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满族舞蹈道具中腰铃的艺术探析

满族舞蹈道具中腰铃的艺术探析

摘要:在满族的传统民间舞蹈中,腰铃是十分重要的运用道具,它最早是满族萨满在祭祀时系在腰间寓意是通过腰铃摇晃碰撞发出的声响而达到驱赶鬼怪的法器,富有浓厚的宗教特色。而现如今,腰铃也被运用在了满族民间舞蹈当中。民间舞蹈属于一种艺术体现方式。它能够将不同民族所包含的民俗风情体现出来,传递出当地民族的信仰,这种艺术体现方式源于生活,营造了生活情趣。本文从满族舞蹈道具腰铃的外貌和表演形式和历史演变入手,对了解满族舞蹈和满族萨满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腰铃;满族舞蹈;道具舞蹈

在舞蹈诞生的时候,音乐就与之密不可分,它还伴随着美术,包括诗歌等富含艺术的载体,相辅相成。舞蹈语汇的重要延展组成部分:所运用的服装以及道具,还包括所选取的音乐都会体现出当下的时代特征、民族风貌,以及有关人物和地域等。我国国内存在众多民族,其舞蹈也不尽相同,舞蹈的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历史文化,经过世代的延续,演变出各具特色的民间舞蹈。而这些舞蹈大都与道具结合,且形式各异。在舞蹈所使用的道具里,也包含着当地的民俗民风,将不同民族的经历和思想内涵融于其中。舞蹈道具已经不再是一种纯粹的表演载体,它更代表了不同的民族特色,达到了工艺和舞蹈的完美融合,富含浓厚的当地文化特征,是极具标志性的器物。

一、满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和道具种类

满族人民具有十分淳朴的民风,满族人也非常的豪放,他们热衷学习不同民族所具有的一些十分优秀的文化,并汲取其中的经验。因此满族的舞蹈包容性很强,有着极大的表现张力,常常让人惊叹。在奴隶制时期,满族由肃慎人发展而来。他们主要聚居于现在的东北地区以渔牧、狩猎和最原始的农业维持生计。满族人民性格豪放、洒脱、淳朴且热情,这些风格特征也体现在了满族人民的民族舞蹈当中。道具的使用,改善了舞蹈内在情感和外在肢体动作在表达中的局限性,被广泛地运用在了各民族的舞蹈当中。其中满族舞蹈道具中最常见的有腰铃、单鼓(又叫太平鼓)、抓鼓、手绢、扇子等等。这些道具和满族的文化及其歌舞紧密结合,缺一不可。

二、腰铃的形制

通过腰带,还有锥形的铁铃,或者是锥形的铜铃,以及环扣和衬裙构成满族舞蹈中的道具腰铃。在早些时候,腰铃主要是用于祭祀,是满族在进行祭祀时所跳的舞蹈中使用的一种法器,充分的展现并代表了萨满的宗教信仰。腰铃的腰带和衬裙用动物皮所制成。多用牛皮、猪皮及驴皮。萨满腰围的大小是腰带长短的重要因素,为了不让腰带掉落,通常使用系扣进行固定,也可以讲皮带打结扎在腰部。衬裙长60CM宽30CM。腰铃中的铃铛形状为上尖窄下圆宽,长20CM,下宽2.7CM的多个锥形铃铛。多用铜铃或者铁铃制作。而锥铃与衬裙由圆环连接,让铃铛得以系在腰带上。一般一个圆圈系一个铃铛或者两至三个铃铛,而圆环与圆环之间的距离是有规定的,这是为了能让腰铃在跳神中达到更好的演奏效果所决定。也有另一种腰铃没有衬裙,而是将腰带与锥形铜铃直接用圆环相连接。腰铃也称之为摇铃,因为它主要靠腰部的扭动造成铃铛之间碰撞发出有节奏的声响来达到萨满跳神中伴奏的效果。腰铃在满语中读为“西沙”。在萨满跳神仪式中讲求鼓与铃同奏,所以在击鼓的试论满族舞蹈道具中腰铃的艺术探析同时要求腰铃的“当当”声响相配合,在萨满文化中这种鼓与铃配合形成的振聋发聩的声音是以达到震慑魂灵、驱除邪祟的功效。因此腰铃在祭祀中,是满族在进行祭祀时所跳的舞蹈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乐器。

