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稻鳅共生田水稻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稻鳅共生田水稻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稻鳅共生养殖指在稻田中饲养泥鳅,构建复合型稻田管理模式。稻鳅共生田可实现绿色水稻生产,是一种新兴的水稻生产模式。近几年,荆州农业技术中心持续建设稻鳅共生示范基地,当地稻鳅种养规模不断扩大,经多年试验,水稻产量可达520kg/hm2,泥鳅养殖效益平均可达2800元/hm2,相比常规水稻种植增收达150%,肥料投入量降低30%,农药使用量降低40%,综合效益较高。

1地块及品种选择

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便捷、水质无污染、符合无公害标准的地块。稻田应具备保水性好、土壤肥沃、疏松等特点,最好是壤土及黏土。为了保证泥鳅正常生长,田块最好集中连片,形成一定的养殖规模,单个田块面积在3~5hm2为宜。为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可充分使用旧沟渠、沟塘、排水沟等资源。在泥鳅田中种植水稻,应结合市场需求、生长条件等,选择耐肥力强、适应性好、抗倒伏、抗病虫害性强的品种,最好是选择当地农业部门主推的稻鳅共生水稻品种。

2田间工程建设

2.1开挖围沟及田间沟

提前做好整地工作,稻田选地完毕后需要开挖围沟及田间沟,围沟最好为环形,沟上口宽为2.5m、下田宽为1.5m,沟深为0.5m。田中间部位开挖“十”字间沟,间沟宽1m、深0.3m,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10即可。

2.2田埂加固

挖环沟的土壤可以用于田埂加高、加固、加宽,并层层夯实田埂。田埂相比田面高30cm,顶部宽0.7m。加固田埂时,每层泥土都要夯实处理,避免出现渗水,造成田埂坍塌。还应预留出2m以上的机耕道,以便后期机械作业。

2.3防逃设施

为了避免泥鳅逃出稻田,可以使用塑料薄膜或石棉瓦等材料建造防逃设施,基部入土深度为0.2~0.3m,顶端高出埂面0.6m,相隔1.5m之后使用木桩及竹竿支撑固定,避免鼠类、蛇类等生物入侵。在稻田进水口及排水口部位用密集的铁丝网做成栏栅,避免敌害生物进入以及防止泥鳅逃出稻田。

2.4防鸟设施

对于鸟害较为严重的区域,应设置天网,在环沟及稻田四周相隔4~6m插一根竹竿,也可以使用热镀锌钢管、浇筑水泥柱,桩体高度为2.5~3m。待到放入泥鳅苗后,将防鸟网围上,避免大型鸟类侵袭。

3栽植技术

3.1培育壮秧

稻鳅共生稻田插秧时,要求秧苗强壮、返青快、无病虫害,最好是采用钵苗机或毯苗机插秧生产,秧池中禁止采用毒性较强的农药。移栽前1~2d,应施加出嫁肥,喷洒1次高效农药,做到壮秧带肥、带药下田。

3.2大田整地

在移栽秧苗前1~2周进行田间整地工作。整地应配合施加底肥,相比常规稻田底肥无需施加过多,通常使用腐熟农家肥500kg/hm2,配合使用45%复合肥35kg/hm2。整地时,将稻田表面耙平,施加生石灰消毒,用量为40kg/hm2。

3.3适时栽秧

在6月上旬开始播秧,严格控制插秧密度,不得过密或过疏,最好采用中小苗潜水宽行种植模式。中苗株距为13cm、行距为33cm,每个种植穴种植4~5株苗,种植密度控制为7万株/hm2;小苗株距为11cm、行距为30cm,每个种植穴种植4~5株苗,种植密度控制为8.5万株/hm2。适当增加沟边、田边密度量,尽可能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保证水稻种植产量。

4施肥技术

4.1高效施肥

施肥必须保证基肥量充足,后辅助追肥。肥料主选农家肥,辅助使用化肥,贯彻“频施少施”原则。稻鳅共生田养殖模式可构建一个循环生态系统,泥鳅可以将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底栖生物、杂草作为食物,泥鳅的排泄物又是天然肥料,可被稻苗吸收利用,因此可减少人工施肥量,控制生产成本。施基肥时,确保能够满足水稻生长需求即可。插秧2~3周后,施加腐熟农家肥500kg/hm2,复合肥35kg/hm2用作底肥,将肥料和土壤搅拌均匀保证肥力。

4.2追肥

在秧苗返青之后,根据水稻生长情况追肥1次以促进分蘖,追肥以尿素为主,施加量为7.5kg/hm2,在有效分蘖临界期前1个叶龄期,根据稻苗生长情况施加平衡肥,施加尿素量为2.5kg/hm2。在7~8月,可根据稻田秧苗生长情况适当追加1次促花肥,同时施加复合肥和尿素,复合肥用量为15kg/hm2,尿素施加量为5kg/hm2,不得采用高强化肥,如氨水、碳铵等,可能会造成泥鳅大批量死亡。

5灌溉

5.1保持水质

稻鳅共生田一定要保证水深,水层不得低于沟面。养殖泥鳅时应定期加入新水,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时段,适当加新水可以起到调节水温的作用,避免泥鳅缺氧或晒死。若稻田水质较差,可以投入适量的微生物制剂、水质改良剂来改善水质。

5.2控制水位

在移栽及分蘖阶段应控制水深,促进发根分蘖。在水稻孕育期可适当增加灌溉量以提高水深,水层高度在18cm左右即可,抽穗后干湿交替,保持水稻生长。

5.3晒田

为了保证泥鳅可以正常觅食,平时保持水深为5~10cm,搁田时采取短时间降水轻搁的方法,将水位降至露出田面即可,有助于空气进入土壤中,阳光直射土壤时可起到透气及杀菌作用,提升水稻根部活力。晒田之后应立即恢复水位,避免泥鳅密度过大影响正常生长。

6病虫草害防治

在绿色稻鳅共生田养殖模式中,应尽可能少施或不施加化学农药,若病虫草害严重时,也应分批使用高效低毒的防治药物,喷洒药物时适当加深水位,喷头朝上,避免直接喷洒到水面上。泥鳅有食草特性,无需喷洒除草剂。应以生态防治为主,辅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选择抗病虫害强的品种,通过降低氮肥量、合理搁田、中耕等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率。稻田可覆盖无纺布,阻隔虫害产卵,也可以设置杀虫灯、粘虫板等减少害虫数量。生物农药近些年价格持续走低,可以选择静冈霉素、苏云金杆菌、春雷霉素等药物进行无公害防治。综上所述,稻鳅共生田绿色生产模式可以同时实现水稻种植及泥鳅养殖,在提升稻田利用率的同时,降低了病虫害发病率及肥料施入量,综合效益较高。在多年实践研究中,稻鳅共生田生产模式优势愈加明显,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推动了当地水稻种植业的转型。

作者:曾华 单位: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大同湖管理区农技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