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机械化和乡村振兴关系

农业机械化和乡村振兴关系

[摘要]党的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三农”工作做出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2月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农机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机化转型升级,使农机化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从而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进程。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乡村振兴

1农业机械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二者关系

1.1农业机械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农村生产力发展,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必然会推动农村生产关系、生活方式、治理体系的转变,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各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机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1.2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快乡村振兴进程

随着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农业生产各领域加快推进“机器换人”稳生产、提效率、降成本、增效益,农业生产方式加速向机械化生产转变,农业机械化的需求结构深刻变化。产业方面:从主要作物的耕种收环节向植保、秸秆处理、烘干等全程延伸;正在从粮食作物加速向棉油糖等经济作物扩展,快速向养殖业、加工业拓展;经营方面: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与规模经营加快融合,由产中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程配套。新型经营主体更加注重获取高质量的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更加注重延伸机械化的价值链,更加注重高效率的作业服务和组织管理,“农机+农艺+农事”“互联网+农机”作业服务等加快发展;机具方面:对缺门机具和农机系列化的需求迫切,由关注价格向注重品牌、质量、舒适性转变,更加注重产品服务和可选、线上等购置体验,大马力、复式、智能等高端机具需求快速增长;技术方面:机艺融合、高效节本、绿色环保、智能安全、集成配套正在成为农机技术创新、研发制造、推广应用的基本导向;管理方面:管理领域、对象、内容、方式等深刻变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需要更多地运用市场化、信息化、法治化方式增强管理的精准性、协同性、有效性,越来越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和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实现管理服务的高质量、高效率,提升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1.3现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阻碍乡村振兴进程

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粮和北方地区的农机化水平较高,南方丘陵山区、棉油糖、果菜茶等经济作物和畜牧业、农产品初加工、渔业等设施农业农机化水平较低;二是中低端小功率和单一技术的农机机具多,高品质大功率集成配套机具少。

2农业机械化要不断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加快乡村振兴战略进程

2.1农业机械化供给侧的主要矛盾阻碍农村振兴战略的进程

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在于供给侧的能力、质量和效率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一是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表现为基础研究薄弱、原创性科技成果少,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还有很多短板和薄弱环节亟待突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产学研推用结合不够紧密,研发和成果转化效率不高;农机产品创制“重设计制造,轻试验检测”,质量标准体系不配套,工程化验证缺乏等。二是农机农艺结合不够,一些产业品种、装备、栽培不配套,产后加工、种养方式与机械化生产不协调,制约了农机研发、推广应用和作业效率效益,集成配套的机械化生产体系和系统解决方案还不多。三是机具停放库棚设施缺乏,“存放难”和“保养难”问题比较突出。新时期农机化发展中的这些突出矛盾问题,直接影响需求侧的质量、能力和效率,表现为“有机难赚”:大宗作业的机具饱和,跨区作业边际效益下降;“无机可用”:新产品有效供给不足,“想补没地买”“想要补不了”,新的作业领域“无机来赚”;“有机用难”:机具作业受立地条件、农艺适应性的影响越来越大,“能补用不了”。一些经营主体的机具“经营难”“存放难”“维修难”“请机手难”问题比较突出。最终体现为近年的农机作业服务面积与经营效益增速放缓,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进程。

2.2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着力点,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

当前面对农民和农业生产对高性能农机需求,一些制约农机化发展因素和矛盾开始凸显,主要是农机具技术供给、农艺农机配套等方面“供不足需、供不适需”,现在需要培育新动能,去除“堵点”“痛点”“难点”,释放农机化发展空间、活力、潜力。

3结语

总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虽取得一定成就,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总量不足、结构不优与质量不高并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农业机械化向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加大推进力度,推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

作者:刘敏 单位:山东省宁阳县行政审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