三、满族舞蹈中的腰铃的艺术探析

(一)萨满教与满族舞蹈的关系

古代祭祀常常与歌、舞是密不可分的,或者可以说歌舞是古代祭祀仪式活动中常用的祭祀方式。满族人民信仰萨满教。萨满教主要流传于我国东北地区,萨满教讲求万物有灵,天神合一。最早期的人类蒙昧无知对社会缺乏科学的认识与理解。他们认为自己是神灵的子孙后代,世间万物皆为神灵所赐予。故而便出现了萨满教这种既没有教规教义也没有教主、教创始人的原始宗教信仰。而萨满则是萨满教中的“神使者”,人们认为他们可以沟通天地与神灵。使阴间与阳间进行对话,古代有家萨满,即每个部落或家族有且只有一个萨满专从事与本族人祭祀活动的神职人员。另有野萨满,传说其具有替人驱除疑难杂症的神力。满族人民常年聚居于东北边疆地区,对佛教、道教的认知相对汉民族落后很多,故满族人在很长时间中思想滞后,只知道与信奉萨满教,对神灵的认知还停留在原始时期,故萨满教也变成了满族祭祀舞蹈的主要信奉内容。

(二)腰铃的表演形式

在早期,腰铃主要出现于祭祀中,是满族在进行祭祀时所跳的舞蹈跳神中使用的一种法器。在祭祀中萨满被要求穿着特殊的服饰和持特殊的法器,其中女萨满要求披发或者在两耳边各梳一条麻花辫(不论年纪与婚否),而对男萨满不做特殊要求,一般多模仿女萨满蓄发或者满洲剃前额头发为主。萨满在祭祀时头戴神帽,神帽周围垂下多条布带用于挡住萨满的面貌。身着神衣、神裙,前胸和后背缀满了铜镜,衣襟尾儿缝多条各色布带或者又另缀有贝壳、铜镜、小铃铛、兽骨等。手里拿着敲鼓的鞭子和单鼓,腰铃系在腰上。在舞蹈的时候敲着鼓,口中唱着祭词。跳舞的时候会扭动腰部让铜铃或铁铃产生出清亮的声音,鼓声交错,展现出优美的舞蹈,富含韵律。有些具有一定规模的仪式会出现更多的乐器进行伴奏,包括哈马刀,以及琵琶和圆鼓等等。现存的腰铃,包括神鼓等,通常在民间的舞蹈歌唱的伴奏或合奏中使用。它们的表演技巧伴随着长时间的世代相传的祭祀舞蹈活动,演变出了相应的规律,拥有了一定的表演形式和方法。在萨满的祭祀活动中,其歌舞有着从慢到快的节奏特征,其舞动的幅度也随之增大。通常唱完了全部神,萨满就会变得情绪高涨,和神灵相融,出现更加疯狂热烈的舞蹈,让所有的声音一起奏响,产生一种十分肃穆且紧张的氛围。萨满和神灵相融,抑或和妖魔展开搏斗,腰铃等乐器也展现出狂热的打击方式,偶尔十分凄怆。

(三)腰铃的动作特征

当下的祭祀仪式上通常是在萨满找到他所要对抗的妖怪的时候使用腰铃,让腰铃展现出狂热的打击方式,从而赶走妖怪。让所发出的声响给他带来勇气和力量。在使用腰铃时,关键的动作在于甩,还有摆以及顿等。普通的祭祀活动上,萨满一般采取“摆铃”形式进行舞蹈,拿着鼓,佩戴腰铃。展现出自豪的神气,再进行腰铃的演奏和打鼓时十分和谐洒脱。让当地民族感受到无比的快乐和满足。跳舞的时候主要是靠扭动腰部让铜铃或铁铃产生出清亮的声音,让鼓声交错,展现出优美的舞蹈,左右晃动富含韵律。在这种靠扭动腰部让铜铃或铁铃产生出清亮的声音的表演形式之外,萨满还会采取“摇铃”形式进行舞蹈,便是把腰铃拿在手里摆动发出声响,摇晃作响;萨满还会采取“顿铃”形式进行舞蹈,把腰铃进行顿地发出声响。在普通的祭祀活动上,萨满一般拿着神鼓,佩戴腰铃进行舞蹈表演。上面所讲的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只会产生于小部分的含特殊规则的仪式里。

四、满族舞蹈中腰铃作用的剖析

(一)宗教舞蹈中的实用性

基于早期的信仰,我们通常把雷当成驱魔辟邪的神力。因此在萨满的祭祀活动中,腰铃以及神鼓就是模仿打雷的声音,从而达到的驱走妖魔鬼怪的目的。并且,腰铃以及神鼓还可以模仿不同能够让萨满进行驱魔辟邪的声响,腰铃是及其关键的构成部分,铜铃或铁铃产生出强烈的撞击,发出声响,配合狂热的击鼓方式,从而赶走妖怪,让所发出的声响给萨满带来勇气和力量。在祭祀的仪式进行开展的时候,萨满需要经历从人变为神,然后再从神又变回人的一个历程,完成人和神的相互变换,也就是先请神,接着让神灵与自身融合,然后代表神发表言论,最后回到本真的经过。腰铃以及神鼓还具有一个重要的祭祀意义在于萨满唱完了全部神,变得情绪高涨,和神灵相融,出现更加疯狂热烈的舞蹈,让所有的声音一起奏响的时候,产生一种十分肃穆且紧张的氛围,给人神互换的过程奠定了基石。在萨满跳神中,其韵律相对落后,但鼓乐十分多样,处于跳神仪式上,具备关键性的作用和地位,或源于先民认为鼓语是通神的。也就是说,腰铃以及神鼓更代表了一种和神进行交流的工具,而非乐器。如果缺少腰铃,则无法和神进行沟通;缺少腰铃,也就无法降神;也无法得到神启,萨满则就无法达到和神进行交流的目的。

