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网络协商民主运行优势现实困境

谈网络协商民主运行优势现实困境

[摘要]网络协商民主突破了传统协商民主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逐渐发展成为更加自由、开放、便捷且成本低廉的协商民主方式,但网络协商民主依然面临数字鸿沟导致的群体分化、非理性协商等现实困境。实现网络协商民主的良性运行,必须加强网络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建设和政府治理能力建设;培育公众政治参与的能力,提升公共理性;加快信息化建设,努力跨越数字鸿沟。

[关键词]网络;协商民主;现实困境 

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空间从现实的物理空间延伸到虚拟的网络空间。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互联网来获取信息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也越来越习惯于通过互联网来参与公共事务。互联网时代,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网络协商民主逐渐成为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

网络协商民主的运行优势

网络协商民主作为互联网与社会民主政治相结合的产物,与传统面对面式的协商民主相比,具有更加便捷、低廉和相对平等的优势,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1.网络协商民主具有开放性互联网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接触到互联网信息,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自由参与民主协商。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公民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言论,或与网友深入探讨某一议题,逐渐形成公共舆论,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少数政治精英对公共事务决策的控制力,提升了民众在公共事务决策中的影响力。

2.网络协商民主具有自由、平等性互联网信息是向所有人开放的,不管职业、年龄、阶层和地域,“每个网民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所关心的问题进行自由、平等和深入的讨论,不必受政治权威的主导”。互联网的虚拟身份掩盖了参与者的个人信息,使得参与者能更加公正、平等地对待其他参与者的意见,同时也能够避免某些参与者因“直言不讳”而遭受“打击报复”。

3.网络协商民主降低了民主协商的成本传统的协商民主需要参与者在特定时间和区域内,进行面对面的协商与沟通,参与者需要付出大量的金钱、时间以及精力。但是,互联网打破了这种面对面交流的限制,公民既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轻松获得巨量的信息,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全程参与政府决策过程,这不仅降低了公民参与民主协商的金钱和时间成本,同时也降低了政府的物质成本。

4.网络协商民主提高了政治参与的便捷度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网络协商民主缩短了民主协商的周期,提高了民主协商的运行效率。以微博问政为例,政府可以随时在网络平台政策和决策信息,公民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随时对的信息进行反馈,从而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决策中。

网络协商民主的现实困境

网络协商民主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协商民主与互联网的结合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互联网自身发展的缺陷也让网络协商民主陷入到诸多现实困境中。

1.数字鸿沟导致的群体分化数字鸿沟是信息时代信息传递与接收的落差造成的普遍现象,同已成为网络协商民主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数字鸿沟造成了公共资源占有的不公,主要体现在网民分布的城乡差异和群体差异中。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城乡网民规模的严重不对等,“截至2020年3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55亿,占网民整体的28.2%,城镇网民规模为6.49亿,占比达71.8%”。这一悬殊比例,导致城市网民的意见更容易被捕获,更容易影响政府的决策,农村网民却被边缘化。忽视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网民的意见,最终将造成资源占有的不公。我国网民以中青年群体为主,10~39岁的网民群体占比达61.6%,这表明以中青年为主的网民占用了大量的网络资源,更能利用互联网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到网络协商民主中,并成为政策的受益者。而那些被隔离于互联网之外的人,由于缺少发声窗口,将逐渐成为边缘化群体。长此以往,两者之间的权益差距将越来越大,网络协商民主也将越来越背离追求自由平等的初衷,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也将无法跨越。

2.群体极化导致的非理性协商在网络世界里,部分网民会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和观点立场而聚集在一起,并在交流中进一步强化群体认同感,从而发出共同的声音,忽略或是抵制不同意见。而群体以外的成员,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也会主动将自己归属到与自己观点一致或相近的群体中,以寻求群体认同感,最终导致群体的意见与个体原本的意见大相径庭。正如凯斯•桑斯坦所言:“群体极化正发生在网络上,因为志同道合的人可以在网上轻易且频繁地沟通,但听不到不同的意见。各种原来无既定想法的人,因为他们所见不同,最后会各自走向极端,造成分裂的结果,或者铸成大错并带来混乱。”

3.政府的信息控制与制度缺陷网络协商民主实践中,互联网只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网络协商民主的核心仍在于民主协商制度本身。政府是网络协商民主相关议题的者,政府对信息的控制将导致政府和网民之间信息的不对等。网友经常会将某些社会热点问题或突发事件顶到微博热搜,但政府相关部门有时会为了消除不良影响和转移公众注意力而撤热搜。这一行为的确能够及时消除和控制舆论,却也打击了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微博热搜不是个别网民的意见,而是公众共同关注的话题,网民顶起来的热点被相关部门强制撤销,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因此,网络协商民主要想达到预期效果,关键在于政府的引导。

网络协商民主良性运行的思路

在互联网成为公民政治参与重要途径的今天,国家、政府及民众应齐心协力,共同面对网络协商民主的现实困境,以确保网络协商民主的良性运行。

1.加强网络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建设和政府治理能力建设网络协商民主是对传统协商民主的一种补充,是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的民主协商形式,其本质没有改变。因此,要实现网络协商民主的良性运行,首先,要通过制度供给的增加,建立健全互联网管理和网络协商民主的相关法律,规范网民政治参与行为,保障公民政治参与权力,做到网络民主协商有法可依。其次,要根据网络协商民主的实体法,不断完善与其相适应的程序法,保证网民有序参与民主协商,提高民主协商的效率。虽然网络民主协商存在数字鸿沟、群体极化等问题,但这些并不仅仅只是互联网技术的问题,网络协商民主的发展更多的是为了方便民众、拓宽民众政治参与的渠道,它更多的是对政府理政能力的考验,只有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才能不断地激发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才能充分发挥网络协商民主的积极作用。

2.培育公众政治参与的能力,提升公共理性网络民主协商过程中,公众会由于缺乏对信息分辨能力和政治参与能力而做出一些非理性的行为。因此,网络协商民主的良性运行,首先,要提高网民的信息分辨能力。只有具备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处理能力,才能不被虚假信息所裹挟。其次,要培育网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协商民主的良性运行要求参与者具备较高的政治参与能力,能清晰地认知自己的政治权利和要求,并对他人的政治观点做出理性、合理的判断。最后,要提升网民的公共理性。网民参与民主协商,要根据事实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理性看待他人的观点,在意见交锋中,要“能够理性说服其他网友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改变偏好接纳别人的意见,能够对网络协商中的争议话题做出独立、理性的判断”。

3.加快信息化建设,努力跨越数字鸿沟网络信息技术和贫富差异是造成数字鸿沟的最主要的两个因素,要想跨越网络协商民主中的数字鸿沟,就必须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覆盖面,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网络基础设施差距,争取让所有地区的公民都有接触互联网的机会。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偏远地区民众的信息化教育,提高民众的网络操作能力,提升公民参与网络协商民主的能力与意识。

参考文献

[1]伍俊斌.网络协商民主的困境与战略分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8(04).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3]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张等文,杨才溢.网络协商民主发展的障碍因素与良性运行思路[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4).

作者:宗琪 单位: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