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生态工程课程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

农业生态工程课程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

摘要:全面推动绿色可持续生态发展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生态工程课程在指导农业生产实践、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因现有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内容不能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实现学以致用。文章将KOLB体验式学习理论与农业生态工程教学过程紧密结合,构建KOLB体验式教学模式,形成具体经验阶段-反思性观察阶段-抽象化概念阶段-主动实践阶段的学习循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农业生态工程;KOLB体验式教学;教学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绿色发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重点突破中实现整体推进,大力促进了生态学的发展。中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我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时期,农业生态的发展成为关注焦点,对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关键协调作用。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农业生态工程课程的培养要求已不能跟上新时代需要,尤其是在农业转型时期,更需要高水平农科专业人才,能够将生态工程原理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灵活解决实际问题,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因此,教师应改革传统农业生态工程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营造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使学生成为具有生态意识的自主学习者和终身学习者。

1设置农业生态工程课程的重要意义

农业生态工程在农业建设中基于生态工程原理,运用生物种群共生、成分相互协调促进、物质能量多途径利用转化原理,建立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尤其是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愈发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应当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随着生态文明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公民生态文明意识也有所提高,初步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共识,树立了“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我国当今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更应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应用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指导农业生产具体环节,构建稳定高效农业生态系统,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工程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优化的农业生态系统,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保护农业环境;正确设计生态农业建设模式,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使农业高效、稳定、持续的发展。农业生态工程课程的开设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对加强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有重要的意义。

2农业生态工程课程教学现状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农业生态工程课程是农业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课时为40学时,选用陈阜主编的《农业生态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作为教材。该课程于1999年初次开设,历经课程初建(1999年-2002年)、课程完善(2003年-2012年)和课程创新发展(2013年至今)3个阶段,采用“目标教学体系”,以技能为主线,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目标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果,具有成就感,以提高学习兴趣,最终完成课程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

农业生态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应当着重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但是由于课时设置相对较少,更多的是理论讲授,造成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结果。在较少的实践课时中,大部分以简单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实验基本没有,学生独立思考和设计较少,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不能够适应现代教学以及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相关专业毕业生的要求。

2.2内容上较为老旧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内容大多侧重于农业生态工程理论知识,结合农业生产实践案例较少。学生在课本上能够理解理论知识和经典案例原理,但是脱离课本在生产实际情况中则无从下手,无法解决问题,或者是出现“纸上谈兵”现象。造成这两种结果的原因则是因为在课程教学中未把理论与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生态学理论知识大多为经典理论,课程中案例较多也为早年农业生产实际案例。而如今,农业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我国近年来在农业发展上实行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发展策略,各地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这些新型农业生态工程案例都应编入教材,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2.3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书本、课堂为中心,老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忽略学生学习主动性。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在教学方式上大多采取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更生动形象,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但多媒体教学大多流于形式,只是将课堂内容从课本搬运至多媒体课件中,依然没有改变以老师为中心的本质,学生自主学习性未得到较大提高,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4考核体系不完善

对农业生态工程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察,课程成绩由学生考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组成,其中课堂作业大多为客观题目,主观题目相对较少且简单。课程教学中会有理论结合实际相关题目的讨论,但是讨论评价较少纳入到最终成绩中去,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相对较低,不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案例的能力。

3KOLB体验式学习理论

KOLB通过整理比较前人的经验学习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KOLB学习圈理论,并于2015年修订了第2版,该理论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模型。他认为,学习者最好的学习方法是通过经验学习,而经验学习理论则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教育学习方法。KOLB学习圈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经验学习的四个阶段:具体经验(ConcreteExperience)、反思性观察(ReflectiveObservation)、抽象概念化(AbstractConceptualization)和主动实践(ActiveExperimentation),其本质分别为掌握经验、转化经验、掌握经验和转化经验。学习者应用KOLB学习圈理论首先要掌握具体经验,为反思提供基础;其次学习者从具体经验中提炼反思,将其转化为抽象化概念;再次学习者把抽象化的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主动实践;最后从中创造和总结新的具体经验,形成经验学习循环。学习者每经过一次循环就会产生新的经验或知识,在四个阶段的不断循环中,任何一个阶段都可以当作是经验学习的起点。KOLB学习圈理论的四个阶段也分别对应学习者的四种能力,分别为形成具体经验的能力,反思观察能力,抽象概念化能力和主动实践能力。KOLB体验式学习理论可以形成学生从体验中反思,进而实践形成新的体验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在多门专业课程上均已应用KOLB体验式学习理论进行教学。

