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疆清真食品工业振兴和发展思考

新疆清真食品工业振兴和发展思考

2013年底,国家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时,相继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从此“一带一路”成为中国的战略新构想,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目前,以“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之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伙伴关系”为己任的这一宏伟战略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和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11月底,由我国政府出资400亿美元而设立的投资项目———“丝路基金”宣告成立。2015年4月,由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任组长的“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随即,被外界喻为“顶层设计规划”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颁布,该规划圈定了重点涉及的18个省区,其中新疆被定为“一带一路”战略核心区之一。近两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牵头召集了几次专题研讨会,邀请一些国内外专家学者就“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地方规划方案听取建议。在此基础上,自治区确定了“把新疆打造成‘五个中心’(交通枢纽中心、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文化科技中心、医疗服务中心)的地方战略规划”。[1]我们认为,除了五个中心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新疆现有独特的资源、地缘和人文优势,瞄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所营造的庞大的清真食品消费市场(中亚、南亚、西亚),把新疆现有相对弱小的清真食品产业变成一个“航母级产业”,把新疆打造成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及周边经济走廊能产生较大影响力的“国际清真食品产业中心”。

一、发展清真食品工业对构造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多赢格局意义重大

清真食品,是指按食用清真食品民族的饮食习惯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的食品、副食品及调味品。[2]而在国际上清真食品被称为“穆斯林食品”,就是按照伊斯兰教的饮食习俗所做的穆斯林饮食,即符合伊斯兰教“HALAL”(哈俩里)①法规的饮食。清真食品工业主要包括清真食品加工业、清真食品制造业、清真饮料制造业等经济门类。我国的清真食品具有悠久的历史。清真饮食从唐代传入我国,经过长期的融合与发展,如今已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清真食品不仅是穆斯林群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还以其富有特色的饮食文化内涵,深受非穆斯林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全世界穆斯林人口已超过世界人口的28%,约有20亿消费者,清真食品现在的市场总值超过了6500亿美元(世界清真论坛2011年的统计)的规模,约占全球食品行业的17%。[3]新疆是我国最大的穆斯林人口聚居地,占全国穆斯林人口的近六成,达1100万人(2010年),是全国最大的清真食品消费地区,且周边还拥有占世界四分之一(约5亿人)的穆斯林消费群体②。所以,若乘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东风,振兴和发展清真食品工业,可获得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多重效应。

(一)助推新疆的资源、地缘和人文优势迅速向经济优势转化

新疆是我国主要的农牧产品生产基地之一。新疆独有的地理和气候环境造就了其农牧产品种类繁多、产量巨大的特点。2014年新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新疆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44.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8%,其中,农业增长7.2%,畜牧业增长5.7%,渔业增长5.7%。此外,新疆的特色林果植物面积近2000万亩,果品资源十分丰富,拥有“瓜果之乡”的美誉。新疆又是我国第二大牧区(仅次于内蒙古),牛羊等家畜基本都是在天然牧场放牧,牛羊肉的品质独特、肉味鲜美,是高质量、高品质的绿色安全食品。新疆是典型绿洲农业地区,污染相对较少,大部分区域的土壤环境、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符合有机绿色产品生产条件。截止2014年底,新疆已建成59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总面积达823.6万亩。此外,新疆位于亚欧大陆核心地带,与8个国家接壤,是我国面积最大、交界邻国最多的省区,而且这些邻国和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乌兹别克等10个少数民族有着相同或相近的语言、风俗习惯及文化背景,与中亚、南亚各国开展经贸合作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和人文优势。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一些跨境运输通道将进一步畅通,近5亿消费群体对清真食品即将展现“大胃口”。况且,新疆与周边国家市场具有市场距离短、物流成本(含保鲜成本)低等许多便利条件。发展清真食品,新疆拥有无可比拟的比较优势。在国民经济行业门类中,食品工业是与农牧业的产业关联度最为密切的行业,是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重要环节,它在实现一个地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和农(牧)民增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疆若能瞄准就近庞大的国际清真消费市场,积极发展清真食品工业,必将能把自身的资源、地缘和人文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二)有效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劳动人口实现稳定就业,提高农牧民收入

