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媒介论文:中外大学生媒介教学比较分析

大学生媒介论文:中外大学生媒介教学比较分析

本文作者:林雅 林顺丽 岑升佳 黄伟东 单位:温州市九山学校 温州市瑞安马鞍山实验小学 宁波市慈溪横河中学 宁波市象山县墙头学校

中外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特色对比

“媒介素养”概念在面对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的差异时,发展出各不相同的“媒介素养”教育目标、理念与模式。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认为,媒介素养“是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加拿大安大略教育部认为,媒介素养“是学生理解和运用大众媒介方法,对大众媒介本质、媒介常用的技巧和手段以及这些技巧和手段所产生的效应的认知力和判断力”;与加拿大相似,澳大利亚的媒介素养教育核心思想也是以文本解读为中心的;英国的媒介教育则强调公民对媒介整体的理解。我国由于起步较晚,研究多是基于对国外著作翻译,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解读有综合之感,既包含了对大众媒介信息的使用,也涵盖了甄别媒介信息的能力。国内学者基本认为,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意在提高其媒介使用和甄别媒介信息的能力,使正确理解、积极有效地利用大众媒介信息和文化资源,从而更好地完善自我,参与社会生活,了解社会,认识世界。

中外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教育方法、模式对比

选择与使用怎样的教育方法或模式来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观点。英国的媒介教育专家莱恩•马斯特曼(LenMasterman)提出:媒介素养教育是一种牵涉整体的教学过程。理想的媒介教育意味着以最佳的配合整合学生与父母、媒介从业者及教师的双边关系。国外主要的教育模式设置媒介素养教育独立学科或者将其渗透到其它学科中;此外,家庭是孩子的第二个学校,“整合学生与父母”也是必要的教育联合模式,加拿大媒介素养教育模式正是采用独立学科与渗透其它学科和社会家庭相辅助的教学模式;再者,我们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因此不论是英国还是中国香港都提出了社会教育模式,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了解媒介、信息及媒介环境以及利用媒介来表达心声。而目前在国内,既没有规定将其纳入学科课程,也没有多少社会团体或机构与学校联合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国内研究者探讨后提出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其实基本上与英国的教育模式大相径庭。

中外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设置、内容体系对比

1989年英国教育部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正式教学体系中,到1997年,有将近2/3的学校开设进阶式媒介研究课程。美国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并非国家教育体系中的独立课程,其开发推广工作也主要由个别教师或民间组织来完成,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并不直接干预。台湾媒介素养教育及其研究起步大约与香港同时,“媒介素养”相关科目目前在政大、台大、世新等校开设,属选修科目。在国内,目前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高校已经开设“媒介素养”课程。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该校2004年9月在媒介与设计学院开设“传媒素养”课程,着重从媒介的特征,传媒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传媒信息的选择、理解能力、质疑、评估能力、创造制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系统讲授。虽然相关课程已相继在一些高校开展,部分教材中包含了一些相关媒介的知识和应用方法,但总体而言,还缺乏系统的教育和指导,大多数人对媒介的理性认识有所欠缺,受众的媒介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启示

媒介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因为这涉及到大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如何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以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竞争力,是摆在眼前的十分重要且迫切的任务。对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未来的发展,笔者有以下预想及建议:科学设计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群体,在生活、学习及娱乐方面对大众传媒的依赖度非常高。因此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不仅应包括媒介知识、应用技能,还应包含对媒介的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我们应充分利用高校的各种教育资源和基础,借鉴英国、台湾等地媒介素养课程开设情况,开发出符合我国大学生特点的媒介素养教育教材。借鉴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的成功经验,加强沟通与合作。西方发达国家媒介素养教育有8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因此我们十分有必要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加快发展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在这点上,笔者认为日本的媒介素养教育更值得我们借鉴,因为中日两国有着相似的文化认知背景以及潜在的合作空间。政府政策的支持是核心推动力量。英国媒介素养教育能有如此快速的发展,政府政策支持是一个重要因素。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大陆还是一个新领域,要加快发展,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有效认知和高度重视是基础,这样才能形成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媒介素养教育才能真正进去学校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