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工作现状及对策

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工作现状及对策

摘要学生党员参加社会实践做贡献、长才干、受教育,提升党性锻炼,历来也是我党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新时代背景下,通过本项目的调查研究,了解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工作和现状,深入揭示学生党员参加社会实践时间、活动类型、活动效果、评价机制等情况。基于调查结果,探索高校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工作的新思路和初步对策。

关键词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工作现状建议

1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工作现状及原因分析

本次调研以广东省内10所高校为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通过电子问卷的方式进行。共有321人提交了有效问卷,其中有男生74人,占23.05%,女生247人,张76.95%;专科占10.28%,本科占89.72%;大二36人,占总人数11.21%,大三139人,占总人数43.3%,大四143人,占总人数44.55%。参与调查的学生专业学科包括管理学、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哲学等12个学科。本次调研对象的分布较为科学合理,可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工作现状,使结论更具针对性和说服力。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学生党员参加社会实践的意愿强烈、目标较明确、组织形式多样和活动类型丰富。现阶段主要存在的不足在:(1)学生党员对社会实践认识有偏差,实践动力和成果需要进一步激发。有66.67%的学生党员认为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最大的问题是专业实践能力不足,有52.65%的学生党员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参加实践止于浅层,参加积极性低,服务意识薄弱。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不明显,出现“应学校要求,为学分参加”等不纯动机。实践后缺乏活动总结和反思,也是学生党员实践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虽然有242人,75.39%的学生党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感受是“很好,收获很大”,但是大部分的学生党员是都是通过周末或是课余时间参加10-30人团队的社会实践项目,“外出轻松体检生活”的懒散意识凸显,团队中“三个和尚没水喝”现象显而易见。大部分的学生党员参加社会实践都是“一次性”活动,活动总结,主要以团队的调查报告、活动记录、视频记录片和图片汇编为主,学生党员个人在活动中注重享受过程,忽略总结和反思,而导致了社会实践育人在培养教育学生党员社会实践的效果不佳。(2)社会实践运行机制不完善,实践育人功能和效果需要进一步优化。在学生党员社会实践中,有192人觉得具体的内容及形式缺乏创新性,占总人数的59.81%;有166人觉得宣传力度不够、吸引力不够,占总人数的51.71%。社会实践在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过程中以多种活动形式来呈现,社会实践工作制度逐渐“大众规范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党员的教育目标也与时俱进,发展要求也日趋严格,社会实践工作的“大众规范化”还未能凸显时代性。学生党员认为在社会实践中,时间安排不合理、实践活动质量差,党员教育效果不明显,运行机制指导体系不完善,后期评估体系不健全。一个实践项目的管理和运行是否科学有效,不仅会影响实践育人功能的发挥,也会不利于凝练社会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党员的成效。所以,新时代学生党员社会实践长效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和优化。(3)学生党员教育合力还未形成,社会实践支持系统需要进一步健全。社会实践活动的最大问题,有26.48%及以上的学生党员分别提及了专业指导系统不完善、资金支持不足、学校或是社会支持不足、实践基地数量不足等问题。目前,社会实践活动的牵头组织主要以学校为主,学生党员社会实践项目主要通过学生党员个体和学校系统下团学组织统筹,由学校指派学生党支部书记、团学指导老师、辅导员或是少部分科任老师担任团队指导老师,负责项目的开展和落实。社会企业单位和精英人士在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工作参与度不高,指导不多。在实践活动经费方面,主要经费来源于学校或学院经费,占总人数的88.79%。在社会实践育人工作中,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等还未能形成学生党员培养的最大合力。

2改进新时代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工作的建议

准备把握社会实践的时代特征,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价值,对教育培养学生党员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创新社会实践课程新方案,构建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新模式。基于培养学生党员的全过程,与时俱进地设计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实践内容和考核方式等内容,设置合理的社会实践课程,制定完善的社会实践培养方案,规范社会实践理论课程。以培养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为目标,以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为培养方式。以党的新思想新政策和红色文化为必修课主要内容,指导党员进行各项社会实践项目,培养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和党性素养,提升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和执行力。以团队建设、项目策划执行等方面为技能选修课,开设团队协作、项目策划、调研分析、人际交往、安全急救等方面选修课内容;以社会实践课程的规范化,保持学生党员参加实践活动的可持续性,推进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运行的常态化发展,构建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中实践活动育人的课程化模式。(2)探索社会实践工作新模式,收获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新成效。基于学生党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一次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探索实践项目化管理将是项目工作模式的新尝试。一方面,由学生党员组成项目组委会,从项目孵化、项目策划、项目分解、组织实施、总结考核和后期评估。一个完整社会实践项目的总体到细节,实时掌握情况,提升学生党员参加社会实践各环节的参与感、期待感和成就感,有效推进项目执行。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项目化管理的特点,建立扁平且高效的“矩阵型”项目运行结构。在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党员可以打破层级,充分发挥个人技能,各司其职,高效沟通和执行项目,在个人价值在团队中实现增值。学生党员从个人参与和团队建设中,逐渐成长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拓展自身发展的方向,促进团队建设。另外,强调社会实践项目中的总结考核和后期评估环节,鼓励学生党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计划—实践—总结—再计划—再实践—再总结”个人成长模型,通过考核评估,建立评估与激励机制,形成团队内个人间的良性竞争,激励学生党员争先创优,助力学生党员在社会实践收获个人成长和团队协作的新成效。(3)构筑四级联动育人新机制,开创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新局面。学生党员社会实践育人工作是培养学生的工作,也是永葆党员活力。构建先进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举措,是一项系统的育人工程。要构建“学生党员—学校—政府—社会”四级联动育人机制,多方协同教育培养学生党员,全面全力推进社会实践工作。在学生党员层面,提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思想认识,增强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党性的内动力,培养党员在参加社会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良好习惯。在学校层面,坚持“站位高、内容实、要求严、举措新”的工作原则,高度融合新时代新政策新思想新技术,为学生党员搭建社会实践活动的平台,配比高质量师资力量,增强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在政府和社会层面,主动承担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时代责任。政府、社会和学校应该紧密结合,建立“校政企”联合培养学生党员机制,为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创建基地、孵化项目,支持经费等方面提供机会,也为学生党员深入社会服务群众创造平台,构建强而有力的服务保障体系。真正实现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学校课堂和社会课堂对接,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对接,党员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相对接,全面提升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工作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实效性。新时代期待新作为,新青年肩扛新担当。只有改进学生党员社会实践的工作模式,创新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新机制,汇集多方教育力量,才能让学生党员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发展和成长成才,才能真正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育人功能和价值,才能推动高校党建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作者:黄玉亭 翁楚歆 单位:广州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