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首饰制作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首饰制作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摘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专业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职业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办出特色的关键所在。职业院校应结合地域特色和自身优势,在技能教学、评价方式、校企合作等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结合传统非遗亮点,将工艺美术特色与专业教学有力结合,提供职业院校首饰设计与制作技能人才培养新思路,持续为行业培养输送高水平技能人才。

关键词:首饰设计与制作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经济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阶段,经济转型需要人才配套,因此,探索符合地区经济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自2016年6月开始,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北京工美技校)珠宝首饰设计与制作专业借助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珠宝加工项目,充分对标世赛标准,精准分析专业现状与行业人才需求,并结合学校工艺美术与燕京八绝特色,创造性提出具有“世赛特色、传统特色、教法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对首都首饰设计与制作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人才培养需求及培养现状

1.1从业人员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首饰设计与制作产业无论在人才上还是技术基础上仍然薄弱,通过对珠宝首饰设计与制作专业所属行业企业协会、研究机构以及北京市范围内的珠宝首饰设计公司、珠宝首饰制作专业公司、珠宝类营销公司走访调研了解到,目前首饰设计与制作从业者约为950人,首饰设计与制作产业人才总需求约2500人,人才缺口约为1500人。然而每年技工院校的首饰设计与制作类专业毕业生只有190人左右,且毕业后从事该专业技工的人数不足一半,人才严重缺乏,技能传承出现断层现象。很多首饰设计与制作企业通过招收学员边培训边生产的模式发展自己的人才队伍,这显然影响了企业专业化生产的发展,同时也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1.2技能人才结构分析

通过分析调研对象的技能人才结构可知,首饰设计与制作中级工(或同等学力)、高级工(或同等学力)、技师(或同等学力)的占比分别为82%、16%、2%。在技能人才学历方面主要以初高中毕业生为主,高学历技能型人员较少。在技能人才工种方面,85%以上都在从事商业首饰改款设计、抛光、执模等相对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这会影响刚步入企业的年轻员工的工作稳定性与持续性。作为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北京珠宝首饰设计与制作行业还需要大量的设计师、创意师、镶嵌师和营销师等技术核心人才来满足发展完备的产业市场需求。

1.3同类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已经有多所技工院校开设首饰设计与制作专业,但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较为传统,专业定位不清晰,课程体系不够完善,造成了技能结构单一的人才培养现状,各层级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无法适应产业的需求。在人才供需关系方面,片面追求扩大生源,忽视了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导致企业对学生的接受程度并不高[1]。现有的单一制作型人才无法满足首饰设计与制作行业发展转型的需求,企业对有创意、通设计、精制作、懂管理、擅营销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求贤若渴。

2“三特色”引领下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北京工美技校首饰设计与制作专业启动课程改革,探索出以“世赛特色、传统特色、教法特色”为引领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对接世界技能大赛,将世赛标准、岗位要素与人才培养要素进行系统性对标转化;突出工艺美术特色,创新设计融入国潮文化,融入燕京八绝元素;采用项目导向法教学,总结提炼特色教学法,在技能人才结构优化、专业转型发展、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发挥着示范作用。借助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珠宝首饰特色高水平骨干专业群建设等重点项目和课题研究,确定了首饰设计与制作技能人才岗位能力要求和技工能力成长路径,进一步完善“三特色”引领下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2,3]。

2.1世赛特色—对接世界技能大赛

以世赛为引领,以学校和企业为主体,以竞赛选手训练和企业人才培养为抓手,核心聚焦服务高端就业,融合竞赛、企业优质资源,创新成长路径、培养体系、评价方式,形成多方共育技能人才的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北京工美技校作为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在选拔集训、课程体系和评价模式等方面对接世赛标准,承担北京赛区选拔赛、决赛及国家队的集训任务,同时定期举办国际交流赛。集训基地对标国际标准进行建设,设备设施先进,管理机制及相关配套完善,为专业学生提供较好的实训环境,同时也为国家集训队培养选手。为强化学生首饰设计与制作专业技能,积极探索以大赛为载体的实践育人方式,通过组织参加市级、部级技能大赛及世界技能大赛,激发学生潜在动能,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技能大赛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的提升,更是综合素养的升华,尤其是语言能力、工作习惯、抗压能力、沟通技巧等技工素养的整体提升。

