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建筑施工项目中的协调管理研究

建筑施工项目中的协调管理研究

摘要:建筑施工项目中的协调管理主要是指组织协调管理,又称协作管理。其主要面向建筑施工项目中包括施工单位在内的相关机构、完整的施工流程和施工主体。为了进一步提高施工单位的建筑施工管理水平、建筑施工质量和效率,减少施工返工、变更次数,加强建筑施工项目协调管理已是大势所趋。从建筑施工协调管理的范围和特点来看,协调管理贯穿于建筑施工项目的全过程,有助于最大程度地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本文针对建筑施工项目中的协调管理工作,着重开展全方位的分析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和建议,以供相关管理人员借鉴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协调管理;组织协调

由于建筑施工项目中的协调管理涉及多个阶段和多方因素,因此,管理难度相对较大。依据协调管理的内容和范围,施工单位需要着重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以及施工技术等方面入手,充分把握协调管理的关键点,建立健全的协调管理制度体系,从而确保各施工环节能够相互协作、高效运行。本文立足于建筑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在对协调管理工作进行深入分析之后,提出了与实际施工情况相吻合的管理策略,以供诸位参考。

1建筑施工项目中的协调管理现状分析

1.1协调管理概述

建筑施工项目的协调管理具有管理工作集中化、精细化、系统化的全部特点。在充分凸显管理集中化、精细化以及系统化的基础上开展协调管理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在建筑项目施工期间,施工单位作为施工主体,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设计要求和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合理施工,确保施工过程制度化、规范化、合理化。协调管理工作以协调好相关单位的各项工作为主要任务,通过对多专业的交叉配合与协调管理,保证施工工序规范得以有序落实、建筑项目得以如期竣工,进而达到文明施工、安全施工以及提高施工质量和成本管理控制水平的最终目的。[1]首先,施工单位应与业主方沟通与协调。和谐的沟通关系有利于后续协调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施工单位应与设计单位沟通与协调。作为施工项目的总承包商,施工单位只有同设计单位建立起和谐的沟通关系,主动了解并掌握项目设计的实际情况,才能尽量避免因设计工作不到位而带来的施工风险和经济损失。再次,施工单位应与监理单位沟通与协调。在建筑项目开展过程中,项目总承包商或施工单位需向监理单位提交开工报告及相关信息资料,积极配合监理单位的审核工作,及时对建筑项目的施工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和检查。最后,施工单位应与项目分包商沟通与协调。在这一环节,施工单位通常承担着许多隐性风险。协调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就很容易导致项目各环节出现脱节问题,不仅不利于施工项目的统一管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还存在索赔等有损企业利益的情况。施工单位未能与分包商建立起良好的交流环境,造成指令模糊、管理漏洞等问题,无形中增添了项目风险。

1.2协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建筑施工项目中,施工单位需要联合设计、监理等单位共同完成建筑施工工作。施工项目从前期准备到中期施工再到后期结算验收涉及的施工任务较多,施工工序也较为复杂多变。因此,为保证建筑施工质量和效率,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协调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得益于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产力的提升,近年来,建筑施工项目的数量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建筑施工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不少施工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在此形势下,为确保施工单位在保障建筑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基础上,如期完成施工任务,避免出现项目变更、返工等问题,加强协调管理就成为必要措施。当前,建筑施工中仍存有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利于协调管理工作的有序落实。首先,协调管理工作不到位反映的首要问题是:施工单位对项目工期的控制不合理,施工过程中存在项目变更、返工以及工期后延等现象。经过深入分析,笔者发现其中大部分是人为或外力客观因素导致的工期后延现象,但无论是人为因素还是不可抗力因素,都与项目协调管理水平有着密切关联。同时,高效完成施工任务离不开设计、监理等多个领域的共同配合,建筑施工的外形设计、功能设计以及组织架构的合理设置都需要通过协调管理来逐步落实。施工任务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协调管理的难度,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也更容易受到各方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协调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到位。[2]其次,协调管理工作不到位反映的问题还表现在施工质量及管理工作的缺陷性上。当前,建筑施工项目层层分包现象较为普遍,分包者受不同利益主体的驱使,仅对其分包范围内的工作任务负责,从而导致各环节在衔接时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使协调管理环境明显恶化,在增加施工风险的同时还会直接影响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另外,衔接工作越是不到位越会降低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由于不同工作和部门缺少统一的协调指挥,因此,施工单位很难站在施工项目的全局角度去看待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毕竟绝大多数管理者的协调指挥能力明显不足以应对如此繁杂的工作任务。总体来说,建筑施工项目协调管理出现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技术和管理。从技术层面来看,建筑施工日益现代化、多元化。随着各类新技术在图纸设计、实地勘察等施工过程中的推广和应用,施工项目的科技含量显著提高。不同工作内容对科学技术的使用要求和范围也不尽相同,为确保各施工专业工种间的技术协作能够顺利进行,施工单位就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这无疑增加了协调管理的难度。从管理层面来看,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人员观念落后等问题都是协调管理软环境缺失、协调管理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

2建筑施工项目组织协调管理工作分析

每一项建筑施工项目都要经历立项、施工准备、施工任务落实、竣工结算等流程,此过程往往牵涉业主方、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政府部门等相关机构。为保证建筑施工项目协调管理工作的有序落实,承建方应明确各单位机构间的关联性,绘制科学合理的施工项目组织结构图,从而确保组织协调管理工作划分明确。[3]施工项目的组织结构通常以政府主管部门为主,以设计单位、业主方和监理单位为辅,共同承担建筑施工项目的监督审核任务。总承包商由业主方和监理单位共同确定,而施工单位则作为施工主体,对各项施工任务的落实与制度的执行负主要责任。同时,施工总承包单位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下设多个项目分包商。

