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地市党媒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报道实践

地市党媒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报道实践

【摘要】近年来,红河日报社强化责任担当,守正创新,上下联动,深度融合,全媒传播,全力宣传“两山”理论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报道全州践行“两山”理论的鲜活典型,讲好美丽蝶变的红河故事。

【关键词】党媒;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报道

“两山”理论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作为新闻媒体,必须以更高的要求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宣传报道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由于红河州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特别是南部地区和北部山区自然条件恶劣,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而越是贫困的地方,对自然资源的依存度越高。因此,在涉及生态环境保护题材的宣传报道上,如何挖掘和发现我州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因素,如何从我州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进行宣传报道,既是新闻媒体的难点,也是不得不面对的挑战。近年来,红河日报社肩负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切实按照省委“绿色生态靓州”要求,强化责任担当,守正创新,上下联动,深度融合,全媒传播,全力宣传“两山”理论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报道全州践行“两山”理论的鲜活典型,讲好美丽蝶变的红河故事,大力营造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讲述生态环境保护好故事

红河日报社把宣传报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舆论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重大主题的报道上,做到深度策划和全媒体矩阵式报道;在专题报道上,做到宣传路径创新突出;在综合报道上,重在持续不断,向全州人民展示了红河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让广大群众更有幸福感。重大主题强化全媒体报道。作为州委机关报,《红河日报》在综合分析历年来对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报道方面的经验和难点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的中心工作,选取重大主题,由社长、总编带队,组织专业队伍对全州13个县市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深入调查,进一步明确了红河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和难点,制定了宣传报道思路:“增强脚力、脑力、笔力、眼力,讲好生态环境保护故事,奏响生态文明建设强音,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同时,相继开设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多个专栏,以专题报道、典型报道、系列报道为主,消息、评论、现场短新闻、新闻图片、新闻专访等为辅,报纸、网站、两微一端、微视频、现场直播、慢直播、会议云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同步,全媒体宣传报道红河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措施、经验、成就,为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的红河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专题报道突出路径创新。红河州各族干部群众牢记2015年1月考察云南时的殷殷嘱托,按照省委、省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顶层设计变为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施工蓝图,全力推进“绿色生态靓州”建设。时隔四年,“绿色生态靓州”建设成果如何?2019年9月,红河日报社围绕“绿色生态靓州”建设主题进行全方位报道,于10月21日起连续在头版头条推出《扛起责任守护绿水青山,让天蓝地绿成为老百姓最平凡的幸福》等6篇系列报道。从2016年起,红河州在全州13个县市城市区规划建设11个森林公园和4个湿地公园。经过3年多的努力,15个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陆续建成并分批向公众免费开放。以“两园”建设为主的城市生态建设不但提升了城市颜值,更使以森林、湿地生态景观为主的绿色空间进一步拓展,让市民享受到了“生态融城”的生态福利与生态实惠,极大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2018年12月,《红河日报》以“红河州‘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巡礼”为主题,精心策划,组织记者对15个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进行采访报道,于2019年2月18日至3月2日,连续以2个通版4个整版的特刊形式,推出了60个专版,以独特的视角、深度的解读、精美的编排,向广大受众展示“两园”建设的成果。“两园”特刊的封面版以《红河日报》为报眉,两侧为一副面向社会征集后精挑细选出来的楹联,版心以新闻报道和“两园”的各种大场景横图和小视觉美图相融,封底版则一改往日惜版如金的惯例,只用一幅“两园”的航拍全景图进行铺陈,从而以长镜、远焦、特写、航拍等不同视觉,向读者呈现“两园”的建设成就。整个特刊大气磅礴、色彩考究、视觉流畅、文化浓郁、张弛有度,为读者在阅读新闻报道的同时,创造了一个欣赏、品味版面美感的造像空间,激发读者对家乡山水的情感,提升保护环境意识。综合报道重在持续不断。红河州南部山高谷深,陡坡纵横,虽然植被良好,但一旦植被遭到破坏,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北部山区则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植被稀疏,岩石裸露,雨水渗漏,生态环境遭破坏后极易造成地面开裂、塌陷。立足这一实际,红河州委、州政府坚持“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治污有效”工作思路,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积极探索实践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推动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对此,《红河日报》近年来通过开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专栏的形式,以系列报道、专题报道、调查报告等形式,采写了一大批因地制宜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的探索实践的稿件,如《凝聚合力共绘千年哈尼梯田崭新画卷》等,这些阶段性、不定期的报道,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州各族干部群众发扬愚公精神,践行“两山”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刊发后均获好评。

