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与对策建议

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与对策建议

摘要:农业种质资源主要包括作物、畜禽、水产、农业微生物等种质资源。通过分析辽宁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建议。包括要开展种质资源普查收集,提升保护能力;强化鉴定评价,提高利用效率;完善政策支持等为政府制定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辽宁

农业种质资源主要包括作物、畜禽、水产、农业微生物等种质资源。农业种质资源是新品种选育和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的基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资源。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首次明确了农业种质资源的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长期性定位,确立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基本原则、责任主体和核心任务[1]。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良种在农业增产中贡献率达45%以上。因此,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对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辽宁省地处东北地区南部,地形地貌种类多,水系丰富,海域广阔,自然生态、气候条件差异较大。辽宁省农业种质资源种类繁多、类型丰富,涉及粮食、经济、蔬菜、果树、牧草等栽培作物以及农业食用菌、柞蚕、水产种质资源,但受气候、环境、自然灾害等变化的影响,地方种质资源逐年减少,部分资源正濒临灭绝,亟须抢救保护。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辽宁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制定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1辽宁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主要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辽宁省政府在农业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创新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成效显著。

1.1作物种质资源

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品种资源收集工作,搜集到27种大田作物12506份材料[2]。90年代,辽宁省科技厅组建了第一家省级品种资源研究所———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建设了中期种质资源基因库。2009年,为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辽宁省科技厅投资建设辽宁省种质资源库,分为保存区和前处理区,总库容25万份,其中长期库10万份、中期库10万份、短期库5万份。目前,辽宁省种质资源库保存资源3万余份,其中“十二五”期间收集、保存和评价农作物种质资源2万余份,主要包括玉米、水稻、大豆、花生、高粱、小麦等。2010年,辽宁省搭建了种质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种质资源共享服务。辽宁省先后开展了3次全国性农作物种质资源征集及调查收集,第3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工作于2020年5月启动,辽宁省农业农村厅等相关部门也在制定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实施意见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因此,辽宁省已初步构建起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立了作物种质资源库、资源圃和原生境保护区,这些资源将为种质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1.2畜禽种质资源

从计划经济时期开始,辽宁省主要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国有种畜禽场承担保种任务,20世纪70年代末辽宁省有120个种畜禽场;从1986年开始,辽宁省每年将300万元保种资金列入省级财政预算,对最具优良遗传性状和畜牧业发展作用较大的10个品种进行重点保护;2000年,成立了“辽宁省畜禽品种资源保护领导小组”和“辽宁省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委员会”,负责全省畜禽品种保护管理的技术指导和监督工作;2003年,组建了辽宁省家畜家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中心,建成了荷包猪、大骨鸡和昌图豁眼鹅等保种场[4]。2020年,辽育白牛、辽宁绒山羊、大骨鸡、西丰梅花鹿、清原马鹿等13个畜禽培育品种和地方品种纳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这些地方良种的培育、推广和利用为辽宁省畜牧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种源保障。2019年,全省畜牧业产值1479.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左右,肉、蛋、奶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11位、第4位、第9位,约有1/3以上的生猪、一半以上的禽蛋、2/3以上的禽肉销售到省外、境外[5]。

1.3水产种质资源

辽宁省始终坚持保护优先,严格执法的原则,积极选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6]。到2017年,我省已建有9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面积达100.07万hm2,其中部级保护区8个,主要保护对象为刺参、皱纹盘鲍、光棘球海胆等海洋物种和细鳞鱼、中华鳖、瓦氏雅罗鱼等淡水物种[7]。

1.4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

辽宁省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主要依托于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展菌种的收集、积累和保藏。2005年,经辽宁省科技厅批准组建东北三省唯一的微生物菌种专业保藏管理机构———辽宁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该中心拥有可容纳5万菌种的低温保藏库和可保藏1200种大型真菌标本库,目前拥有用于环境、工业、农业、检测、食药用真菌等行业的各种菌种2000余株,有大量高性能的优良生产菌株[8]。

2辽宁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2.1农业种质资源保护步伐有待加快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受新品种的育成推广、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破坏等因素影响,一些重要的农业种质资源特别是珍稀资源和野生资源正在逐渐减少、处于濒危状态或灭绝,农业种质资源多样性消失加快。如20世纪90年代末,辽宁省未被有效保护的新金猪、沈花猪、锦州白鸡、本地绵羊已经灭绝[4]。

2.2农业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目前,种质资源研究所等保护机构对收集的农业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以表型鉴定为主,精准鉴定和优异基因的深度挖掘不够[9],致使优异新种质和新基因不明,农业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同时,受资源保护单位对资源共享的社会价值认识不够、信息不对称和共享机制不完善等影响,农业种质资源征集未能实现应征尽征、共享利用,农业种质资源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

2.3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投入不足

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人员和资金上。一方面,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人才队伍发展并不稳定,骨干人才面临断层现象,尚未建立起跨区域、多学科联合的种质资源研究团队;另一方面,政府对农业种质资源保护投入的资金相对不足,保护设施不完善、保护容量不足、保护主体的动力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3加强辽宁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策建议

3.1开展种质资源普查收集,提升保护能力

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情况,全面推进农业种植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立农业种质资源登记制度,在坚持产权保护的基础上,将企业、个人等主体保存的资源纳入统一管理体系。在原有设施设备基础上,改扩建辽宁省种质资源库,提升贮藏库容量及保存水平。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推动将农业种质资源数据信息纳入统一管理,建设辽宁省农业种质资源共享利用平台,实现交流共享,为新品种选育、科学技术研究、政府决策、人才培养、农业生产和种业发展提供公益性服务。

3.2强化鉴定评价,提高利用效率

科学的鉴定与评价是农作物种质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的前提条件[10]。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等优势科研院所高校为依托,搭建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基因发掘平台,建立完善的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体系。通过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育种技术等技术手段,开展种质资源基因型精准鉴定评价,对所保存的种质资源的基本农艺性状、抗病虫和抗逆性、营养品质等进行鉴定评价。

3.3完善政策支持,强化基础保障

通过设立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专项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农业种质资源工作经费来源稳定。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投入力度。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农业种质资源绩效考核和人才分类评价制度,对种质资源保护科技人员实行同行评价作为职称评聘的依据,充分调动保护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通过建立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领导小组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建立跨区域、多学科联合的种质资源研究团队,形成资源保护合力。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保护利用好传承农耕文明的种质资源———农业农村部负责人解读《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EB/OL].[2020-02-11](2020-02-11).

[2]李桂芹,白景琛.辽宁省农作物品种资源工作回顾[J].作物品种资源,1993(3):24~25.

[3]路明祥,孟未来.辽宁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的建成与利用[J].园艺与种苗,2013(4):57~58,65.

[4]张喜凡.辽宁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J].中国牧业通讯,2005(13):8~12.

[5]辽宁日报.大骨鸡,豁眼鹅,辽宁13种家畜禽入选国家遗传资源名录[EB/OL].[2020-07-23](2020-07-23).

[6]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辽宁省积极开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J].渔业致富指南,2015(1):8~10.

[7]李江天.辽宁已有8个部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EB/OL].[2017-12-07](2017-12-07).

[8]辽宁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辽宁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J].微生物学杂志,2020(3):2.

[9]徐振萍.浙江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水平的若干思考[J].中国种业,2016(12):25~26.

[10]穆德智.青海高原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分析[J].中国中冶,2012(8):10~11.

作者:张淼 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