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原发性高血压社区管理论文

原发性高血压社区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选择我院确诊的PH患者311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156例,男80例,女76例,年龄(50.85±2.53)岁,对照组155例,男78例,女77例,年龄(51.15±2.81)岁。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压水平等情况相近,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建立健康档案、口服降压药物等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同时给予强化社区管理。

①管理方法:医患之间实施一对一的管理模式,建立良好医患关系,采取培训、讲座、板报、健康教育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

②管理内容:患者的基本信息、危险因素、血压水平、随诊、健康教育、行为干预以及效果等。

③加强随访与管理:根据患者血压水平以及并发症等情况及时调整随诊间隔与治疗方案,轻度高血压每2个月、中度高血压每1个月、重度高血压每半个月随诊1次。管理1年后进行效果评价。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2]:舒张压降至正常水平且下降幅度在10mmHg以上或收缩压下降幅度在20mmHg以上为显效;舒张压降至正常水平但下降幅度在10mmHg以内或收缩压下降幅度10mmHg以上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则为无效。

②患者的血压水平。

③高血压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PH是一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是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由遗传和环境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美国高血压学会(ASH)提出高血压是由许多病因引起的、不断进展的一种心血管综合征,能改变心脏和血管功能、结构[3],最终导致器官的功能衰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其他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越来越高,严重影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2002年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高血压患病率为18.80%,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6.1%,心脑血管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40%以上,其中高血压是首位危险因素,每年300万心血管死亡中至少一半与高血压有关。PH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最大程度降低心血管死亡和病残的危险性[4]。循证医学证据[4-6]显示,通过降低血压可以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但是高血压患者具有不愿长期服药或不按医嘱服药的特点,导致整体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不佳[4,7]。而社区管理包括健康教育、生活行为干预、随访检测等内容,在控制血压方面已成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1]。社区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8]。社区管理加强了患者对健康的关注程度,同时参与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对自身的健康较为关心,更加主动或被动的接受高血压社区管理并选择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参加体育锻炼的生活方式[9],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识,将单纯性外源性药物治疗转变为内源性治疗能有效延缓病情发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4],能够有效提患者高血压知晓率、服药率及血压控制率[1]。高血压管理是指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至少每年进行4次的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都要详细询问病情,体格检查并给与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每年进行1次全面的健康检查[9]。而我们对确诊的PH患者,依据血压水平及并发症等情况给予了强化管理,轻度高血压每2个月、中度高血压每1个月、重度高血压每半个月随诊1次,并及时调整随诊间隔及治疗方案。强化管理更能够使患者得到综合周到的照顾,促使患者更快改善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治疗的自觉性和依从性,减少高脂血症、糖代谢异常以及肥胖等合并症,促使血压尽快达标。通过研究表明,强化社区管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卫民 林丽 单位:山东省阳信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