深度融合,上下联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日报社坚持以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办好媒体的基本遵循和行动纲领,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建成了报网微端栏屏等融合发展的全媒体矩阵,为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报道提供了强大的舆论引导平台支撑。在各项重大主题或专题报道中,红河日报社都高度重视应用全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报道,“绿色生态靓州”系列报道就是一个典型。鉴于这一系列报道不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红河日报社在策划时就确定全媒体同步。报纸刊发后,在全州广大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州委主要领导给予充分肯定。网站、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平台同时后,受到广大受众的关注、点赞和评论。同时,13个县市及部分州级部门网站、微信、微博、客户端也纷纷转载。据不完全统计,州市县媒体总浏览量超过360万人次。这组系列报道还受到州外权威媒体高度关注,“学习强国”将这6篇全部刊发,其中《云南红河: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梯田保护发展探索》在首页刊发;《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云南日报》的新媒体也刊发,其中,新华社客户端总浏览量达到74.45万人次;今日头条、澎湃新闻、腾讯、新浪、“一点资讯”、搜狐新闻、百度、掌上春城、云南文旅等新媒体以及微信朋友圈纷纷转发点赞,总浏览量超过280万人次。该系列报道还被中国报业协会列为“全国报业推动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工作”优秀新闻作品案例,并获得云南新闻奖报刊系列报道二等奖。“两园”特刊在《红河日报》连续刊发14期后,不但在全州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读者纷纷打电话到报社找报纸收藏,而且在报业同行中得到广泛好评。特刊报道结束后,由州委宣传部主办,红河日报社承办的“美丽红河•红河州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秀美河湖摄影作品展”于2019年3月在州博物馆开展,观展人数逾6000人次。事实证明,一篇篇新闻精品的问世,考验的是新闻工作者台前幕后的脚力、脑力、眼力、笔力,付出的汗水有多少,决定作品的含金量成色有多深。在日常宣传报道中,红河日报社并没有把生态环保作为一项常规报道,而是在每一篇(组)报道中都精心策划、构思创意、多媒传播、扩大声势,以正确的导向、开阔的思路、严密的逻辑、精彩的叙述,引发各方面关注和重视,从而凸显党媒应有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地市党媒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个旧市聚力高质量发展调查系列报道,反映的是一个资源枯竭型老工业城市,在新形势下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趟出一条高质量跨越发展之路。系列报道不但得到红河州、个旧市领导的高度赞扬,还荣获中国报业协会少数民族地区报业分会报纸好新闻二等奖、中国地市报新闻作品竞赛三等奖;蒙自市西北勒乡“石头缝里刨穷根”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主题虽是脱贫攻坚,讲述的却是蒙自市西北勒乡干部群众与遍布全乡79%的石头山作斗争,通过发展绿色产业,改善了生态环境,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动人故事。报道不但成为北部岩溶山区乡镇学习的样板,还获得中国城市党报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报业协会少数民族地区报业分会报纸好新闻二等奖。

转变作风、守正创新、全媒传播

发挥正确舆论导向,须不断强化守正创新,围绕中心工作,高站位策划布局。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一。党报要发挥正确舆论导向,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报道,必须不断强化守正创新,自觉提高站位,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主动作为、精心策划。新闻报道策划不仅要针对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媒体平台,从采访、写稿、编排、、反馈等各个环节周密安排、精心布局,还要从宏观着眼、微观着力,层层递进、持续跟进。在采访报道过程中,要结合采访实际,适时调整思路,扩充报道内容;在编排过程中,编辑部后方统筹,提前介入,及时指导记者有针对性地进程采访,把新闻做透;结合新媒体平台各自特点,编辑要制作图解、H5、短视频等,与主题报道前后贯穿、首尾相接、相辅相成。只有深入“走转改”,才能不断增强脚力、脑力、眼力、笔力。脚上沾有多少泥土,新闻就积淀多少真情;脚步行走多少路程,就丈量新闻多少厚度。无论是“绿色生态靓州”系列报道,还是“红河州‘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巡礼”特刊,抑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栏目推出的系列文章,每篇新闻都是记者用沾满泥土的双脚丈量出来的,散发着泥土气息,带着山野林草的露珠,凝聚着群众的朴素智慧,浸染着深厚的地方特色与生态文化,融入了记者的深度思考。一篇稿件,一路跋涉;一幅图片,一路挥汗;一组报道,一路思想碰撞。因为浸润了报社众多采编人员的汗水、泪水,集萃了报社干部职工的智慧,这一篇篇、一组组新闻报道,才能够获得众多的赞扬和荣誉,也让州委机关报这几个大字在受众心中始终占有分量。生动的故事需要用细节感动人、感染人、感化人。新闻传播和写作,就是一个写故事和讲故事的过程。《红河日报》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报道中,始终把讲故事作为创作稿件的第一要义,高度重视稿件的故事性,并力争把好故事讲好。在“绿色生态靓州”系列报道中,记者深谙讲故事之道,巧妙寻找“小切口”,从“小”切入,用小视角的“放大镜”来折射新闻报道背后的大主题,把故事讲得简洁、连贯,且富有感染力。在“红河州‘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巡礼”报道中,记者则善于从细节入手,通过对建设者和休闲游乐的群众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地向受众传递“两园”建设的成果。深度融合的全媒体矩阵是不断提升党媒“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有力支撑。媒体融合是时代所向,大势所趋。红河日报社顺应时代潮流,大力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打造了集报纸、网站、手机报、官方微信、官方微博、掌上红河客户端、阅报栏(屏)、今日头条号、抖音号、快手号等融合发展的全媒体矩阵,使报社在着手进行选题策划的时候,就从全媒体报道的角度制定方案,力争做到多媒体报道,全媒体传播,辐射老中青各层级受众,不留一片死角,以党媒的导向性、权威性,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树牢“两山”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建设步伐。2019年8月,红河日报社因此被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评为“全国党报媒体融合创新单位”。

作者:杨红伟 胡艳辉 单位: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