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济效应解析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济效应解析

摘要: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自二十世纪以来,我国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加,中国共产党极其重视农民的生活条件,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机械化的农产工具,是社会进步带来的科技的产物,是农业走入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从农业机械化的含义、农业机械化的意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政府的措施等四个方面来阐述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经济效应的影响。

关键词:农业经济;农业机械化;经济增长

0引言

随着工业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工业对农业的冲击也日益显著,机械化农工具也应运而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工具也产生了新的变革,新的技术潮流带给农业新的发展方向,它已经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传统手工工作的领域引起了巨浪般的变革。

1农业机械化的含义

当今农村,农业的生产已经不是人为主角,而是先进的农工具为主角,农业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农业机械的使用。农业机械化是指用合适的机械装备农业,提升农业生产劳动条件,使农业的生产水平得到提高,经济情况获得发展,生态情况得到优化的过程[1]。从农业机械化的含义来看,笔者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农业机械化体现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农业上的成效,更标志着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进步。

2农业机械化的意义

2.1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

传统农业一般包括翻土、播种、浇水、收割等很多步骤,辛苦且复杂,需要非常多的劳动力合作完成。我国人口众多,在现代化建设刚起步阶段,我国农业人口占比很大,主要因为过重的农业劳动,低下的生产效率限制了劳动人口的流动,不利于我国城镇化建设。在农民使用了合适的先进机械以后,原本需要10个人力才能完成种植任务的土地,只需要一个人熟练操作机械就可以完成,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使其他人可以更好的去做更有意义的工作。另一方面,因为机械的操作,原来单季种植的农作物可以变成多季种植,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2.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机械化是以先进的技术力量作为支撑的。科学家发明适用于不同农业劳动的机械,来帮助农民扩大生产,降低人力的工作量,将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创造新的价值[2]。通过机械化的影响,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日趋减少,机械的数量慢慢变多,本质上改变了我国农业生产的面貌,也改变的我国农村的精神面貌。

2.3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转型

在简单重复的劳动中,人力的效率显而易见是没有办法与机器相比较的。有机器代替人力从事农业生产,使人类可以减少对土地的依赖性,能够让更多的人可以去从事那些更高级的劳作,增加农业人口向大城市流动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发挥自己所长,增加经济来源。从另一方面来说,农村有更多的人可以不用从事原始的种植活动,转而去从事类似养殖,加工等拥有更多经济上附加值的活动,无形中改变了农村的产业经济形态,使产业经济形态更加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在中国不断的加深的城镇化建设下,农民通过接触其他劳动形式,开拓了眼界,提高了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在思维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这些都有利于发展适应中国特色化社会主义需求的新农村经济体系,提高我国农业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总体地位。

2.4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农业机械化是在工业化浪潮下农业的改变,两者相结合的产物就是农业机械设备的出现。而现代农业对于机械设备的大规模需求,催生了当地制造农业机械的企业,使之发展迅速,既提高了当地的经济体量,又解决了离开土地的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与此同时,政府也大力支持这种类型的企业发展,在政策导向上,政府公共服务上,都有明显的政策倾斜,有助于此类企业的发展壮大。从根本上来说,农业机械化,对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减轻社会矛盾的激烈程度,为建设幸福小康的和谐社会做贡献。由此可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有利于产业化结构调整,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3农业机械化有利于经济增长

农业经济增长点复杂而繁多,其中最令人重视的就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了。人类社会从原始部落的刀耕火种,到封建社会的人力畜力耕作,再演变到如今的大规模机械化耕作,随着农业的劳动工具和劳动方式的进步,中国农业经济也发展迅猛。在传统的耕作方式下,农民靠天吃饭,粮食丰收或歉收的不可抗力影响巨大,人为因素的积极影响较少。而农业机械化可以有效的帮助农民增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农业经济发展撑起一道保护伞[3]。

3.1对农作物增产的影响

农业机械化对于农作物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力。以前人类靠自己的双手进行农作物的生产,效率低下且安全系数低,有了各种高科技的帮助后,原来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要一周的时间就可能完成,不管从作业的速度还是精细化程度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举个例子:就浇水施肥这一项来看,采用机械化浇水施肥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50%以上,还可以节约用水30%。另一个例子也从别的方面可以说明农业机械化对农作物产量的作用。在治病妨害方面,机械化的防范害虫,统一播撒农药,可以有效的降低农作物的损失率,增产效果明显。

3.2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在中国,把机械化工具运用到农作物的生产上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办法,甚至是最直接的办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源泉。随着单人可种植面积的加大,人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少,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土地,去更多的岗位上创造财富,机械化工具的运用对劳动生产力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4]。

3.3对规模化的影响

从以前的小农经济到现在的农业规模化发展的变化,是我国农业经济现代化的一个显著标志。机械化农工具提高国民经济的途径其实就是农工具规模化的发展。但是我国农村现状却对规模化发展提出了挑战。21世纪以来,中国的农业用地没有增加,反而有一定数量的减少。机械化工具是规模化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优化工具的使用,加入新科技的应用,科学组合,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节约经济成本,人力成本,促进全国农业经济发展。

4政府加强机械化程度的措施

4.1创新技术

在享受机械化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各地政府作为当地农业发展的引导者,应当在各项工作中清晰农业机械化带来的好处,在政策上适当倾斜,鼓励机械创新与高科技的结合,使机械化创新科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运用,为当地农民创造福利。在技术层面,各地政府应当鼓励各大学专家,研究部门的领导,深入到基层了解群众需求,开发出基层需要的创新工具。总而言之,政府应当在技术创新上给予尽可能多的帮助,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的提升。

4.2资金投入

就中国目前的现状而言,农业机械化发展最不彻底的地方一般都在偏远山村中,远离城市,难以享受到社会进步带来的便利。因为交通不方便,教育不普及等各种原因,当地政府应当加大对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制定有利于农民的相关政策,调动起农民使用机械化农具的积极性,让农民会用工具,用得起工具,把政策红利真正释放到民间,使得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相协调,相平衡。

4.3增强机械化工具的使用密度

很多地方的农民因为当地教育制度不完善,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在学习使用机械化农具时有困难,导致该地区机械化农具使用不频繁,生产力低下的局面难以解开。当地政府应当深入基层,组织师资力量进入农户中去培训教学,确保农民正确使用。即使农民使用上机械化工具后,离开土地的剩余劳动力也经常因为没有其他谋生手段而难以外出打工,这对政府提高当地的教育普及度提出了要求。只有有意识的提高机械化农具的使用密度,科技才能真正融入民间。

5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业经济科学化发展的一个必经过程,其发展程度是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一个风向标。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农业生产率,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农村城市贫富差距,维护国家安定。而在此过程中,党中央及各地政府应当采取各项措施,来促进农民接受机械化的农具,并且帮助他们适应新社会,帮助他们寻找新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李东亚,崔晓晨,王丽萍.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作用程度的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6,(7):100.

[2]施佳佳,邵楠.试论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当中的作用[J].科技风,2015,(4):80.

[3]周玉兰,王美佳,李飞.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影响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实证,2017,(6):98.

[4]王立新.发展农业机械化对新农村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J].湖南农机,2016,(5):74.

作者:吕家贵 汪冠发 单位:曲靖应用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