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建设的可行性分析和对策

农业建设的可行性分析和对策

一、松原市推进品牌农业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⒈品牌农业对松原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明显

首先,品牌效应可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粮食产区的主要特征是缺少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品牌农业建设有利于松原市农产品结构升级,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其次,品牌农业建设可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品牌农业建设采用“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等运作模式,通过生产、加工、包装、研发、运输、销售等环节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第三,品牌农业建设可以推动农业组织形式创新,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品牌农业建设可以通过农业产业链的整合,把农户纳入到农业产业链当中,并能充获得农业产业链中的利润,通过农业组织形式的创新,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四是品牌农业可以增加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利润,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国内外食品市场供需情况表明,品牌食品比一般食品价格高5%—20%以上,而且市场需求旺盛。显而易见,开发品牌农产品可以提高农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⒉松原市农业生产系统经济转化率较低的需要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生产系统的转化效率分为生物转化效率和经济转化效率。生物转化率通常用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劳动生产率、化肥使用率来衡量;经济转化率通常用人均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收入、单位面积农业总产值来衡量。松原市的4县1区均是国家商品粮基地,粮食年产量约占吉林省粮食年产量的1/4;粮食人均产量和商品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位;玉米和小麦的单产量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然而,松原市农民的人均收入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0年松原市农民人均收入是6167元,吉林省农民人均收入是6237元;2011年松原市农民人均收入是6580元,吉林省农民人均收入是7509元);农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只有18%。松原市农业的生物转化率在全省较高,说明松原市农业生产所需要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但是,松原市农业的经济转化率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说明松原市以出售农产品的初级产品为主,农产品加工和市场化程度低,经济效益不高,影响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品牌农业建设正是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打造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从而提高农业的经济转化效率,提高农民收入。

⒊松原市发展品牌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松原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一方面,这种气候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植物生长期长,因此农产品品质上乘。另外,漫长冬季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另一方面,松原市新开垦的耕地面积大、污染小,土壤深厚肥沃,施用化肥的量低于南方和其它地区。可见,松原市具有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天然优势。

⒋松原市品牌农业已初见成效,发展潜力巨大

首先,农业基地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规模,带动农户的能力也日益增强。截止2011年末,全市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三品”农业基地已达到78个,认证产品数量235个。并形成了以大米为主的绿色食品基地、以查干湖胖头鱼和杂粮为主的有机产品基地、以蔬菜为主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有的基地已经初具规模,有的已经获得了国家农业部的认可。其次,农产品加工企业日趋增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所提升。截止2011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00户,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4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20户,农产品加工量达到400万吨。第三,拥有一定数量的农业科技资源,为品牌农业建设提供了保障。松原市建市以来农业科技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普及了大量适用技术,提高了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形成了比较合适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第四,注重市场营销,形成了多个影响力较大的品牌农产品。当前,松原市已经拥有国家名牌产品“查干湖胖头鱼”、“二马泡有机大米”、“北显杂粮杂豆”、“天天乐大米”等省级品牌21个;“前郭尔罗斯大米”、“乾安小米”、“扶余老醋”等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5个,这就为整合品牌,打造松原市的区域品牌奠定了基础。

二、加快推进松原市品牌农业建设的对策

⒈加强农产品基地标准化建设,夯实品牌农业建设基础

首先,松原市应采取三个结合的方式建设农产品基地。一是与保护环境相结合建设基地。要求基地农户树立环保意识,抓好基地农药、化肥的监控和无污染农药、化肥的使用与研究。积极建设基地良性生物圈,改善土壤,恢复生态环境。对工业烟尘、污水、废渣进行治理和改造,使污染达到最低限度;二是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相结合建设基地。引导基地农民换脑筋、变思路,生产优质产品,扩大特色产品生产,突出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发挥品牌效应,提高比较优势;三是与农民脱贫致富结合建设基地。无污染地区大部分为较边远的地区,应帮助群众更新观念,改变落后的生活、生产习惯,调整发展思路,变劣势为优势,加快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其次,加快土地流转,扩大基地规模。农地流转是建设基地的前提;新增耕地是“三品”认证的最佳土壤,是优质农产品最好的生长环境。为此,要探索推广“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大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的宣传力度和覆盖面,认真实施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第三,加强监管,确保农产品的质量。要加大农产品质量的日常监督管理力度。把对禁用品的监督管理作为重点,对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经常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确保农产品的质量。

⒉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使其产生规模集聚效应

首先,加快组建松原粮食集团公司,提高农业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其次,完善龙头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广开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以及各商业银行要积极探索长期信贷合作的有效机制,把支持品牌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召开座谈会及现场会等形式,在省、市级部分重点龙头企业与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吉林银行等金融部门之间搭建平台。通过增加贷款规模,满足企业需求。加强服务,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是深入贯彻国家和省政府支持品牌农业和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实好扶持措施。二是组织企业合作。在松原市已有招商农业项目的基础上,利用例会交流、项目补助等不同形式,促进国内外大企业、知名品牌与本地企业合作。三是市直各相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制定并落实贷款、用电、用地、用水、农业保险及出口等各项支持品牌农业经营的具体政策措施,真正形成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

⒊加大农业技术创新力度,强化农业科技对品牌价值的增值能力

首先,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一是形成适合本地自然条件和作物特点的科技创新模式;二是积极筹建松原农牧学院和农科院,培养本地研发人员,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力度;三是引进先进技术、先进成果,助推松原农业技术创新和发展。积极启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松原调研基地,建立清华大学、松原“三农”实践基地。其次,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建立完备的农业科技推广组织结构体系,二是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服务的模式,三是提高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四是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第三,加快构建农业科技投入新机制。一是强化农业技术创新的政府投入主体地位,二是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的农业科技投入多元化格局,三是确保农业技术创新投入的稳定增长。第四,增强品牌意识,优化品牌农业营销策略。一是树立品牌意识,选准品牌定位。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是实施品牌战略的基础。农业企业和生产者要通过对市场消费趋势和竞争态势的分析,选择能发挥自身优势的策略,为自己的品牌在市场上选择一个明确的、符合消费需求的、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定位。二是依托优势资源,丰富品牌内涵。在创建农产品品牌时,要挖掘、利用地方的自然、历史、文化、旅游等资源,把地方特色文化注入其中,丰富农产品的文化底蕴,提升品牌的文化品位,使消费者在获得物质享受的同时,也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三是拓宽农产品品牌传播渠道,强化品牌营销策略。品牌传播和产品销售在方向、目标、渠道等方面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开拓建立新的农产品分销传播渠道。可以通过“农———超”对接、直销专卖、定单营销、网络营销、农产品会展、观光农业和知识营销等渠道,强化品牌营销策略。四是建立品牌农业激励机制,打造区域优势品牌。引导和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强化农业品牌认证的权威性,深入开展品牌产品评定工作,避免评定过程中的多头领导;加快品牌整合和传播。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上进行规范化、公益性的产品宣传,提升优势产区农产品的品牌形象,为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品牌打好基础。

作者:孟范晶 单位:中共松原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