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浅思戏剧学的教学方法

浅思戏剧学的教学方法

一、我国戏剧教育

在戏剧系听课学习的学生当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本专业的,绝大多数为其他专业的选修生。侧重于戏剧理论研究的高校则主要有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并根据本校丰富的学术资源,开设一系列戏剧公选课。总体而言,中国高校开设戏剧教育课程的少之又少,而且以文学欣赏为主,大多结合观赏戏剧视频进行理论分析,很少有戏剧演出等实践活动,虽有一些校园戏剧活动,如浙江大学黑白剧社、北京理工大学太阳剧社、南京大学第二剧社、南京农业大学草帽剧社、北大剧社等,但整体上很难改变戏剧艺术与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局面。而中小学的戏剧教育,更是不容乐观,只有极少数学校将戏剧教育纳入教学课程,如杭州市大关小学、上海市华林小学、广东实验中学等。

二、理论引导

感同身受的戏剧表演,可以完善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力和对各种人物的认识,让人们学会真诚地理解人和尊重人,真正做到善待他人、善待生命,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戏剧教育既是社会历史教育,也是道德情感教育”,无论是剧本写作、形体训练、表演技巧、导演方法,还是戏剧理论和戏剧史的教学,都是在让学生理解人和表现人。要真正进入戏剧殿堂,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储备和对戏剧史的详细了解,诸如戏剧艺术的分类、戏剧的风格和流派、中外戏剧史、文学中的戏剧性和舞台上的戏剧性、剧本创作理论、表(导)演艺术理论、舞美艺术理论、剧场与观众等,都是戏剧理论和戏剧史教学涉及的范畴。戏剧学专业的教学应当充分调动各类学术资源,在课程设置方面尽可能精细化,以细致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有关编剧的教学,在理论引教育理论与方法102导的同时,可以划分为话剧创作、戏曲创作、电视剧创作,而话剧创作又可以细分为独幕剧创作和多幕剧创作,甚至还可分为喜剧创作、悲剧创作和正剧创作等不同体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储备和知识积累。

一般而言,学生对戏剧理论课程总是怀有一定的畏惧感,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性,在戏剧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人文素质教育与戏剧理论引导贯穿到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戏剧理论和戏剧史教学肩负着重任。戏剧理论的教学,应当避免单纯的理论宣讲,而应当以戏剧作品为主要切入点,通过对一些经典作品的详细解读,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吸收理论知识。以老舍的《茶馆》为例,在介绍人物形象的同时,可对“人像展览式”这一理论进行介绍,并结合中国传统戏剧理论(如“立主脑”、“一人一事”、“减头绪”等,可参见《西厢记》、《牡丹亭》、《窦娥冤》、《白蛇传》等戏曲作品)和西方的“三一律”(指一天之内、一个地点、一个主题,剧情集中,结构紧凑,如《伪君子》等剧),比较分析“人像展览式”的特征:不以情节而以人物为重,在一两个中心场地让社会上各式各样的人物登场亮相,通过他们中间一个个小的生活片段,透露出整个时代的政治和经济生活信息。并可进行适当延伸,介绍世界戏剧史中其他使用“人像展览式”的代表作品,如高尔基的《织工们》、《在底层》,曹禺的《日出》等。《茶馆》与西方戏剧理论更紧密的联系则体现在借鉴吸收了布莱希特的“间离化”艺术技巧,对这一点的讲解,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对“第四堵墙”戏剧理论的介绍。因这两种理论截然相反,“间离化”强调将戏剧当作历史事件来表演,反对观众的动情和共鸣,演员只是在“表演角色”,可随时与观众进行互动和交流等;“第四堵墙”则是将舞台上的演出当作生活中的一个真实事件,演员与角色合二为一,对观众进行催眠,制造幻觉,让观众与角色产生共鸣等。从舞美方面对《茶馆》进行考察,又可发现它鲜明的现实主义舞台布景,并可联系到北京人艺的《雷雨》、林兆华导演的《哈姆雷特1990》、王晓鹰导演的《霸王歌行》等上座率很高的剧作,对此类戏剧的现实主义特征进行赏析。正是基于《茶馆》这部优秀作品,可将古今中外的戏剧理论及舞美等各方面的内容串联起来,让学生结合对北京人艺版《茶馆》的赏析,愉悦地完成戏剧理论的吸收。

三、艺术实践

在熟知戏剧理论和戏剧史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积累付诸实践,使文学中的戏剧性直观可感地转换为舞台上的戏剧性。关于舞台上的戏剧性,至少应当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距离感带来的公开性与突显性;二是赋予表情、动作以恰如其分的夸张性;三是合乎规律的变形性。以著名戏剧研究家孙惠柱教授在南京大学的一次讲座为例,他随机请了两位听众到前台进行表演,要求两人相向而行,从舞台上走过,孙教授认为这个简单的画面已经是一台戏,因为从戏剧导演、表演的角度进行考察,这个画面包含了人的表演、观演关系、观演空间等,这些方面是构成戏剧性的重要因素。对戏剧性的准确把握,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导演和表演方面的训练。校园戏剧中盛行的主要是话剧。话剧求真,强调写实性,表演上力求生活化,因此学生在平时就应当处处留意,观察生活中各色人物的行为举止、音容笑貌、嬉笑哭闹,揣摩其心理活动及表现方式,并可进行适当模仿,以提高自身观察和感悟人生的能力,以便在舞台上进行更加生动的呈现。情绪记忆和动作想象力对学生而言同样重要,这要求学生将自己置于某种特定的生活境遇,体验此时的情绪反应和心理活动,比如人在愤怒、惊喜、哀伤、惆怅等不同境遇中的表情和动作等,并根据情景和自身的个性发挥表达出具体的动作、语言、表情。以北京人艺的《茶馆》为例,马五爷的一句“二德子,你威风啊!”,包含了复杂的心理活动和社会历史背景,要求演员对生活、对社会文化都要有深刻的把握,才能形象地表现出三德子的“威风”。剧本是舞台艺术的基础,导演则是剧本的诠释者和舞台呈现的统筹者。戏剧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能“文”,还应当能“武”,善于读解剧本表达的人文内涵,并统筹舞台布景、灯光、音响、演员表演等,使剧本的精髓充分在舞台上展现。

对学生导演能力的培养,主要包含创作准备、导演构思、舞台调度、演出节奏等方面,创作准备是指剧本的选择和对演出风格的整体把握;导演构思主要指演出的目的和内容、演出的总体形象和技术方案,如舞台环境、人物造型、场面设计、演出节奏等;舞台调度是“导演把各种戏剧动作及环境因素,按照一定的审美原则组织起来,表现二度创作的立意构思,塑造舞台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演出节奏主要指舞台调度和情景转换两方面。学生只有掌握了这几个方面的能力,才能在戏剧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目前戏剧教育越来越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校园戏剧也处于空前活跃的时期,戏剧作为认识历史、认识社会、增长才能的一个重要凭借,应当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人的全面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积极推广戏剧教育,鼓励学生参与戏剧活动,将我国的戏剧发展推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申燕 单位:西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