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学科建设影响分析

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学科建设影响分析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进行特色学科建设是社会之需、国家之需、学校之需,也是教师之需,因此,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进行特色学科建设义不容辞、刻不容缓。同时,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学科建设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有师资、平台、专业、人才培养、管理制度等,外部因素主有国家政策、服务地方水平、国际交流合作等。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影响因素

一、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学科建设的背景介绍

学科建设是高校一项重要的战略性基础建设,随着国际形势的日益变化、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文化需求的逐渐改变,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备受国家重视和社会关注。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号),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整体规划。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教研[2017]2号),对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建设目标,并对“双一流”建设的遴选条件、遴选程序、具体支持方式、建设周期、管理模式等进行了明确约定,进一步完善了“双一流”建设的政策制度。2018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教研[2018]5号),对高等学校的“双一流”建设给予了更高的期望,要求高等学校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新建本科院校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占据高等学校的半壁江山,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着力进行特色学科建设,培育学校学科优势,彰显学校魅力义不容辞、刻不容缓。

二、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学科的内涵诠释

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概念,大多数学者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界定。从广义而言,主要是指“”后升级而成的本科院校;从狭义而言,新建本科院校主要是指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和体制改革引起的一系列由多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专科合并或独立升格的新型本科院校[1]。本文所讨论的新建本科院校主要是从狭义而言,说它们“新”是因为它们成为新建本科院校的时间相对于老牌本科院校而言较短,最早一批成立的新建本科院校也只有20年的历史。由于地域和新建本科院校本身的关系等种种原因,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水平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关于特色学科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见解,例如,苏均平认为“特色学科”是指那些特色鲜明的学科,它们在学科领域某个学科分支或研究方向上具备明显的特征,拥有独—无二的技术、方法、理论,具备独特的学科人才、基地等[2]。本文所指的特色学科是指“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新”的学科,是能代表学校整体竞争力、反映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的学科。新建本科院校与老牌本科院校、高水平高校的特色学科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一是建设具有地域性。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地处三、四线城市,与地方有着天然的联系,学科建设可能会带有较强的地域特点。二是发展具有潜在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学科可能还不是学校的优势学科,因其大部分都是由专科升级而成,学校的传统学科仍然占据着一定的优势,备受社会的关注和认可,特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三是建设具有滞后性。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地处欠发达地区,自身优势和魅力彰显不足,整体办学资源匮乏,受地域、人力、物力等因素制约,学科建设可能会有一定的滞后性。

三、影响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学科建设的因素分析

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学科建设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目前情况来看,多数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学科建设水平都还比较低,发展层次也因为各自情况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水平。总的来讲,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学科建设受内部因素和外部外因素的共同影响,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师资、平台、专业、人才培养、管理制度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国家政策、服务地方水平、国际合作等因素。

(一)内部因素1.师资。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学科建设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层次直接决定着其特色学科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其一,教师是特色学科基础研究的主力军。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学科的建设需建立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教师是学科研究的践行者,学校特色学科的建设需要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特色学科研究方向的进一步凝练,优势的进一步凸显,学科标志性研究成果的产出、转化等都需要教师来完成。其二,优质的师资队伍有助于充实学科研究团队的研究实力。学科研究团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特色学科建设的程度和水平,优质的师资队伍有助于学科研究团队的组建,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可以促进团队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特色学科的发展,充实学科研究团队的研究实力。其三,优质的师资队伍有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优质的师资队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促进学校特色学科建设。2.平台。学科的建设、发展和成长离不开平台的支撑,本文所指的平台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科研平台,二是教学实践基地,三是社科普及基地。首先,科研平台是连接教师和学科的纽带,是聚合学科研究人才、促进教师学术交流、激发教师研究热情、助力教师产出学科标志性成果的重要场所,在特色学科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部级、省部级的科研平台甚至可以为学科发展争取更多政府投入和社会资助,进一步扩大学科的影响力,促进特色学科更好、更快地发展。其次,教学实践基地是学生进行实习、锻炼的重要场所,不仅能满足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实践教学,还能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方面优势,带动学校特色学科发展,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进一步推动学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建设和发展。再次,社科普及基地是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场所,是连接学校与地方的重要纽带,对新建本科院校提升服务地方能力,扩大学校影响力和辐射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3.专业。学科是专业的集成,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相互耦合。[3]一方面,专业建设能为学科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专业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整合相关的课程体系、教师资源、资金投入等,受学校整体势力和水平的影响,在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中,需把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相结合,让专业建设服务于学科建设,进一步促进学校学科的发展以及特色学科的形成。另一方面,专业建设可以促进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的水平和层次是检视一个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彰显一个学科特色的重要途径,学科人才的培养需要依托专业这个平台,专业建设可以促进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学科的发展。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特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4.人才培养。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大和发展,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国家重视和社会关注。党的报告明确提出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9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意见明确指出:“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坚决取消毕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增加学生投入学习时间;建立学业预警、淘汰机制;推进辅修专业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具体要求和做法。特色学科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在人才培养上,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特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5.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新建本科院校进行特色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特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一方面,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为学校学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学科建设管理制度应包括特色学科建设机制、协同创新机制、绩效评价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统筹协调机制等,保障学科建设有据可依,有根可查,为学校特色学科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校特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激发广大教师学科建设斗志。学校学科建设关键靠教师,教师是学科建设的直接研究者,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参与者,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让学校广大教师更加清晰学校特色学科建设的任务和目标,进一步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教学热情,产出学科标志性研究成果,为学校特色学科建设献智献力。

(二)外部因素1.国家政策。国家政策可以为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学科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以前,国家倾向于把更多的优质资源分配给部分重点大学,例如“211”院校和“985”院校;现在,国家教育资源分配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更加公平、合理。并且国家把一流大学的建设建立在一流学科建设的基础上,让更多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有更多的机会和机遇得到国家更多的资助。就新建本科院校而言,整体综合竞争力可能与老牌本科院校和高水平大学无法相提并论,但就特色学科而言,新建本科院校可以依托区域优势发展打造自身特色,形成特色学科,争创省内一流,甚至国内一流,进而扩大自身影响力和辐射力,促进自身早日建成“地方高水平大学”。2.服务地方水平。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一项基本职能,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可能更多地体现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上。特色学科建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目的:一是促进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国家、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助力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二是促进新建本科院校整体科研竞争力的提升,促使其早日达到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的标准,成功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进一步增强学科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三是促进新建本科院校科研成果转化,让学科研究成果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而提升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水平和能力。因此,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的水平和能力反映着其特色学科建设的水平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学科建设。3.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交流合作是新时代社会主义赋予高等教育的又一重要职能,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学科建设也需要国际化视野,需要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和尖端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和交流,开拓特色学科建设的视野和途径,促进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让新建本科院校走出地方、走向世界,真正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为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献智献力。因此,国际交流合作水平是影响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学科建设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特色学科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特色学科建设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学校综合竞争力,新建本科院校进行特色学科建设是国家、社会、学校和教师的共同渴望和需求。同时,新建本科院校的特色学科建设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新建本科院校在进行特色学科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协调好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充分整合学校现有资源,形成学科建设合力,共同作用于特色学科建设,促使学校特色学科建设早日上水平、上台阶,为新建本科院校早日成为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卫迎迎.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研究———以吕梁学院为个案[D].太原:山西大学,2019:11.

[2]冯琰.地方综合大学特色学科建设研究———以广西大学为例[D].南宁:广西大学,2017:3.

[3]钟秉林.大学学科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19(9):12.

作者:商小春 单位:四川文理学院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