当前,增加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就业已成为中央决策层最为关注的“头等大事”。在2014年5月召开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中央领导再次作出“以增加就业为重点,就地就近就业,加快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指示。在国民经济产业门类中,食品工业又是吸纳劳动力较多的一个工业门类,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由于食品工业在选址上一般接近原材料产地,因此食品工业的发展也能够带动就近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地区发展。它不仅能促使传统农牧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还能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和产品附加值,增加农牧民收入。当前,“新疆现有清真食品生产企业因少数民族员工比例较高,成为少数民族‘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吸纳少数民族就业的重要基地”。[4]以1995年成立的清真食品加工民营企业———新疆阿尔曼实业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现有的1000余名在册职工中近80%是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的员工,公司还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带动了15000余户农牧民,此外,该公司现有的680多家阿尔曼超市加盟店解决了几万人的就业问题。由此可见,新疆清真食品工业的大发展,必将使当地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群众成为最大的受益群体。

(三)有利于解决农牧产品“卖难”问题

长期以来,“增产不增收”一直在困扰新疆农牧业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后,新疆的农牧业连年丰收,但由于流通渠道不畅,农牧产品滞销问题越来越突出。每年秋季由国家商务部牵头,动员对口援疆18个省市帮助解决新疆农牧产品滞销问题的报道经常成为固定的媒体新闻。继2010年自治区政府宣布“为破解农产品‘卖难’困境,投资4亿元,升级改造覆盖天山南北的农贸市场”之后,面对2014年出现的10万吨至50万吨农牧产品滞销的问题,新疆商务厅又首次了《新疆农产品卖难应急处置方案》,其“卖难”问题的严重性可见一斑。此外,由于新疆的农牧产品加工能力弱,无法提升农牧产品附加值的情况较为突出。农牧产品并非都是最终产品,有一半以上要通过再加工,来实现其最终消费的效用。可见,食品工业是结合农工商为一体的产业,是农牧产品产销的延伸,是农牧产品实现其价值的重要环节。可以肯定,若新疆清真食品工业得到充分的发展,可以迅速扩大农牧产品的市场需求,这不仅能有效缓解当地农牧产品“卖难”问题,而且能提升初级农牧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达到农牧业生产发展与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的统一,带来社会经济方面的多重效应。

二、新疆清真食品工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新疆虽然占尽发展清真食品工业的“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但目前存在的困难、问题也不少。

(一)企业规模小,实力弱

由于在相关的调查统计中,清真食品工业未被单独统计,故在新疆经济统计年鉴中无法获得其准确产值数据,因而无法对其整体产业规模和竞争力进行专业分析,但从新疆清真食品企业的相关资料中我们发现,目前新疆清真食品生产企业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还处于较低的发展层次,绝大多数属于中小微企业之列,小微企业偏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委(宗教局)的一份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新疆共有259家民族特需品定点生产企业,其中在册的清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只有175家,而且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龙头企业更是屈指可数。在新疆最新100强企业中,仅有1家清真食品企业(康尤美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在新疆39家上市公司(其中A股上市公司37家,H股2家)中没有一家清真食品企业,在201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也找不到新疆食品企业的踪迹。目前,新疆多数清真食品企业的生产仍停留在以原料初加工和传统加工水平上。落后的生产工艺,导致企业不能进行精细加工,产品的经济附加值不高,利润空间狭小,竞争实力弱。

(二)企业地域分布不均衡

新疆现有清真食品生产企业的地域分布处于分散和不均衡状态。在175家清真食品生产企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地区,特别是天山北坡的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最为集中,占总数的3成还多。虽然南疆地区穆斯林人口最为集中(约占全疆1100多万穆斯林人口的近80%),但其区域内清真食品企业则发展较为缓慢,如阿克苏、喀什、和田等地的清真食品生产企业累计仅有20余家[5]。这与南疆各地州长期只注重发展石油化工和煤电煤化工等重工产业,而忽视发展能够带动当地农牧业生产的食品工业,政府缺乏因地制宜的长产业发展规划,对轻工产业投入不足,投资环境(包括软环境)差、工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相对滞69后等问题,是分不开的。

