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现状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现状

摘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探索山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对山西省农业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现状,并从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成果研发与市场需求的结合、提升农民的科学素养、加强特色产业科技支撑4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山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成果转化;山西

1国外有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

1956年ROGERS[1]对美国推广杂交玉米的过程进行了研究,他创立了“创新扩散理论”,并认为不同的传播渠道在技术推广的不同阶段发生着相互消长的复杂影响,农业科技推广应该是一个包含复杂系统的传播体系并且以S形曲线进行扩散。20世纪60年代,MANSFIELD[2]构建了一种技术扩散模型,分析了新技术在不同单位传播扩散的影响因素。在分析过程中,他发现企业对新技术的模仿比例、新的相对盈利率和新技术所要求的投资额是影响新技术扩散的3个因素。EPONOU[3]收集整理分析了7个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领导责任体系薄弱、科技政策不透明、农民参与互动积极性低、转化过程的战略研究和科学不适应等是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因此,他认为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过程包括环境、组织和结构、资源、转移机制4个子系统。BEN-NETT等[4]研究发现,科技成果的供求双方都是经纪人,他们的目的是在科技成果交换的过程中谋取利益,因此,科技成果的转移本质上是交易,并且这个交易可以增加社会福利。交易地区农业市场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转移效率的高低,成果转化与地区经济发展密切联系。FOX[5]研究发现,科技成果需求方经济与文化素质背景对成果转化的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不同的供需双方间的成果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需要相关主体之间在约定的条件下进行协商,一些政府制定的贸易政策和规定、文化差异等往往导致转化失败。

2我国学者对农业科技成果的研究

2.1提出促进成果转化的对策

我国学者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都有深入的分析与考察,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实际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是现有研究成果的绝大部分。朱希刚[6]研究发现,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比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忽略了产业化方式,仅从政府和科研机构的角度推广远远不够,产业化的环节对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我国农业发展至关重要。赵敏[7]通过研究评价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模式,探索出一个适应山西经济发展的转化模式,并从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畅通转化渠道、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出建议意见。黄岚岚等[8]研究认为,信息不对称是制约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科技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存在障碍和信息流失,严重影响信息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导致供需双方交流无效,可以通过建设信息技术通道、提高科技信息的透明度来优化信息转化的效率。谭华等[9]研究认为,政府的宏观调控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十分重要,目前我国缺少专业宏观战略研究机构,对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不能科学测评和处理,从而导致成果供给与市场需求相互脱节,我国政府应建立专业机构以强化相关的公共服务功能。李辉等[10]研究认为,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过程中存在断裂的情况,研发部门只关注研发阶段而不考虑后期效益的问题,科技成果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只停留在理论阶段,他认为农业科研活动的自觉性十分重要。王敬华等[11]分析出虽然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数量逐年上升,但由于农业企业实力较弱,资金投入不大,推广力量缺乏,相关农技人员科技素质不足,导致我国农业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薄弱,应针对这些方面进行改进。

2.2完善成果转化机制

很多人从理论制度出发,研究和完善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顾焕章等[12]研究认为,制约我国成果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供需不平衡,提出应该从完善供求机制出发,增加有效供给,强化有效需求,在科研人员、研究成果、鉴定团队之间建立相关制度,以调动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周衍平等[13]研究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推广的运行机制,并提出了市场机制、政府干预、市场与政府干预相结合的3种农业科技推广机制。李宁宁[14]提出了政府运作机制、企业运作机制、科研单位和院校运作机制以及中介机构运作机制等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高启杰等[15]研究认为,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已初步显现,但向现代农业推广模式的发展过渡是一个复杂的转变过程,要通过制度创新来提高资源流动配置的效率,重点是引导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多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式,实行行政、技术、物资相结合,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统筹等。董君[16]在对Mansfield技术扩散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产业特征和农村社会特征对农业技术扩散的约束机制。他认为农业技术的扩散过程是一个创新从技术源向技术潜在使用者的传递过程。基于技术扩散理论,农业盈利率低、农产品生产周期长、风险程度高、农村信息化建设缓慢、农民素质不够等阻碍了农业技术的传播扩散。他认为农业生产过程中也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主导农业技术扩散,通过完善农产品价格机制,构建目标价格、市场价格、最低收购价格和补贴政策来保障农民增收,刺激农民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陈亭[17]基于三螺旋模型,认为大学、企业和政府这三方主体可以通过相互协调来提高科技成果的利用效率,通过协同机制调节主体之间资源的流动,大大减少了推广成本,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率。