2.1组织结构背景下的纵向管理

从职能部门、各单位层级关系的划分角度来看,在建筑施工项目的纵向管理结构中,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合同指令或层级管理关系划分各部门的上下级关系。参考上述内容,笔者对组织结构关系进行了简单绘制(见图1)。首先,从建筑施工项目的组织结构来看,政府主管部门具有重要的监督管理作用,属于一级监管部门,并且在立项阶段,其他各方单位需要配合其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在项目施工的全过程,政府主管部门主要通过监管施工项目是否符合相关政策的规定和要求来履行相关职权。通过一级审核之后,施工项目将进入业主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的管理范围,在各二级管理单位的协调配合下共同完成有关手续的报批报建。此外,各单位应委派至少一名专职人员与政府主管部门直接对接,及时明确并传达相关要求和意见,以确保施工项目各项手续合法合规。其次,由业主方、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共同组成的二级管理部门,需在提高自身对设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的同时,积极配合监理工作,不断提高施工工作的专业性。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管理等问题,施工单位应及时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或业主方沟通协调,并结合各单位的回复意见来落实后续施工工作。为此,施工单位可以重点针对其他二级管理部门,制定一套完善合理的协调管理制度,并借此制度加强上下级单位的沟通联系,及时汇总各方问题及建议,保证施工过程规范、合理,避免出现项目变更、返工等现象。[4]最后,作为三级管理部门,施工单位需重点协调与下设各级分包商、施工队伍间的管理关系。施工单位应集中管理并引导各施工队伍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保证每一个队伍都能在充分明确施工设计图、施工要求、技术应用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同时,施工单位还应加强与各分包商的沟通协调,避免出现重复施工、交叉作业的现象,从而最大限度保证各施工流程得以协调运行。

2.2组织结构背景下的横向管理

从施工工种及职能作用的合理划分来看,施工项目的横向协调管理是指依据项目施工岗位职能作用来实施协调管理工作。首先,从岗位职能划分的角度来看,这部分管理工作的主体依然是设计单位、业主方与监理单位。以设计单位为例,施工设计图纸质量的高低对业主方能否合理控制成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优质的设计图纸能够保证施工项目顺利建成,并为业主方的成本控制提供真实准确的参考依据。因此,在图纸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应加强管理,以提高图纸设计质量的方式来提升横向协调管理的效率与水平。需要注意的是,施工图纸会审阶段将涉及多个施工专业间的协调工作,设计单位应在保证设计工作质量的基础上,注重与其他工作的协调性、一致性,在会审过程中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另外,在横向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需重点把握各工种作业的协调性,分别掌握施工总体特征和各施工环节阶段性特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5]建筑施工项目主要涉及管道、电气、空调系统以及其他专业。其中,管道与电气专业的施工周期较长,且阶段性特征明显;空调系统的施工周期短、阶段性强,因而工作人员需要着重加强相关专业、工种间的协调管理,明确不同专业区域性、周期性以及阶段性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不同专业间的矛盾,通过明确各专业的总体要求和阶段性要求来保证协调管理工作的有序落实,如土建与给排水管道间矛盾的协调。在土建与给排水管道安装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同时兼顾卫生间、厨房管道的施工特点、设置要求,充分考虑给排水管道预制件及各类装饰间的结构关系,为给排水管道管线安装、孔洞、防渗处理预留处理空间,并标注对应位置。对于土建与电气间的协调管理,施工人员需要协调各类电气开关设置与室内门开启方向的关系,明确暗埋管线时对梁板等施工环节产生的影响。如,不同密度的梁板有着不同的力学性能;混凝土使用量过少会增加渗漏发生的可能性;在砌块砌完前或后,暗埋管线会对墙体的力学性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等。

2.3增强协调管理意识,落实协调管理措施

上文明确阐述了人为因素对施工项目协调管理工作的影响,为此,施工单位需要积极转变管理理念,不断增强各单位及施工队伍的协调管理意识,加强管理队伍的专业培训。管理人员自身也应充分认识到协调管理的重要性,掌握其具体工作内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协调管理工作对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专业管理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杂的施工工序及长短不一的施工周期决定了施工内外关系的复杂性,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凭借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科学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在保证施工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促进施工项目顺利进行。另外,在阶段性验收和总体验收结算环节,施工单位需要分别制定相应的验收制度,针对关键流程,加大阶段性协调管理力度,为施工项目顺利验收结算打下坚实的管理基础。总之,想要减少人为因素对施工项目协调管理工作产生的影响,施工单位就必须以施工特点和施工项目的具体要求为基础,立足全局,综合考虑多方管理主体的不同需求,建立健全协调管理机制。同时,加大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度,确保各项管理机制能够有效应用于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并将执行效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进行调整与改进。后续整改效果将作为上级部门衡量协调管理工作进展与力度的主要依据。

3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项目的协调管理具有复杂性、系统性以及多角度性等显著特征,涉及的管理内容和范围尤为广泛,因此,为确保协调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施工单位需要充分明确各施工利益主体间的复杂关系。本文着重从纵向与横向两个角度对施工项目组织协调管理的复杂关系进行明确划分,以期从根源上帮助施工单位更好地落实协调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明.建筑施工项目中的协调管理探究分析[J].智能城市,2019,5(14):105-106.

[2]伍广飞.试论如何做好建筑项目施工中的协调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6):2767.

[3]梁继光.浅谈建筑项目施工中的管理与协调[J].装饰装修天地,2019(3):30-31.

[4]高展.BIM技术在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实践探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1(1):109-110.

[5]杨林东.协调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下),2021,19(7):244-245.

作者:金鑫 单位:上海市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