(三)融资渠道单一,贷款难问题较为突出

新疆目前仍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缺乏多元化多渠道的筹资方式,疆内本地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受此掣肘较多。目前,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着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新疆也不例外。目前新疆的大多数清真食品企业仍属中小型民营企业或小微企业,故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担保中仍存在明显的信贷歧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新疆大多数清真食品企业的资金来源单一,融资渠道狭窄,主要依靠内部融资(即将自己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过程),而外部融资(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使之转化为投资的过程)相对较少,而且在外部融资中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相对匮乏,其间接融资方式也主要局限在小额的商业银行贷款。况且,企业在办理贷款过程中,银行要求的抵押担保较多,信用担保较少。究其原因,目前疆内清真食品企业大部分是中小型家族企业,未能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其资本结构的单一性、封闭性的特点较为突出。企业80%-90%的股权由企业创办人或家族的一些亲戚控制。企业产权结构的单一性和封闭性使得现有清真食品企业主要依靠企业自筹资金或靠有限的银行贷款来获得发展,企业主们普遍缺乏对外部融资,尤其对上市融资重要性的认识。另外,政府也缺乏针对疆内清真食品企业的上市融资服务平台和相关鼓励政策。总之,融资渠道的单一性使得新疆很多清真食品企业止步不前,安于现状,无从考虑扩大规模和对外拓展的问题。

(四)清真食品标志与国际市场不对接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清真食品生产、加工贸易突飞猛进。目前,世界上所有伊斯兰国家都实施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①(1997)发表的清真准则,其中包括清真屠宰、清真食品、清真化妆品和清真可用物品的标准。当前,马来西亚清真产业促进署(HDC)制定的有关清真食品及用品的认证标准得到了世界穆斯林普遍认可,其制定的《清真食品生产、配制、加工和储存的一般准则》具有世界公认的权威性,由其颁发的HALAL认识标志全球通行。2013年3月,宁夏、甘肃、青海、陕西、云南5省区,共同颁布实施了5省区清真食品认证联盟标准———《清真食品认证通则》,并集体签署了《清真食品认证联盟标准合作备忘录》。然而,新疆作为国内最大的清真食品消费市场,未能加入上述认证通则,也没有签署相关备忘录。新疆本土生产的清真食品还不准使用国际通用的哈俩里(HALAL)标识,从而得不到多数伊斯兰国家市场的进口许可。2013年4月举办的“中国(青海)国际清真食品及用品展览会”上,由于新疆生产的清真食品外包装上没有国际通用的标志,未能获得在展览会主展区进行展览的许可。

(五)清真食品企业品牌意识差,缺乏驰名品牌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消费者较为熟知的清真食品品牌均是内蒙古和宁夏的产品品牌。如“伊利”、“草原兴发”、“夏进”等等。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这两个自治区发展清真食品起步早,决策部门有战略眼光;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清真食品品牌打造过程中突出品牌文化、品牌意识。而且,在延长产业链上也能进一步做文章,如被称为中国清真牛肉第一品牌的内蒙古“科尔沁牛业”,从种植、养殖,到屠宰、加工、物流与营销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闭合生产,产品销往世界30多个国家。然而,新疆的清真食品企业由于普遍存在产品营销观念陈旧、缺乏自创品牌意识,许多很有潜力的特色清真食品消费局限于新疆内部市场且难以提高市场份额,不少区域性品牌未能成长为全国性品牌。与之成鲜明对照的是,目前一家土耳其跨国食品集团———ULKER(优客)的几种清真食品(巧克力、饼干、咖啡、糖果、果汁饮料等)品牌却成为目前新疆市场上各少数民族老少皆知的清真休闲食品品牌。

(六)清真食品市场存在一些混乱状况,市场监管不够得力

目前,新疆清真食品市场秩序相对较乱,假冒“清真”标识的问题尤为突出。一些企业主错误地理解清真食品的概念,甚至以为只要是牛羊肉,就是清真食品,缺乏对清真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的严格管理;一些企业因受物质利益驱使,在没有清真食品合法经营资质的情况下,在其产品包装上随意使用“清真”标识,甚至存在一些清真食品企业由非穆斯林人员经营的问题。这些将严重损害新疆清真食品的口碑和外界认可度。我们认为,市场混乱主要是监管的问题。不难发现,在新疆清真食品市场监管方面缺乏强有力的立法依据,对疆内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和市场监管中缺乏有执法权的工商、公安等部门的参与。虽然,自治区政府在2005年起颁布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清真食品管理条例》(下称《条例》),但与宁夏、青海等兄弟省份的有关条例内容相比存在较大的欠缺。比如,新疆的《条例》中对清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法人的资质,以及企业员工中具有清真饮食习俗之职工比例等没有明确的限制性规定,而这是取得国际清真食品认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三、振兴和发展新疆清真食品工业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从政府层面来讲,要充分认识发展清真食品工业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所能带来的多重效应及广阔的发展前景,乘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之东风,力争让清真食品业成为新疆的“航母”级产业,并把它纳入目前正在拟定的相关建设规划之内,在财税、投资、立项、融资等方面出台特殊支持和鼓励措施。鉴于清真食品工业对助推少数民族人口就业及提高农牧民增收方面的特殊作用,可以考虑在南疆喀什、和田等地将其纳入对口援疆生产性项目规划中。建议新疆决策层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所拟定的打造“五个中心”(交通枢纽中心、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文化科技中心、医疗服务中心)为内容的地方规划改成“六个中心”,增加“国际清真食品产业中心”的内容,出台具体的产业政策,给予应有的产业地位,进行引导和扶持。

