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自律”与“他律”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关系

“自律”与“他律”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关系

摘要:“自律”与“他律”是现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两种重要模式,两者之间虽有差异,但两者统一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配合与协调的关系。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过程、实施过程、评价过程分别对“自律”与“他律”两者之间关系进行论证,为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做出充分的论证。

关键词:自律;他律;关系

高校是现在我国进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在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障,或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工作管理就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部分。那么怎样进行对高校学生进行管理呢?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该解决什么问题呢?本文认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自律”与“他律”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1“自律”与“他律”关系研究的出场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系统内的每一元素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且各个元素之间按照一定的关系进行协调与配合。在众多元素中,我们认为大学生与管理者及其之间的关系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对范畴。大学生自身管理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科学高效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学生自我管理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管理两者关系的研究应该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对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自律”与“他律”两者关系研究出场必然性进行论证的视角,主要通过大学生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及其关系三个方面进行论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以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新媒体也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开放,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在公共空间内表达及其质量,在这种大的社会环境之下,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自主、自觉与自我意识的培养。在这种环境下,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考察高校管理学生工作传统做法,不难发现,其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工作思维模式固化、单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认为大学生就是被管理的对象,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没有主观能动性,大学生只需要服从管理者的各种管理即可;第二,工作的实施过程是单向、垄断的,既然高校学生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不具有主体性,那么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必然是管理者的“一言堂”,而不需要考虑是否需要就针对整个管理过程所出现的问题与被管理者进行讨论,倾听被管理者内心的真实想法与需要[1];第三,工作反馈评价成果的主观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效果如何,最终的评判标准应该是学生自身的感受与发展成果,而不是管理者自身的主观感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虽然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但是随着现代人独立人格的形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大学生自身强烈的自主意识与自我意识要求在大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发挥其自身的主体性[2]。不难看出,随着人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大学生自身个性的凸显,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过程被管理者主体性的要求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此,如果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只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忽略或减弱管理者的主体性,就会导致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无组织化、无领导化、无中心化,进而弱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论证不难发现,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无论是管理者的主体性还是作为被管理者大学生的主体性都是现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双主体”是现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一种新的模式,这种模式对于现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科学合理地开展,并取得相应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保障。

2“自律”与“他律”两者之间关系

“自律”与“他律”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两种方式,具体来说,“自律”指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他律”指的是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由管理者主导整个管理过程,是高校学生管理中唯一的主体,对被管理者具有权威性。“他律”的管理模式是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模式,而“自律”模式是现代高校学生管理发展过程应该采用的一种方式,但是“他律”与“自律”两种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是否两者之间是一种毫无联系的关系呢?还是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本质性的联系呢?本文认为,“自律”与“他律”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是一种统一的关系、相互协调关系,两者不可分裂。对于两者的关系可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过程、实施过程、评价过程三个环节进行论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过程需要“自律”与“他律”相联系。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个过程是组织过程,这个过程主要解决的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怎样实施、有谁来实施、何时实施、在哪实施、在实施的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在传统高校学生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是整个管理过程的主导,因此也是组织过程中的主导,管理者是组织过程每一环节的权威性指导。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自身的自我意识与自主意识的觉醒,大学生对于自身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强烈的要求,对针对自己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失声表示出强烈的不满;同时,由于个性化发展成为当代大学生整体特点,对整齐划一的垄断式的管理模式提出了强烈的质疑[3]。郑勇.论高校学生管理观念的现代转变[J].江苏高教,2004(1):115.]]在高校学生管理的组织过程中只有“他律”使得这个过程太过于刚硬与粗鲁,而现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提升其自身的人文性、人本性,因此增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组织过程中的“自律”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从另一方面来说,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组织过程的主导者与指导者,对整个组织过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性元素。如果过度弱化管理者的主导性地位有可能会引起组织过程的效能低下,妨碍整个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这个前提下,增强组织过程中与“自律”的联系,使组织过程从整个管理活动的伊始就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倾听大学生内心真实的需要,使组织过程的实施理念充分体现大学生关于自身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与要求。从而为整个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效果的提高做好充分地准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需要“自律”与“他律”相互联系。实施过程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对于最终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实施过程是管理者这一主体与大学生又一主体相互协调的典型环节,具体原因便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整个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施过程的内在逻辑来看,高校学生管理的实施过程与组织过程具有内在的联系,实施过程是组织过程的具体实施阶段,那么在组织阶段对大学生这一主体的认识与重视在实施阶段也依然要有所体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上一段对大学生刚调动起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继续保持下去,才能保证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大学生找到归属感。第二,从整个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来看,实施过程应该是一个立体过程,这里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包括两个主体———管理者与大学生,而不应该只是其中的一方;另一方面是指“双主体”之间关系是互动的,是交流的,在互动交流中解决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就是说实施过程的立体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体的种类,二是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在管理者的引导之下,实施过程是实现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以上的论述,不难发现,只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配合与协调才能促进实施过程的顺利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评价过程需要“自律”与“他律”相互联系。评价过程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最后一个过程,也是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效果的一个反馈过程。传统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的评价这一环节主要是由管理者控制的,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得如何,学生反应如何,有哪些问题,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解决等问题都是管理者通过自身的组织进行解决的。这种评价方式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大学生的参与与监督,因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就是针对大学生进行的,既然大学生是这一工作的唯一对象,怎么能在工作的评价环节不很好地倾听与了解大学生对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真实想法呢。在评价过程中引进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大学生,一方面增强评价过程对整个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为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提供一个可靠的平台。同时,通过在评价过程促使“自律”与“他律”两种方式的混合使用,使评价过程所产生的评价结果能够更好地反映大学生自身个性化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提供一个重要的指示作用;当然,反过来说,这种评价方式也促进管理者在评价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最大限度地得到大学生的认可与接受。

3“自律”与“他律”关系的现实意义

“自律”与“他律”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一对重要的范畴,两者虽有本质上的不同,但是两者皆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这一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协调统一的关系。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自律”与“他律”两种不同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对“自律”与“他律”两者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对“自律”与“他律”两者关系的研究是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方法理论的一种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一直是由管理者主导的,管理者在这一领域内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和权威,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操作的简易性,但却增加地整个过程粗糙化。通过对“自律”这一模式的引入,极好地解决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学生脱离的现实问题。第二,对“自律”与“他律”的关系研究促进整个高校学生管理理论的发展,“自律”与“他律”关系的本质就是怎样协调管理者与大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的地位,也就说两者之间怎样配合才能更有效地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当然,除了一定的理论意义之外,对“自律”与“他律”两者关系的研究还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具体来说,对两者关系的研究通过降低管理者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权威性进而提升管理者实施过程方式的灵活性;通过提升学生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降低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抵制与不配合的行为,提高整个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提升高校培养大学生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勃.探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困境和出路[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6):90-91.

[2]彭玉丹,朱爱虹.学生自我管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践[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117.

[3]郑勇.论高校学生管理观念的现代转变[J].江苏高教,2004(1):115.

作者:梁瀚元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