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国企股权投资投后管理及对策探究

国企股权投资投后管理及对策探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发展态势一片向好,股权投资市场也开始呈现出不断升温的现象。但是,经济新常态下受项目投资竞争日益加剧、退出渠道不断改变等因素影响,私募股权投资开始逐渐呈现强监管及难退出的态势。因此,各大投资机构减少投资风险、为投资效益提供保障、促进投资成功率提升的核心竞争力开始转向投后管理。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国企股权投资的投后管理及其对策,以期帮助国企提高投后管理效能。

关键词:国企股权;私募股权投资;投后管理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国企混改步伐,促使各大国有企业都开始积极投入改革队列中。而从一些国有企业改革实际情况来看,改革方式虽然是以股权投资为主,但选择此种方式的改革,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保障投后管理的有效性,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对此,本文以国有企业股权投资投后管理为出发点,先探讨了国企股权投资形式和投后管理内容,之后阐述了一些具体的实践要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投后管理的对策,以期为国有企业股权投资投后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二、股权投资形式和投后管理内容

国企股权改革过程,模式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从集团层面出发,引进外部资金,借此形成外部股东体系,从而促进集团在市场化导向下进行优化机制与体制改革,确保集团的战略重组目标逐步实现。第二种是以集团为出发点,通过下属专业化业务平台(子公司)的成立,有效引进外部资本,从而逐步形成集团和子公司的协同发展目标。同时,利用倒逼机制,促进子公司先行市场化,从而为集团层面经营机制、管控模式的改革奠定坚实基础。国企混改无论选择哪种改革模式,都应以自身制定的混改目标及战略要求等为主要参考依据。由于股权改革模式的不同,后续管理方面也会呈现出差异化现象,而在本文的研究中,阐述的投后管理是以第二种股权改革模式为主,原因在于第一种模式改革幅度较大,会引起多方高度关注,且在改革后也会提高重视程度,能够自觉地规范投后管理工作。而第二种改革模式与下属子公司相关,涉及范围较小,也极易出现投后管理被忽视的现象,加之该种股权改革后的投后管理与投资效益密切相关,因此必须要研究第二种改革模式下的投后管理。股权投后管理过程应立足以下几方面开展:即企业管理、增值服务、股权管理、资本运作。其中,企业管理、股权管理属于基础性的工作,增值服务、资本运作则是具备创新性的工作,也是提升国企价值的重要手段和关键途径。

三、投后管理的实践要点

第一,投前投后联动、增强投后管理专业化及精细化意识。因在当下投资机构的收入体系中,占比较大的就是基金管理费,而从项目退出收益来看,却并未占据较高的分成,考虑到此种情况,国企在做大规模的过程中,就要避免出现仅关注投出去而忽视项目质量的问题。同时,从项目投资前进行分析,筛选项目时应与投资机构平衡发展目标充分结合,并且要保障其具备较强的投后管理能力,避免盲目追求投资数量而导致投后管理压力加大的现象发生[1]。另外,对于投资人来说,在前期工作开展过程中,需在投资工作方面进行细化,使投后管理的基础不断夯实。比如,在签订投资协议时,需明确约定法人治理及关联交易、违约责任等内容。此外,在衔接投前投后的过程中,不应仅以资料传递为主,应对投资逻辑及商业模型交流方面予以重点关注,确保统一思想和观念。第二,国企要确定自身参与被投资企业管理的深度。首先,国企向企业投资的额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投资机构对企业投后管理深度、所需投入的时间,简单来说,就是在投入金额越多的情况下,就需要国企给予更多关注。其次,企业自身管理队伍水平较高且企业具备的管理团队十分优秀时,投资机构无须为企业内部管理投入过多的协助和辅助。而如果企业财务负责人及核心责任人等均为行业专家,此时投资机构也无需对企业的财务决策投入过多关注[2]。最后,投资机构提出建议时,被投资企业管理层接受该方面建议的意愿程度会影响到投后管理团队的投入精力,简单来说,企业管理层接受意见的意愿较为强烈,并且需要投资机构给予指导的情况下,就需要投资机构付出更多时间参与到投后管理。

四、国企股权投后管理现状

(一)投资目标不明确

在国企股权投资环节,国有集团一般会借助商业计划书及财务报告等方式方法,了解被投资公司价值,并明确企业自身的投资目的。然而,因缺少专属管理部门,在被投资公司成立的情况下,被投资公司仅会成为国有集团众多子公司中的一部分。同时,在国有集团下达对被投资公司的指标时,通常会忽视被投资公司原有的目标,也无法根据被投资公司实际情况来设置差异化指标,因此会产生偏离股权投资最初目标的现象。

(二)组织架构不合理

在国企股权改革环节,为了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一般都会保留控股权,甚至在投资初期,都是以绝对全资状态为主。而改革后的公司虽然仍是以国企性质为主,并且组织架构设置方面也是以母公司设置方式的延续为特征,但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续管理效率及运营效率。在国企控股下,公司董事长通常都是统一派任,并且一部分董事长都是非专职人员,难以在公司日常决策中参与。另外,在改革后设置内控制度时,公司的重大决策往往需要董事长或董事会审议通过。因此,一些重大决策事项往往需要经过烦琐、复杂流程,受这一因素影响,公司运用、管理效率的提升也会受到制约。

