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牦牛疫病防治新技术分析

牦牛疫病防治新技术分析

【摘要】牦牛具有细嫩的肉质和鲜美的味道,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近些年,青海省黄南州十分重视牦牛产业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地区人民的收入水平。但牦牛饲养过程中,疫病问题容易出现,威胁到牦牛的正常生长。因此,养殖人员需做好疫病防治工作,将一系列新技术应用过来,加快黄南州牦牛产业的发展步伐。

【关键词】黄南州;牦牛;疫病;防治;新技术

牦牛因在高寒地区生长,具有较为缓慢的生长速度,但却拥有鲜嫩的肉质和丰富的蛋白含量、矿物质元素含量,市场潜力巨大。黄南州位于青海省境内,拥有2367万亩可利用草场,牦牛存栏超过64万头。为进一步推动黄南州牦牛产业的发展,需充分重视与开展牦牛疫病防治工作。

1牦牛常见的疫病类型

为高效防治牦牛疫病问题,首先要对牦牛疫病的常见类型进行分析和掌握,进而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治疗技术。通常情况下,可从细菌性疫病、病毒性疫病以及寄生虫性疫病三个方面进行划分。

1.1细菌性疫病

目前人们已经明确细菌发病机制与感染途径,抗生素是预防治疗的最佳方式。通过抗生素的应用,能够对蛋白质翻译、细胞壁合成等有效抑制,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黄南州受高原屏障的影响,目前牦牛细菌不具备较强的耐药性,可以使用普通抗生素进行防治[1]。

1.2病毒性疫病

病毒的复制、生长,依托于宿主细胞来完成。细菌具有简单的结构和较小的个体,但却会严重破坏到组织。在治疗过程中,虽然能够将病毒杀灭,但却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到自身细胞。因此,要做好预防工作,既要跟胎免疫,又需要提高日常管理水平,促使病毒性疫病得到有效遏制。

1.3寄生虫性疾病

本种疾病出现后,牦牛往往会有消瘦、营养不良等病状出现,可对营养类药物、抗感染药物等配合使用,以便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治疗效果。为避免寄生虫性疾病的发生,饲养人员需做好疫苗接种工作,且科学开展日常管理活动,药物驱虫也需定期实施。

2牦牛的疫病防治新技术

2.1合理选择牦牛品种

目前,部分牧民群众没有科学保护牦牛品质资源,出现了近亲杂交、无序杂交等现象,严重降低牦牛的生产性能。生产出的后代只有缓慢的发育速度,缺乏良好的抵抗能力,这样加大了致病原的侵染概率,导致一系列疫病问题出现。针对这种情况,牧民群众要积极保护牦牛品质资源。犊牛群体中,将具有较高的出生重、匀称体型的公牛挑选出来。犊牛达到2岁龄时,要挑选出那些具有良好生长体况、健壮身体与优异生长性能的公牛,进行种公牛培育。通过优质种公牛的培育,能够促使牦牛后代的生产性能、抗病能力等得到增强。工作人员要将国家牦牛选育标准严格贯彻下去,客观评价与选育牦牛,促使牛群的整体抗病能力得到提高。

2.2强化四季放牧管理

1)春季。春季温度呈现出稳步升高的态势,养殖户需对放牧时间适当延长,这样牦牛能够对青绿饲料充足采食,促使其身体抵抗能力得到增强。但春季具有较大的昼夜温差,因此要于较高气温的时间段内开展放牧工作,若温度较低或温差较大,牦牛容易有冷应激现象发生,身体抵抗能力随之降低,进而传播与流行各种疫病[2]。初春阶段内,牧民需避免连续放牧于同一区域,否则牦牛将会啃食掉所有的牧草,对草场生产能力造成影响。同时,本阶段的牧草植株只有较小的体型,牦牛很可能会连根拔起牧草,对土壤进行采食,导致胃部系统疾病的发生。此外,放牧人员需对牦牛采食量严格控制,若单次对新鲜牧草过多采食,胃部疾病。腹泻疾病也容易发生。温度升高过程中,会加快微生物、寄生虫的繁殖速度,且受风力的影响,致病菌扩散蔓延范围将会遭到扩大。因此,饲养人员需将草场卫生管理工作深入开展下去,对放牧地合理选择。若条件允许的话,也可向放牧地适量喷施硫酸铜等药液,这样寄生虫、虫卵等可得到有效杀灭。完成放牧活动后,要仔细清理草场,避免传播疫病,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2)夏季。黄南州夏季拥有适宜的温度,牧草具有十分旺盛的态势和充足的营养,十分适宜牦牛放养。通过科学开展放牧管理活动,可以促使牦牛生产性能得到增强,母牛繁殖效率得到提高。但需注意的是,盛夏具有较高的温度,若牛群管理工作不够及时与科学,牛群热应激反应容易出现,导致牦牛的疫病抵抗能力大大减弱,疫病感染、传播风险随之加大。因此,放牧人员需对夏季放牧地和放牧时间合理选择,尽量于早上、傍晚等进行放牧,这样可避免牦牛受太阳直射的不利影响。且将充足的饮用水提供出来,严格控制饮用水水质。此外,夏季蚊虫较多,也需进行必要的防治。蚊虫能够传播大部分的疫病,因此,放牧人员可提前将高效氯氰菊酯溶液等药物适量喷洒于草场周围,促使蚊虫虫卵得到杀灭,蚊虫数量得到减少。要将低洼地带作为关注的重点,这些区域容易出现积水现象,需通过药物喷洒工作的开展,促使水源中的若虫得到杀灭。3)秋季。进入秋季时节后,牧草生长呈现出逐渐减弱的态势。本阶段内需将牦牛抓膘作为管理的重点,促使牦牛安全越冬需求得到满足。秋季初期内,温度降低的同时,容易出现降雨天气,可将昼夜24h放牧制度贯彻下去。若牧区牧草资源较为优质,则可进行12h的放牧。秋季后期内,受温度急剧变化的影响,十分容易出现与传播呼吸道疾病。放牧人员要对放牧时间合理选择,尽量放牧于晴天的中午时段,控制归牧时间。通过放牧时间的缩短,可以避免冷应激现象的发生,牛群身体抵抗能力得到提高,发病率得到降低。本阶段内,还需要科学管理妊娠母牛,合理选择饲料饲料,保证具有全面的营养,避免有流产等不良问题出现。4)冬季。黄南州由于海拔较高,冬季寒冷,因此,需对牦牛放牧时间进行缩短,且将防寒保暖策略落实下去。要严格控制饮用水的温度,避免温度过低或有冰渣存在,否则将会对牦牛子宫产生强烈的刺激,进而导致流产问题的发生。要科学饲养管理种公牛、犊牛,将精饲料适量补充过来,促使种公牛的繁殖能力得到提高。刚刚出生的犊牛,则需提供充足的初乳,主要原因在于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较为丰富,能够促使犊牛的身体抵抗能力得到增强,避免出现腹泻等疾病。

