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激励策略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谈激励策略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要】中职德育教学要注重激励策略的有效运用,结合中职学生的主要特点,探索积极向上、科学高效的激励教育模式,增进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较好地提升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中职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激励策略;中职德育

一、中职德育教育中的激励原理分析

中职德育教育要引入激励原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成为学生创新学习的源泉和动力,提升中职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1.理想激励

理想是鼓舞人向前进的强大动力,只有在理想的有力支撑下,才能让人勇于拼搏和奋斗,并在不懈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不惧艰难和险阻,以理想的火光点燃人们前进的道路和方向。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引入理想激励,可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激情,突显理想的无尽力量,产生对中职学生的渗透性影响,成为中职学生前进道路上的指明灯。

2.榜样激励

中职德育教育中引入榜样激励,可以对学生产生一种正向的、积极的能量,在无声的榜样面前感化和鼓舞学生,使中职学生能够在榜样的激励下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真切地感受到榜样的巨大力量,产生对榜样的真实感和亲切感,更好地张扬自己的个性,点燃自己的学习热情,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3.鼓励激励

中职德育教育要通过多样化的鼓励激励方式,使学生感受到成功和喜悦,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积极主动地融入到中职德育课堂活动之中,提升对中职德育知识的体悟和理解。同时,要注重鼓励激励的多样性,要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不同角度入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激励,避免浮夸、不切实际的鼓励激励方式。

4.竞赛激励

中职德育教育要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中职学生奋发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通过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并在竞赛活动中发现自己存在的缺陷,学习他人的优点,更好地促进自己的发展和成长。

5.情感激励

中职德育教育还要借助于情感的软实力,考虑到中职学生兴趣广泛、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注重对中职学生的情感激励,通过情感交流和沟通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感和信任感,实现中职德育教育的良好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悟德育知识,感受和体验德育知识学习的乐趣。

二、中职德育教育中的激励策略运用探索

1.引入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中职德育教学之中,要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激励,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产生对德育知识的自主体验和领悟。例如:可以引入绘画游戏教学方式,通过绘画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内心世界,使之成为中职德育教育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真实地反映中职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例如:在学习《学会和谐交往》德育教学内容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既有的生活体验进行交流和沟通,谈一谈自己对单向沟通引发的各种误会认知,并通过绘画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说出自己的绘画作品与他人绘画作品的差异性,提出自己极具个性的见解和思路,从而增进对双向人际沟通的理解和认知。

2.合理运行竞争激励,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在中职德育教育课堂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竞争的激励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识,提升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以学习《善把握才会有成效》为例,教师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竞争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探讨,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体悟,从中获得启迪,较好地增强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3.融入实用情境,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激励

在中职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创设和融入学生熟悉的实用性情境,如:音乐情境、活动情境、生活案例等,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各种情境之中,自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结合德育教育内容进行不同意见的发表、辩驳和讨论,从而更加透彻地理解中职德育知识。例如:在学习《拒绝不良诱惑》的教学内容时,可以创设相关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进行思维碰撞,深入体会德育知识内容,并通过讨论、点评、分享个人体验、写活动感悟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相互激励、获得对知识的深刻体悟和理解。综上所述,中职德育教育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激励方式,唤起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和兴趣,增强学生的渗透感和融入感,使中职学生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在合作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形成对中职德育知识的创新体悟和理解,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能力,增强中职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蔡荔.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德育教育课的探析[J].中国职工教育,2014(10).

[2]肖品.对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职业,2011(30).

[3]肖华英,吴东辉.谈中职学校学生的感恩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2011(14).

作者:王昱茹 单位:晋城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