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舞蹈教学问题研究

大学舞蹈教学问题研究

一、大学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按照前人研究及本文分析,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舞蹈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包括舞蹈教学在普通高等院校中并未真正普及,并未真正融入高校所设立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去,大部分高校通过建立和培植学生舞蹈团体或者以选修课程的形式开展舞蹈活动或提供舞蹈教育服务,在部分经济发展较慢的二、三线城市中的大学通常更加重视主干课程而忽略舞蹈课程的发展。舞蹈教育在高校中发展尚未成熟,原因具体如下:

1.重视程度不够

舞蹈教育在高校中扎根并繁荣发展需要有好的土壤滋养,首先要有足够的重视。当前,舞蹈作为普及型的教育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高校传统的教育思想倾向于突出主干学科和特色学科的建设,因而对舞蹈教育软硬件设施建设缺乏动力,对学生参加舞蹈课程缺乏动力引导。对于大学生而言,一来缺乏学校正确的引导,二来自身并未意识到舞蹈教育对于情操陶冶、艺术素养养成的作用,认为舞蹈教育只针对一些艺术专业的学生开设,对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可有可无。从这方面比较,美国相对我国而言,开展全民舞蹈教育要早一些,美国国内已基本形成了大学生普遍具有舞蹈技能功底,广泛而热烈的舞蹈交流氛围。在美国高等艺术教育普及的漫长过程中,舞蹈教育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成为美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形成了广覆盖、多交叉的严密体系。结合西方先进国家的经验,重视舞蹈教育等基础课程,加之设置多学科融合的培养,可以使大学生不仅拥有优秀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还能增加许多综合性知识,对其培养浓厚的艺术素养及内在品性、提高创新精神、快速融入社会都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2.舞蹈教育体系未成熟,教学方法过于呆板

虽然国家层面已经规定了各项课程的性质,但大部分普通高校并未能进一步建立起适合本校的舞蹈课程选修学分制度,高校通常只是将舞蹈纳入大艺术类选修课程,设立学分,进行教学计划的制订,类同于其他学科。加之当前大部分高校舞蹈教学仍然沿用几年甚至十几年前的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等先进教学方法尚没有很好地运用到舞蹈教学中,学生往往感觉到被动接受而无法发挥主观创造力,甚至湮灭了热情和理想。

3.舞蹈教学师资力量建设不够

目前,大部分普通高校舞蹈师资力量都很薄弱,尤其是科班出身教师的缺乏。很多高校只能依靠相近专业教师经过简单培训后上岗顶替。师资力量不够也成了限制很多高校普及开展舞蹈教育的硬伤,如何有效引进专业的舞蹈教师(既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舞蹈表演经验或扎实功底),并持续对其进行培训培养,为其提供参观学习、交流提高的机会应该受到足够重视。

二、如何有效解决大学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1.加强舞蹈教育的重视力度

为充分发挥舞蹈教育在引导大学生艺术素养、内在品性养成方面的重要作用,高校应该进一步提高认识,重视舞蹈教育的巨大作用,努力建立起适应本校特点的舞蹈教育体系,积极扶持舞蹈学生社团,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广泛宣传,以推动舞蹈学习氛围的形成。

2.选择合适的教材,因材施教

在国家层面已经有许多推荐的舞蹈教程,高校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艺术专业、舞蹈专业应该和其他专业有意识区分开来),形成完备的校级舞蹈教程体系。在框定教材的基础上,高校应该努力拓宽舞蹈技能或者知识的载体,如除了课本,也可以是网络下载的视频软件等等。如何因材施教一直是大学教育的重点课题之一。舞蹈教育因为针对对象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对于广大的普通大学生,应该强调以基本的舞蹈技能、初步的艺术品位为出发点;对于舞蹈专业学生而言,如此浅尝辄止就不太合适,这时候就有必要进行针对性教学,激发其潜在的艺术表现力和想象力。无论哪种类型的施教对象,都应该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原则,使之逐步感受到舞蹈艺术的美丽。在舞蹈技能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增加理论和实例鉴赏的内容。学生在舞蹈教学中的进步除了呆板的基本技能学习外,还需要通过理解理论知识和观察感受具体实例得到启迪,从而激发思维灵感。有条件的地方,应创造条件带学生到艺术馆或者电视台等舞蹈表演现场去感受和学习,要勇于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走出校门,在社会中实践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教育成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力强的综合人才。

3.应革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从教学理念上,舞蹈教学应该更鼓励创新多元化教学方法。融入新理念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善于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从形式上,多媒体、IT技术等的发展已经给高校教学呈现出了多种可供选择的形式,舞蹈教学更应该努力利用这些媒介,使学生可以直观形象而又生动地感受到教师所要表达的意思,从而激发兴趣,加深认识和理解。高校舞蹈教育虽经历了多年发展已具有一定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本文归纳分析了我国普通高等院校舞蹈教育的现状,梳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借此提出一些策略,以期为我国高等院校舞蹈教育的发展进步贡献力量。

作者:杨晓颖 单位: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