2.3做好饲舍卫生消毒处理

1)牦牛养殖户要将预防为主的原则树立起来,科学管理牦牛饲舍。若饲舍养殖环境存在着脏乱差等特点,将容易滋生病菌,加快病毒传播速度。因此,养殖户要定期、经常清扫饲舍,促使牦牛疫病发生概率得到降低。2)牦牛养殖户要定期消毒饲养圈舍,促使疾病传播污染源头得到切断。要及时消毒牦牛的各种饲养物品,通常情况下,每周要进行一次消毒处理。针对生病的牦牛,需进行隔离处理。若牦牛虽未确诊,但出现了疑似病症,也需隔离观察这些牦牛,及时由专业人士进行诊断和治疗。针对病死的牦牛,需于合理位置统一焚烧处理牦牛尸体,避免传播与蔓延病毒。要及时消毒所有使用过的饲养物品,部分物品消毒处理需求难以满足,则需要丢弃于合适地点。秋冬季节内,牦牛疫病很容易发生,养殖户需对消毒频率适当增加,促使疫病防治效果得到提高。新牛引入过程中,需规范免疫检查牛只,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之后方可以向牛群中混入。若疫病较为严重,养殖户不仅需要隔离病牛,还需要及时报告给防疫主管部门。主管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封锁传染病区域,且将明显标志设立于封锁区的边缘,避免进入一些外来人员。

2.4定期检疫与接种

部分牦牛疫病还会传染给人类,因此,一旦在检疫中发现人畜共患类疾病,需立即将针对性的防范处理措施落实夏秋,避免向人类传播。要定期检疫健康的牛群,判断是否有病毒、寄生虫病等出现。为促使牦牛的传染病抵抗能力得到提高,需将定期免疫接种工序落实下去。以炭疽病为例,通过及时接种相关疫苗,能够促使本种疾病的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针对患病的牦牛,需做好护理工作。如严格控制饲养环境的卫生状况,对消毒次数适当增加,将褥草等铺设于地面,避免有褥疮出现。

2.5强化常见疾病防控

结合工作经验得知,出血性败血症、炭疽病、口蹄疫等发生几率较高。因此,需重点防控这些疫病。其中,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是本类疾病出现的主要原因,具有较快的传播速度和较高的感染力。一旦有炭疽病、口蹄疫病出现,需及时将病情上报给上级部门,上级部门结合专业人员的意见,及时扑杀、无害化处理疫区牦牛,禁止调运疫区内的一切动物。针对出血性败血症,可将药敏试验开展起来,结合试验结果,对高敏抗生素合理选择。若传染性疾病由寄生虫感染导致,则需对体内寄生虫、体外寄生虫进行明确。通常情况下,可利用伊维菌素、敌百虫等药物治疗体外寄生虫。准确判断体内寄生虫的种类,将针对性的驱虫药物应用过来。此外,每年要定期驱虫处理所有牛群,促使寄生虫病得到控制。驱虫过程中,需收集、堆积、发酵牛群粪便,通过生物热能的利用,促使寄生虫虫卵、成虫等得到杀灭。

3结语

疫病问题的出现,将会严重损害到养殖户的实际利益,制约到牦牛产业的整体发展。因此,要增强牦牛养殖户的疫病防范意识,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工作,科学消毒处理牦牛饲养环境,最大程度降低各类疫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永强.浅谈牦牛疾病防治方针和对策[J].今日畜牧兽医,2018(9):28-28.

[2]陈学礼,和嘉华,邹淑昆,等.中甸牦牛犊牛培育的关键技术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9(3):57-59.

作者:周毛加 单位: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