2.2传统特色—坚持工艺美术特色

“燕京八绝”是北京市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代表,目前均已被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首饰设计与制作专业中坚持工艺美术特色,就是要探索实践现代珠宝专业与传统工艺美术专业的融合。“燕京八绝”技艺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载体,在珠宝首饰设计制作类课程中加入具有北京工艺美术特色的花丝镶嵌、玉雕、雕漆、景泰蓝等技法,可使学生在掌握现代首饰设计与制作的同时注重传承非遗技艺和文化。首饰设计与制作专业培养的人才面向珠宝行业整体产业链各个环节,是珠宝行业人才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坚持工艺美术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现代首饰设计与制作专业和传统工艺美术专业的融合发展,做到专业相互促进与补充。

2.3教法特色—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项目导向教学

首饰设计与制作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借助手中的画笔或者工具绘制及制作出珠宝首饰作品,有其特有的探索性与发散性。这个过程是由创意思维转化为二维图像,再由二维图像向三维实物转化的过程,在整个实物化流程中学生参与度高、实践性强[4]。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寻求掌握规范技法与发散创意的最佳结合。如图1所示,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总结提炼出竖井式与盾构式教学法,开展项目导向教学,并启动一体化课程应用试点工作,努力将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提升到新的水平。依托行业企业一线专家、校内外工艺美术大师以及一线专业教师,综合考虑竖井式与盾构式教学法特点及适用课程,调整优化课程体系设置,面向中级工到技师技能水平新增课程关卡挑战图,确定了典型工作项目,转化形成一体化课程,并开发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标准、学习任务、学习资源等。

3“三特色”引领下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技工院校能够更加紧密地对接企业生产一线,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在学生技能培养方面有着突出优势,因此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应敢于创新与突破,结合属地特色,发挥优势,培养出真正能够胜任行业企业工作的技能人才。

3.1创新特色教法,运用竖井式与盾构式教学法

3.1.1竖井式教学法竖井式教学法是指在实训教学或项目任务制作基础阶段,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纵向渐进知识点的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竖井式教学法并非垂直等口径向下,而是呈宽口径逐步收紧的“倒三角”形状。此阶段,教师主要通过竖井式教学法三梯次进行深入教学。第一梯次是培养专业兴趣。教师通过向学生普及首饰设计与制作专业学习内容及就业前景、参观作品展或聆听首饰设计师讲座、进行虚拟现实首饰佩戴游戏等,不断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并将学生宽泛的兴趣点集中到技能制作方面。第二梯次是技能点层层攻克。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并设计、绘制课程关卡挑战图,每一项技能点有相应得分,通过所有关卡视为挑战成功。例如,在《首饰金工基础实训》课程中,共设置4项关卡,分别为图形锯锼、金属表面修整、焊接成型、后期处理,每个关卡分值为25分,获得分值高于20分视为挑战成功,通过当前关卡后才能进入下一关卡挑战,每一关卡挑战成功后学生均可获得银料和配石用于后期创作;在《首饰雕蜡制作》课程中,共设置5项关卡,分别为工具的使用、基础型制作、堆蜡制作、表面处理、综合创意制作,每个关卡分值为20分,获得分值高于15分视为挑战成功,挑战成功的学生可以解锁新工具及获得相应材料或展示道具。第三梯次是模拟市场验证。依托学校的期末作品展及珠宝文化节跳蚤市场进行作品展销,通过模拟市场验证教学成果,学生作品在校的售卖情况间接反映出市场认可度。通过竖井式教学法的运用,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扎实掌握技能要点,每一项技能都能达到行业标准,为之后的综合能力提升做好铺垫。3.1.2盾构式教学法盾构式教学法是指在掌握实训教学或项目任务理论知识及实操要点后,由学生进行横向探索及发散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处于主导地位。盾构式教学法并非横向等口径贯通,而是由窄到宽逐步横向发散。在学生掌握实操技法及基本理论知识后,需要进一步拓宽知识面,结合其他工艺进行设计制作。首饰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设置坚持工艺美术特色,综合运用盾构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开设《花丝镶嵌首饰设计》《雕漆首饰创作》《景泰蓝技法》等课程,使学生在掌握首饰设计与制作基本技法的同时,能够结合传统工艺美术技法进行创新制作[5,6]。如图2所示,在《花丝镶嵌首饰设计》课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技法的同时结合地域特色及现代元素设计制作作品,紧跟时事,融入冬奥元素,用花丝镶嵌工艺诠释现代冰雪运动。如图3所示,在《雕漆首饰创作》课程中,学生结合传统雕漆制作技法进行创新设计,将花纹锦纹漆片作为“主石”进行镶嵌并结合简约流线金属造型,设计制作出雕漆创意首饰,作品具有前瞻性与可量化性。通过坚持与传统工艺美术相结合,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突显非遗色彩,在技法跨界融合的同时,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

