府部门的扶持强度不够大、农业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不够强。四是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素质总体偏低。对农业经济管理来说,人是管理中的主要因素,其总体素质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总体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之成效。然而,就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实际情况来观察,这支队伍的总体素质还不够高,其中一些人的知识结构不够健全,缺乏足够强的市场意识,对于农民群众的真实想法也不够了解,以至于难以适应农业经济管理岗位之所需,这就会对农业经济管理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五是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程度亟待提升。因为受到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之所限,我国部分地区在农业经济管理方式上依然以人工操作为主,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的实际需求。比如,一些农村地区尽管已购置相应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设备,然而受到管理者综合素质以及操作能力之影响,未能做到运用新设备来实施有效管理,影响到了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4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质量的几点对策

一是尽快建立规范化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要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关键是要提升农民群众的收入,并且以科学规划为前提,把管理机制视为重要的保障。要创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在制度上不断加以创新,持续推进我国农业经济制度改革进程。为此,一定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是应当全面改变目前的农业经济开发模式,探讨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实施转型与升级的措施,不断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向着良性方向加以转变。其次是要运用精加工手段切实改进我国农产品的加工形式,不断拓展我国的农产品营销市场,并且积极推动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致力于拓宽农产品生产的链条。最后是要以安全农业生产为抓手,以技术创新为支持,以农民群众自我能力的提升为主导,不断推动我国农业经济以及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二是全面改进目前的农业经济管理方式。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进程之中,以前的传统农业管理重在提升农产品的产量,这一固化了的思维方式早就已经与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不相吻合。为此,要坚决改变已经滞后的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方式。因为当前社会更为关注环保问题,所以在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所具有的思维理念之中,不能只注重于增产与扩销,而是要更为注重环境建设,更为重视农产品的安全问题。三是要积极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主要应当抓好三点:首先是要积极改进我国农业产业的结构。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经济管理注重于农产品生产,未能建立起多元化的管理方式。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的管理能力,迫切要求对传统方式加以革新,切实改进农业产业结构,以求满足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之所需。其次是要强化农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我国农业经济管理者们应当加大建设农业基础设施的力度,运用更加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来提升农产品的生产率。最后是要提升农业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应当加大培训工作力度,通过引进更为先进的农业生产与管理设备,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四是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要安排基层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者定期进行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培训,提升其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认识,切实帮助其树立现代农业经济管理意识,提升其综合业务素质,如此才能适应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之所需。比如,要依据当前我国电子商务大发展的新形势,开设电商培训班,邀请业内专家现场讲授农产品电子商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以提升其这方面的专业能力。五是增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能力。鉴于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应当以新农村建设为基础,创建专门化的农业经济管理系统,从以往的纸质账单往电子账单加以转变,切实提升数据共享率。当然,为进一步提升数据储存与传输所具有的保密性能,还应当应用加密技术来防范农业经济信息不被外泄与盗窃。比如,为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之效率,一定要增加电子设备购置方面的投入,运用专业软件来实施农业经济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工作。

5结束语

总的来说,农业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农业经济管理的成效不仅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产业的未来发展水平,而且还将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怎样更好地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质量,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必须要得到政府部门的积极支持,从而进一步改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具体方式,实现农业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紧密联系,进而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取得新的发展,从而在农村地区真正形成更加科学化、更具实效性、更趋规范化的新型农业经济管理机制,为实现农村经济的再次飞跃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于长杰.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和趋势[J].中外企业家,2016,(24).

[2]袁三军.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7,(1).

[3]李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7,(4).

[4]孙希贵.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7,(5).

[5]贾晓丽.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J].纳税,2017,(24).

作者:康扬紫 单位:中国农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