(三)投后管理方式单一

国有集团在向被投资公司指派对应兼职董事长时,或是董事会组建后,跟踪管理被投资公司的一些后续事件时,往往是通过获取公司财务报告,借此监控指标的完成情况。但是,财务报表仅能反映公司一段时间内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并不能及时且准确反映公司真实情况。因此,借助这种单一化管理方式获取信息时,不仅难以保障信息获取的全面性和时效性,也极易产生决策滞后的问题,从而阻碍被投资公司的发展。

(四)提供增值服务不足

国有集团(母公司)具备的资源十分丰富,而被投资公司在成立初期并不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难以全面了解整个市场发展情况。因此就需要国有集团(母公司)将一些成熟资源整合到被投资公司,并借助这样的资源整合方式,有效实现初期投资目标。然而,因为国有集团(母公司)通常都不会直接参与被投资公司的日常管理,所以难以及时、准确获取被投资公司在母公司所提供的增值服务需求,也就无法实现良好的资源整合,无法为被投资公司提供满足其实际需求的增值服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被投资管理运营和发展。

五、国有企业投后管理的改善对策

(一)构建专属部门,实现目标管理

当国有集团投资某公司的决策通过后,说明国有集团借助评估等一系列方式,已经证实投资目标可行,并且与集团投资要求相符。此时,为了能够实时跟踪投资目标的现实情况,就需要构建专属投资管理部门。而该部门具体构建过程,需要引进专门的投资管理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并在公司内部成立专门的投资管理小组,进而借助该部门对被投资企业开展目标管理。国有集团通过设立专属投资管理部门,管控被投资公司战略及财务等重点内容,以此促进被投资企业向着既定目标发展。而当被投资企业发展出现偏离目标的问题时,专属管理部门也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并且积极开展市场及内部调研等工作,了解目标偏离原因。另外,只有充分结合被投资公司现状,确定原既定目标是否需要调整,如此才能对被投资公司实现更好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3]。

(二)升级组织架构,提高管理效率

在组织架构升级过程中,国有集团应通过以董事会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使组织架构得到有效优化,确保管理效率切实提升。这一过程对于投资机构来说,需应用专职的非职工委派方式,借助该职工来代表董事会成员,由该职工参与到投资企业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中,之后充分结合董事会成员履职情况和薪酬,或者是利用部分被投资企业股权,充分调动董事会履职的能动性,从而达到激励效果。

(三)实现管理形式多样化

国有集团管理被投资企业的过程中,要借助多样化的管理形式。首先,国有集团与被投资企业之间的沟通应保持畅通无阻,只有基于沟通顺畅为出发点,才能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另外,国有集团除了通过委派董事会成员、定期获取被投资企业财务报表等方式来管理被投资企业,还应获取被投资企业运营分析及行业发展等报告,从而开展针对性的管理。其次,国有集团可以和被投资企业高管之间保持定期的视频会议交流,并以视频会议的形式下达指令进行管理,及时了解公司发展动向,制定后续决策[4]。最后,国有集团专属管理部门也可委派调研小组,借助此种管理方式深入被投资企业内部,保障调研的客观性、全面性,从而直接且全面地了解被投资企业经营状况,确保从更全面的角度来管理被投资企业。

(四)提供专业的资本运作

指导股权投资有两种模式,但不论是战略投资还是财务投资,其目的均是增加企业价值。而提供专业资本运作指导,是以国企股权投资第二种模式为主要指导内容,即集团选择借助下属子公司成立的方式,引入外部资本、通过外部资本介入这一方式来开展股权投资。因为被投资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过程,往往会更多倾向于能够解决企业当前所面临困难的投资机构,如企业存在缺少充足发展资金、技术不先进等问题,所以被投资企业通常会忽视母公司最初设立的目标[5]。因此,在提供专业资本运作指导时,就需要国有集团充分结合投资目标,积极参与被投资企业选择合作伙伴,并围绕各方面综合考虑实现投资目标的因素,帮助被投资企业找到合适的战略伙伴,从而有效实现资本增值目标。

六、结语

卓越的管理才能创造价值,而转移股权并不能有效创造价值。虽然说偶然的机会可能会产生高额投资收益,但是,要想实现持久的回报,必然需要以专业投后管理能力为依托。因此,我国国有企业应基于自身所处行业环境,积极借鉴一些成功投后管理经验,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稳步实现自身利润的增长,从而真正发挥投后管理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晓青,李蕴娜.国企股权投资投后管理及其对策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4):3.

[2]吕志岭.国有企业股权投资风险管理策略分析[J].市场周刊,2020,33(11):12-13.

[3]李培旭,蒋婷婷.从新三板精选层改革看国资股权投资的投后管理优化[J].科技与金融,2021(5):77-84.

[4]樊海琴.企业股权投资风险及其管控措施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7):41.

[5]侯曼华.国企股权投资管理现状及其措施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1):38-39.

作者:沈阿眉 单位:厦门市翔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