3.2创新评价模式,创建赛企校多元评价体系

将世赛技术标准与企业技工素养关键指标对标,融入珠宝设计制作人才培养过程,从课程体系、考核规范、师资配备、资源建设中共同发力,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人才培养,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改变用人难的现状。多元评价体系的开发与应用,将世赛技能标准与行业企业标准共同联动,深入交叉,相互融合。以世赛技能标准中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为主线,参考世赛细致严谨的评价要素,与行业企业标准进行结合,将行业企业标准分为四个层级,分别为“不符合行业标准”“基本达到企业标准”“达到企业标准”和“高于行业标准”,对应分值0、1、2、3,从而实现对行业企业主观评价标准的量化。经专业教师反复推敲、审核、试行,这一量化标准已应用于贵金属加工相关一体化课程中,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严格要求课程中的评价考核。利用多元评价体系专业系统的评价标准要求,解决了课程评价模式单一,评价过程不严谨,评价结果可信度低等问题,达到以评价严要求、以评价促能力、以评价提水准的目的,进而提升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与技工素养,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3创新产教融合,大师工作室引领

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首饰设计与制作专业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开展深度合作。大师及其工作室的技师介入教学,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实践。如图4所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赵春明进入课堂指导实训教学,对接世赛,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授课。学生在校期间与技师学习传统经验,与大师交流现代思想。创建“技师+学生”互动线上交流平台,技师在平台上交流话题和首饰设计任务,学生参与话题互动,随时提交设计稿,并支持多人在线修改;对于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大师将进行专题讲解。在提升学生整体技艺的同时,也为广大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参加实践、提高实操技法提供了条件和机会。教师在日常教学的同时就可以接触到企业一线行情与生产情况,从而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3.4创新校企联合,营造企业生产环境

首饰设计与制作专业应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针,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在实施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重在扩大校企合作的内涵,在诚信、互惠的基础上,力求做到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大纲,创设教学环境和条件,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与权利,组织实施实习实训教学。同时,学校与企业共建师资队伍,每年选送部分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实习,提高实践能力。在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教学的过程中,由企业派专业人员参与教学指导,使学生掌握各岗位的操作技能。学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双方进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形成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共享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实现设备、实训、师资等资源共享。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在校期间便开始接触企业订单,在实习阶段学校定期分批次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实习[7]。学生从进入专业学习开始便逐步接触企业生产案例,拉近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健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为企业后续培养实习生节约多项成本。3.5创新就业孵化,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逐渐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创新性人才成为时代所需。技工院校在实训基地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进一步优化创业帮扶平台,发挥技工教育资源优势[8]。实训基地建立孵化基地准入标准,对能够进入创业孵化基地的优秀毕业生在场地支持、技术指导和宣传推广等各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激发学生自主创业热情。实训基地内有首饰制作大师工作室、珠宝设计公司和大型首饰制作工厂等,能够为创业学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4结论

“世赛特色、传统特色、教法特色”引领下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运用,效果显著。以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为例,近两年专业毕业学生共计41人,其中从事本专业学生34人,具体分布为:首饰设计与制作公司12人,传统工艺美术公司13人,珠宝设计制作工作室4人,技能大师工作室3人,创业孵化基地2人,对口就业率达到83%,较两年前提高35%。通过对就业单位回访,企业对毕业学生满意率达92%。对首饰设计与制作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有助于提高技工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技工素质、文化素质和工艺美术素质,培养出“能设计、会制作、善工艺、承传统”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首饰设计与制作技能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霍凯杰 单位: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