(二)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

龙头骨干企业是指规模较大、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产品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企业。龙头骨干企业不仅能带动新疆清真食品工业的产业化发展,还能延长产业链,增强整个行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辐射和扩散功能。我们认为,培育清真食品龙头骨干企业先由专门机构加以引导和规划。政府要鼓励和支持一些实力相对较强的清真食品企业率先上市融资,使生产要素向这些企业集中。可以考虑在穆斯林人口较为集中的南疆三地州(喀什、和田、克州)进行区域规划,集中力量重点扶持。要凭借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辐射带动效应,逐步建立大中小微企业的协同发展机制。

(三)加强新疆清真食品认证制度建设

当前,清真食品的国际市场需求庞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有了好的产品,如果没有达到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清真食品通用标准也无法让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得不到外界认可。新疆清真食品的认证标准不仅要符合国内清真食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还有待于与国际上通用的清真食品认证标准接轨。为此,新疆应尽快实施上述西部5省区的清真食品认证联盟标准———《清真食品认证通则》,推进清真食品标准化建设;尽快申请建立“新疆清真食品国际认证中心”,实现新疆和诸多伊斯兰国家清真认证的互认,为新疆清真食品顺利出口到世界伊斯兰国家市场铺平道路。

(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品牌产品的支撑。打造一个驰名品牌,对于企业自身的成长和带动行业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个好品牌是企业发展的旗帜,是无形的资本,培育一个好品牌,是企业实现行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一个驰名品牌,其核心价值的辐射强度绝不亚于一个龙头骨干企业的聚集效应。好的品牌不仅可以使生产经营企业树起良好形象,还可以提升整个地区清真食品产业的知名度,进而可以增强整个清真食品行业的关注度和认可度。实施品牌战略,就是要积极引导新疆清真食品企业根据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变化,科学地制定和实施品牌战略,强化品牌意识,创造具有较高竞争优势和特色的高品质产品,打造品牌知名度,提升企业竞争力;要积极引导和支持现有各种弱小品牌整合于名牌,形成整体优势。

(五)加强对清真食品市场的规范管理

清真食品市场的规范管理具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它不仅关系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落实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问题,而且还关系到与伊斯兰国家的国际贸易中能否获得市场准入的问题,有其重要性、必要性和严肃性。因此,借鉴国内外经验,改变新疆目前对清真食品市场监管工作软弱无力的现状是刻不容缓的。首先,修改和完善当前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清真食品管理条例》,其中要明确工商、公安、质检等有执法权限的部门在市场监管工作中的相关职责;严格登记注册条件,把好市场准入关,明确规定清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法人及主要管理人员的相关资质。其次,加强动态监管,规范经营管理,尽快改变假清真、冒用清真标识违法经营的局面,在全疆范围内进行一次专项治理。再次,建立由消费者、行业协会和新闻媒体共同参与的社会监督机制,进而实现对行政执法主体单位行使权力和实施管理行为的监督。

四、结语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开启使得丝绸之路核心区———新疆的清真食品工业具有无限的商机与挖掘潜力;清真食品工业不仅能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尤其是南疆地区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而且在有效推动少数民族人口稳定就业、解决农牧产品“卖难”以及提高农牧民收入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疆清真食品工业的发展必将使新疆各少数民族成为最大的受益群体,只要地方政府充分认识和把握清真食品工业可能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顶层设计,特事特办”,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使清真食品工业成为新疆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宏图和战略路径,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新疆清真食品工业的未来就会具有不可估量的前景。

作者:阿不都艾尼 李曦辉 单位:中央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