2.3强调地域特点

一些学者因地制宜,从不同地域出发,结合实践研究发现制约当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意见。李春丽等[18]研究指出,吉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几种模式,他认为,建立产业化技术联盟支撑体系对吉林省农业发展很有必要。王忻怡等[19]则从金融的角度考虑,分析了四川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资金方面的问题及原因,他提出坚持政策性银行信贷支持的主导地位不动摇,同时加强商贷,建立农业科技企业的绿色上市通道并创建相关的投资和保险产品可以有效提升成果转化效率。赵淼[20]研究认为,在山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可以把“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作为转化的主要对象,重点关注特色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成果的转化,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山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主要项目实施的效率。韩晓洁[21]认为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增收创收、完善农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通过调查研究武威市凉州区的发展情况,发现该地区相关机构和农民对科技成果转化认识不深、成果推广点面发展失衡、资金缺乏、人才梯队不合理等问题,并提出从宏观上完善耦合互动机制和强化激励推进机制、微观上加强农户培训等建议来培育和壮大当地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庄江成[22]研究发现,技术进步是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环节。通过对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的分析,对比参照其他兄弟省份的发展转化经验,从完善成果利益分配机制、改革农业科技体制、加快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2.4农业科技成果的计量分析

近年来,关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数量分析越来越多,利用计量分析可以更好更直观的反映成果转化过程的质量和效益。腾英[23]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构建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间的协同互动模型,对定西市安定区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培育进行了耦合互动机制研究,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张雨[24]认为只要农业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更多的利益就是已经转化的农业科技成果,并且可以用转化效果系数对成果转化率进行测算。董宏林等[25]构建了3种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认为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业科技成果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是可行且必要的,并且论证了相关测算结果可靠有用,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思路。金莹等[26]构建了农业科技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新疆、青海、宁夏、陕西和甘肃省的农业科技竞争力,得出甘肃省农业科技竞争力与西北其他省份相比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对比甘肃省14个主要城市的农业科技竞争力,发现竞争力与各市的综合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并从加快农业科技信息化进程等方面提出提升甘肃省农业科技竞争力的建议。庄学华[27]构建了Logistic模型,以水稻—水稻—油菜间套复种种植技术为实例,分析了影响农户技术采纳的主要因素,在选取的16个变量中信息获取的便捷程度的显著性最强,并从6个主要影响因素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来促进农户对技术的采纳。

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对山西省的启示

从当前山西省农业发展的现状出发,结合前人的研究分析成果,科技成果本身的可应用性、成果转化的成本与效益、农民的文化程度、农业产业化水平等都是影响着农业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为推动山西省农业的蓬勃发展,提升成果转化的质量和效益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加大投资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增加投资不能只是增加资金的数量,还要重视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效率。坚持政府为投资主体,支持有条件的科研企业通过金融创新来筹集资金,扩大资金来源。同时,在资金分配方面提高科研人员劳务费用比例,制定相关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和办法,鼓励科研人员深入农业基层搞研究,促使科研人员集中精力研发经济效益高的产品,为科研成果的创造提供不竭的动力,促进科研成果顺利转化为新鲜的生产力,形成资金投入的良性循环。

3.2加强成果研发与市场需求的结合

注重科研项目立项的可行性分析,更要注重项目成果推广的可行性。研发和推广是成果产业化过程中不可分割的2个部分,为降低部门间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科研资源损失、减少部门间利益分配摩擦问题,应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对分属于不同行政部门的科研、教育和推广部门设立单独的机构来实现协调统一管理,在项目立项、中期检查、验收评价的过程中加强市场供求双方的信息交流,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的质量和效率。

3.3提升农民的科学素养

保证农民得到有效及时的科技培训,要注重将研发成果与配套技术结合推广,同时利用好农业信息网络和媒体的影响力,多渠道多时段的向农民输送科学知识,提高农民的接受学习新技术的意识与能力,保证成果转化道路通畅无阻。同时,要优化农村创业环境,做好相关的政策辅导,吸引高素质科研人才回乡创业。

3.4加强特色产业科技支撑

从地域气候环境和特色作物出发,认真研读领会相关政策制度,能更高效的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2018年山西农业工作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打造有机旱作农业品牌,努力走出具有山西特点的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应抓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的进程,鼓励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建立一批示范基地,推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为农业科技转化提供更加优化的平台,因地制宜一定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成绩。

作者:陈敏克 孟颖超 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