4构建KOLB体验式教学模式

将KOLB体验式学习理论和农业生态工程实践性强的特点结合起来,构建适应于本课程的KOLB体验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构建农业生态工程KOLB体验式教学模式,从获得经验学习为起点,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学习抽象理论概念,并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再次从中获得经验学习,周而复始形成循环,使农业生态工程课程课堂教学达到优质高效的效果。授课方式从传统灌输填鸭式方法转变为启发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信息化教学辅助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农业生态工程授课过程中KOLB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学习循环中,教师需要具有较强的课堂引导掌控能力,才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首先,教师布置课程内容相关任务,使学生观察或者调研生产实际,亲身经历感知获得经验,即具体经验阶段。在该阶段,教师应对学生适当引导,确保学生能够主动积极接触实际获得经验,并具有一定的兴趣。其次,学生将观察或调研内容总结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讨论和分享调研经历。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完成反思性观察,对调研中存在的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该阶段即为反思性观察阶段。再次,学生在讨论总结的过程中,将归纳总结出来的知识经验与思考办法系统化,通过体验反思后形成新的知识,掌握新的经验,该阶段为抽象化概念阶段。最后,学生将获得的经验在生产实际中进行应用,检验抽象化概念或理论是否正确实用,该阶段为主动实践阶段。在主动实践阶段中学生又可以掌握新的经验,重新开始具体经验阶段形成循环。这四个阶段中,都需要教师进行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方向,维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布置作业、开展讨论及分享相关视频资料等延伸教学活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农业生态工程授课中KOLB体验式教学模式具体应用案例如下:案例1:农业生态系统具体经验阶段:教师布置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四种组分及其关系进行调查的任务,学生对当地不同种类的农业生态系统进行调查,记录农业生态系统组分及组分间关系等内容。反思性观察阶段:学生在课堂上分组汇报所调研的农业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及其关系,分享调查经历,共同探讨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抽象化概念阶段: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反思调查过程和结果,能够归纳和总结出系统结构、系统功能的概念,并发现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并不完全相同,在组成成分和系统功能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此时学生已经从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查经验中经过反思获取了新的经验和知识。主动实践阶段:学生将带着新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再次回到生产实践中进行检验,验证抽象化概念阶段通过反思获得的经验是否正确和实用。在主动实践阶段,学生又可以获得新的经验知识,周而复始,形成新一轮的学习循环。案例2:种群特征具体经验阶段:教师布置种群特征调查实习任务,要求学生自选某一种群,对其数量特征、年龄结构、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空间特征等进行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反思性观察阶段:学生完成调查实习任务后,在完成实习报告的过程中,发现有些昆虫种群的数量特征并不稳定,会随天气的变化而变化,并推测昆虫种群数量特征与天气间的关系。抽象化概念阶段: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查资料学习,了解到种群的两种增长模型,分别为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和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确定前期被调查的昆虫种群属于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其种群数量增长很快,但种群增长率不变,不受种群自身密度变化的影响。主动实践阶段:学生进行试验,确定所观察的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确实与自身密度无关。同时发现外界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同样对昆虫种群数量具有较大影响。学生以该新的体验再次开始KOLB体验式循环学习。

5KOLB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在农业生态工程授课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多次具体经验阶段-反思性观察阶段-抽象化概念阶段-主动实践阶段的学习循环,每次循环都能够较好地实现新旧经验的融合,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新知识并进行思考总结。授课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灵活运用讨论式、启发式、行动导向等教学方法,减少传统灌输式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思考,思考中学习。并能够较好地结合当地新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灵活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由于教学环节多元化,在课程考核环节中不仅仅关注学生考勤和课程作业,而是将成绩的更大比例分配至学生实习报告、课堂讨论表现及学生反思环节表现中,课程评价体系更为合理。

参考文献:

[1]王家平,李鲁华,刘建国,张伟,王江丽,帕尼古丽.《农业生态工程》教学现状及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7(15):237-238.

[2]张翠丽.《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6,3(07):69-71.

[3]陈阜.农业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冯帆 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