(二)舞蹈中伴奏作用

腰铃在祭祀歌舞配乐中的作用,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为歌唱伴奏。在萨满的祭祀仪式上,其歌唱的形式着重在于叙事性。有着多样化的唱腔,不过具有较窄的音域,较平的曲调,存在较匀的节奏,和吟咏十分相似。在所唱的词上,通常是请神送神等。在请神里包含了众多的神,有雷神,还有天神,还包括财神以及灶神等等,所有的神都是单独的唱段,非常复杂。在这个时候,腰铃产生出清亮的声音,抑扬顿挫,像在哭泣,又像是在诉说,达到了伴奏的目的。接着是给舞蹈进行伴奏,祭祀仪式进行到高潮的标志往往就是“娱神”的时候。这个时候,跟着舞蹈者进行进退等表演的时候,腰铃则会同时发生声响,产生特别的韵律,十分有力。跳神仪式,因为其存在迷信和封建思想,所以自新中国成立就被替换掉。不过它依旧是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与东北的二人转等有关艺术相结合起来,演变成为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同时推动了新艺术的开创。萨满的祭祀活动中所存在的舞蹈得到延续的因素很多,腰铃所具备的的特殊魅力就是其中的关键之一。

五、现今满族舞蹈中腰铃的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由于医学的发展和民族进步,人们不再盲目迷信神灵也不再需要通过跳神来医治疾病。萨满祭祀逐渐在满族文化中有衰弱之势。然而它对我国的民间舞蹈的开创起到了推动作用,具有极大贡献,从封建的民间舞蹈发展成为了可供大家观赏和学习得舞蹈艺术形式。故发展到现在,我们在保留原始满族祭祀舞蹈的同时,也叫腰铃这一道具运动要满族民族民间舞蹈当中去,让它不再仅仅是萨满祭祀的法器和乐器。如腰铃舞,常为群舞来表演。人们身着满族服饰,手持红色缎带,腰系腰铃而舞。存在的活力十足的舞姿,动听的腰铃声,展现了十分欢喜的氛围,让民族的青年充满青春活力。腰铃也给当地民族的舞蹈带来了推波助澜的创造性作用,是十分关键的素材,同时在我们的民间舞蹈中也是画龙点睛之笔。

六、结语

在我国舞蹈的历史背景之下,萨满的舞蹈是极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在满族歌舞形式主题中,其影响巨大。它推动了满族歌舞的发展和传承。而腰铃也并非单一的应用乐器,它也代表着当地的民族文化。历年来,此类极具代表性的道具都有着不一样的实用性功能和文化底蕴,不但构成了歌舞中的语汇形式,并且充分的展示出人们的生活,包括基于祭祀时的法器的实际性作用,也直接的展示了舞蹈所蕴含的内容。所以腰铃基于满族的歌舞里。存在着十分关键性的作用,其地位不容小觑,且不能将其所蕴含的深刻文化进行攥改。存在于一些特殊意义中,这些也可以代表满族的民间舞蹈,展现出该舞蹈的内涵。所以这也吸引着人们更深入的进行探究,从而充分的了解其中的文化底蕴,使之得到发展和延续。

[参考文献]

[1]李永祥,曾华美.岭南民间舞蹈的道具文化初探[J].民间文化论坛,2012,06:78-86.

[2]宫龙丹,刘莉.萨满祭祀歌舞中的神鼓与腰铃探微[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8,03:48-50.

[3]刘桂腾.萨满教与满洲萨满跳神的乐器—对神鼓和腰铃的民族音乐学考察[J].中国音乐学,1994,02:63-75.

[4]冯恩学.考古所见萨满之腰铃与饰牌[J].北方文物,1998,02:29-37.

[5]王铁梅.满族祭祀舞蹈中的文化[J].戏剧之家,2011,02:53+26.

[6]李德.满族舞蹈民族特点之我见[J].满族研究,1996,02:61-67.

[7]王乃功.对繁荣满族舞蹈艺术的思考[J].满族研究,1997,04:81-85.

[8]张佳生.满族文化史[M].沈阳:沈阳民族出版社,1999.

[9]庞志阳.满族舞蹈寻觅[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4.

[10]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1]杨宾.柳边纪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12]可平.关东乐舞[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4.

[13]吴世旭.满族民间信仰[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4.

[14]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辽宁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8.

[15]姚永权等.满族舞蹈发展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6]侯琛,刘佳.满族萨满舞蹈教程(女班)[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作者:金春昌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