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网络舆论监督及应对策略探讨

网络舆论监督及应对策略探讨

[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舆论的影响作用也在不断扩大,但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局限,网络舆论监督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信息虚假且商业化过重、舆论导向容易被操控、相关法律法制不完善、部分网民素质低等。本文分析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找出应对策略,以此加强网络监督的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舆论;民主监督;网民;媒体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讨论社会热点的重要平台。据相关数据,截至2019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超过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基于这一背景,网络舆论监督成为继报纸、电视媒体后的重要监督形式,这是因为网络舆论监督传播及时,涉及范围广,具有透明性。本文通过研究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更好地发挥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和功能。

网络舆论监督概念界定

1.概念界定网络舆论监督是网络主体通过交流讨论,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实现对监督客体进行监督的重要形式。网络主体主要指网民,监督的客体包括相关部门机构,网民一般通过微博、博客、贴吧论坛等形式,对相关政策、社会热点事件发表意见。

2.重要性和传统监督形式相比,网络舆论监督更加广泛和透明。通过互联网,网民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来自世界的各种信息,这已超过传统媒介的范围,同时互联网的信息是透明的,网民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了解到各种信息,这是网络媒介的优势。网络舆论监督一方面有利于网民参政议政,行使监督权利;另一方面有利于宣传法律知识,提高公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互联网是传达民意的重要渠道,政府通过互联网国家相关政策,网民可以借助网络获取信息并发表言论,政府在考虑民意的基础上,不断调整政策以满足大部分人的利益诉求。同时网民可以将一些违法乱纪、违背道德伦理和法律法规的事情到网上,引起社会的关注,督促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行动,对相关企业及部门有所警示。例如,地沟油、三聚氰胺等事件出现后,政府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药家鑫事件告诫人们司法权威不可动摇;北大学生杀母事件告诫要注重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等。人们在关注社会热点的同时也会有所启发,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公民素质和构建和谐社会。除此之外,国家司法机关也与时俱进,采用网络公示的方法,使法律更加公平、公正、公开。司法机关在进行审判时,注重审判过程的透明度及执法的公正性。在这种情况下,群众对司法机关进行有效监督,更有利于表达人民意愿,让网民有归属感和参与感。因此政府,媒体和群众应该正确发挥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

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

网络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必不可少的一种形式,但网络舆论监督起步晚,相关理论不够完善,还存在一些问题。

1.新闻信息失实,虚假信息泛滥在当今社会,不少自媒体为了获取流量和关注,对一些新闻肆意报道,利用一些“标题党”吸引人们眼球,更有甚者进行新闻炒作,炮制新闻,随意捏造事实,造成虚假信息泛滥;有的媒体肆意夸大和过分宣传,选择性报道。媒体和新闻机构的这种操作容易引起“马太效应”,网民由此得到的信息是不全面的、失实的,网络监督因此会受到阻碍。

2.自媒体功利化,舆论导向容易被控制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提过,群体心理会影响甚至会控制个人心理。因此在一些媒体的大肆宣传下,一旦整个群体相信这些报道,那么群体的行为和心理就会影响到个人,个人的行为最终也会服从群体安排,这就是所谓的“网络水军带节奏”。正是由于这种大众反应和群体心理,很多舆论导向就容易被人为操控,群众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容易形成马太效应,对当事人甚至整个社会产生不良影响。毋庸置疑,这样的舆论监督对网民而言是充满欺诈性和诱导性的,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利的。

3.法律法规不完善,舆论监督体系不健全在网络舆论监督方面,相关法律还不完善,虽然刑法上明确规定,当网络谣言转发超过50次后相关传播人员要承担法律责任,但这些规定并没有真正落实,所以也无法从根本上遏制网络暴力、网络谣言和人身攻击等违法行为。一旦这些行为无法得到阻止,那么当事人将会受到损害。

4.网络舆论监督情绪化问题突出,网络环境较不稳定在某些网络平台的评论中,谩骂性词语经常出现,这些现象的发生和网民的网络素质较低有关。网民的综合素质较低会加大网络舆论监督情绪化的概率。网民的素质和网民自身文化水平、现实生活有关,根据CNNIC调查统计,截至2020年3月,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群体占比分别为41.1%、22.2%,受过大学专科及以上教育的网民群体占比为19.5%。另外由于快餐文化的盛行,网民对发表的言论并不需要负责,缺乏理性分析的言论大多带有个人情绪,容易发生语言攻击,不利于网络舆论监督的正常发展。

网络舆论监督的解决对策

根据网络舆论监督中存在的缺失及带来的消极影响,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设置信息筛选和传递处理平台负面舆论传播对社会及个人没有价值,是有损他人利益的负面消息、垃圾信息,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来源广等特点。针对不良舆论信息的监督,也应当从源头控制,对于网络舆论信息进行监管,经过筛查后展示,能从根源上降低虚假舆论信息造成的负面影响。针对舆论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设置跨区域信息传递处理平台,减少消极舆论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为舆论信息的核实争取时间。

2.加强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舆论者的责任与义务舆论信息传播的主体很多是一些自媒体,对于这方面的监管,应当从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着手,舆论信息必须真实有效,虚假信息需要付出沉重代价,以此约束网络媒体的言论行为。由于自媒体的发展,任何个人、组织都有在网络上自由的权利,但这不能成为人们在网络空间随心所欲的理由。因此必须明确媒体机构和信息平台的责任。以腾讯公司为例,公司应该对信息带进行监管,在用户使用腾讯软件前,与用户达成使用协议,用这种方式约束虚拟环境下用户的行为,并以大数据筛查的方式将有害信息提交给相关管理机构,减少虚假舆论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信息者和平台要对的信息负责,一旦的谣言对当事人造成伤害,就必须进行民事赔偿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网络监督体系对于网络虚假信息的管理,政府必须通过立法整顿。以美国为例,1971年联邦贸易委员会管理广告业出台过一项重要法案,即所有的广告商在做广告之前,必须有科学研究、调查或其他研究的合理凭据,不能空口无凭。此法案对美国广告行业的影响立竿见影。网络环境下的舆论信息监管,需要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公民进行管理。网络舆论信息的主体是网民,通过立法和普法的方法,宣传政府对网络舆论信息监管的处理办法,提高网民的法治观念,从根本上改变网络舆论环境。

4.加强网络环境教育,提高网民法治意识要加强网络环境教育,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网民素质。例如,在学校举办教育讲座或设置课程,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定期进行网络监督宣传,加深学生群体的网络舆论监督观念。针对年纪较大的网民,由乡镇或社区定期举行教育讲座,提高网民监督意识,同时加强法治网络环境建设,在标志性建筑、公共环境的一些基础设施上添加宣传标语。国内网民规模已超9亿,舆论散布的主体规模庞大,要从根源上解决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仍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

结语

5G时代已经到来,在科技的推动下,网络舆论监督将成为必不可少的监督形式。我们应该看到,网络舆论监督面临信息失真、网民素质偏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应该研究国内外网络舆论管理的案例,不断完善网络舆论监督体制机制,理应发挥网络监督的作用。面对网络舆论管理这一课题,应当结合国内的具体情况,制定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舆论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

[1]潘慧芳.浅析网络舆论监督与引导[J].消费导刊,2008(11).

[2]蒋宏,戴永明.平民舆论:一种基于网络技术的社会监督[J].新闻界,2006(01).

[3]陈先元.大众传媒素养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宋茜茜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